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节化脓性骨髓炎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第三节化脓性骨髓炎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
27
置管引流后的护理
功能锻炼护理局部炎症消退后尽快开始功能锻炼,先 进行伤肢肌肉舒缩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但 须注意炎症情况,肢体活动也不能过早过频繁 。晚期 除继续作肌肉舒缩活动外,活动范围可扩展到各大关节。 适时给予手法按摩受压皮肤,预防褥疮发生,协助患肢 肌肉等长收缩,并逐渐加大力度。
(2)患肢局部持续性疼痛及压痛 (3)当骨膜下脓肿形成或已破入软组织 中,才出现明显的局部红、肿、热、痛。 脓肿穿破组织可形成窦道。 (4)可并发病理性骨折
辅助检查
1、白细胞计数增高,一般都在10×10^9/L 以上,中性粒细胞可占90%以上。 2、血培养可获致病菌,在寒战高热期抽血培 养或初诊时每隔2小时抽血培养一次,共三次, 可以提高血培养阳性率。 3、 局部脓肿分层穿刺,在压痛最明显的干骺 端刺入,边抽吸边深入,抽出浑浊液体或血性 液可作涂片与细菌培养。 4、X线检查。起病后早期X线检查往往无异常 发现,当微小的脓肿合并成较大脓肿时才会在 X线片上出现干骺区散在性虫蛀样骨破坏 5、有条件者可行MRI及CT检查
-
23
置管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后的护理
冲洗引流护理 通过置管冲洗能使骨髓腔积血、脓液中 的蛋白酶及坏死组织得到足够的稀释而有利排出,可降 低骨内压,改善病变局部血液循环,使感染易得到控制, 减少中毒症状,利于健康恢复。
-
24
置管引流后的护理
(1)肢体外引流管必须留出足够长度以利病人翻身,防止 翻身活动时牵拉或扯脱,尤其注意嗜睡病人或小儿手拔 引流管。
第二十章 骨与关节疾病病人 的护理
第三节 化脓性骨髓炎病 人的护理
-
1
定义 分类 好发部位
化脓性骨髓炎是由化脓性致 病菌引起的骨膜、骨、骨髓 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化脓性骨髓炎
最多见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创伤后骨髓炎 外源性急性骨髓炎
股骨下段、胫骨上段及肱骨 的干骺端是急性血源性骨髓 炎常见的好发部位
-
26
置管引流后的护理
拔管注意事项一般冲洗2周~3周后,患者体温可恢复 正常,切口局部恢复正常,引流液变得清亮,此时夹闭 滴人管观察1d~2d,若无异常反应,可拔除滴人管。 继续引流3d~4d后拔引流管。拔管指征:① 引流液清 亮,培养无细菌生长;3次引流液细菌培养呈阴性② 伤 口局部正常,伤口内无渗出,肢体肿胀消退;③ 体温 正常。符合上述指征可根据患者全身情况予以拔管。一 般2周内可拔除滴液管及引流管,改用凡士林纱布引流。
3、蔓延扩散:
-
9
扁桃腺炎、中耳炎、疖、 痈等
感染性病灶
机体抵抗力下降
细菌进入血循环
菌栓受阻于长 骨骨骺端
-
10
发病前大多有身体其他部位的原发性化脓性感染病灶;此外,外伤也可能 是本病的诱因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乙型 溶血性链球菌
1、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1)全身症状 表现为寒战、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 1、细菌入侵 2、抵抗力下降
-
6
金黄色 葡萄球
菌
☺
reserved
☺
reserved
☺☺
(二)发病机制
1、好发部位:股骨下段、胫骨上段及肱骨的干 骺端是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常见的好发部位。
2、感染途径: 化脓病灶转移 血源性骨髓炎
直接感染引起 邻近组织蔓延
-
8
(二)发病机制
1、体温过高 与急性感染有关 2、疼痛 与局部炎症有关 3、活动无耐力 与局部感染和疼痛有关 4、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脓肿穿破皮肤,形成 窦道有关
5、营养失调 与感染中毒,体温过高消耗有 关
6、有外伤的危险 与发生病理性骨折有关 7、组织灌注量改变 与感染性休克有关
护理目标
1、病人体温恢复正常 2、疼痛得到缓解 3、减轻焦虑 4、恢复肢体功能
-
15
治疗原则为:全身支持治疗,抗生素控制感染,患肢制动,尽早行开窗引 流术 (一)一般护理 (二)病情观察 (三)治疗配合 (四)心理护理 (五)健康指导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体位:维持肢体于功能位,限制患肢活动。 2、饮食:三高饮食,热量2000-3000kcal 3、基础护理
-
17
护理措施
(2)冲洗引流时注意把引流管的接头部分固定牢固,以保 证引流的通畅。
(3)根据渗出情况,掌握冲洗液滴速。因术后前3d渗出较 多,冲洗液滴人的速度宜快,量要大,一般15O~300 滴/min,1000~2000ml/h。
-
25
置管引流后的护理
(4)正确判断和及时处理引流管阻塞情况。正确记录冲 洗、引流液量,保持其平衡。用手捏挤橡皮管,检查引 流管是否通畅,以排出其脓栓及凝血块,避免管腔阻塞。 若发现引流管内液体滴出不畅,滴人与引流速度不同步 或伤口处大量冲洗液体外溢,提示引流橡皮管阻塞,此 时应检查引流管是否扭曲、折叠、受压或脱出。若为伤 口内置引流管不通,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必要时 更换引流管或重新手术。负压吸引过程中应随时观察引 流管是否通畅,及时调整滴速,必要时用注射器逆行冲 洗引流管,以防引流管堵塞 。
(二)病情观察 注意体温的变化 局部情况 肌肉萎缩情况 引流是否通畅
-
18
护理措施
(三)治疗配合 1、控制体温 2、合理应用抗生素 3、全身支持 4、缓解疼痛
-
19
护理措施
5、闭式灌洗引流的护理:
-
20
置管引流前护理
心理护理 应持有高度同情心和责任感,做到细 心护理,与患者建立起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 进行有关骨髓炎的病因、预防及治疗宣教,重 点是让病人和家属了解该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 项。使患者对医护人员有信任感,提高战胜疾 病的信心。
-
21
置管引流后的护理
常用冲洗液:(1)0.25 氯霉素溶液;(2)0.1 洁霉素 溶液;(3)1万U/100 ml庆大霉素溶液:以上溶液均可 用生理盐水稀释后滴人。一般在细菌培养结果尚未得出 时采用以上三种溶液滴人,药敏实验后选用敏感抗生素。
-
22
置管引流后的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冲洗瓶上要明确标记,交班要清楚, 以防误用于静脉。每日更换输液瓶和冲人管,严格灭菌 引流瓶及引流橡皮管以下部位,定期更换消毒,或使用 一次性负压吸引装置。及时更换引流瓶,搬动病人时应 注意勿使引流瓶高于被引流肢体水平位置,防止瓶内引 流液逆流至肢体伤口处,加重局部感染或造成混合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