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新高基”引领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2010年8月26日)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是省政府部署近期重点突破的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作为电子信息大省,推动产业的高端化、新型化发展,保持电子信息产业大省地位乃至发展成为占绝对优势的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势在必行。
为此,记者就我省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的情况采访了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建初。
■核心提示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是我省锁定的重点突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今天省政府召开全省促进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发展现场会,全面部署我省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的工作。
通过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意在实现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由大到强的战略性跨越,继续保持在全国的绝对优势地位,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超大规模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群,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为此,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科学选择确定了优势产业、新型业态、高端环节和基础产品(简称“优新高基”)四大领域共十三个方向作为发展重点。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介绍,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依据《省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等,我省正在编制《省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省是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基地,总产值约占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三分之一,连续19年居全国首位。
近年来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09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3053.5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18.9%;同比增长10.3%,比规模以上工业高出1.4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我省产业高端化趋势明显提高。
我省通过实施平板显示产业和现代信息服务业专项,加快了电子信息产业向高端领域迈进的步伐。
在液晶显示产业方面,我省突破了面板项目,完善了产业链布局,液晶电视模组设计产能超过5000万片,占全球四分之一。
在现代信息服务方面,基础设施完善,网络增值服务、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动漫产业等都处于国领先地位。
2009年全省现代信息服务业收入达到3332亿元,是2005年的2.1倍,年均增长20.7%。
记者:据了解,为配合省政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部署,我省制订了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行动计划。
您能介绍一下行动计划出台的背景吗?建初:众所周知,电子信息产业是我省最主要的支柱产业之一,2009年电子信息销售产值达16438.6亿元,占全国总量的32.7%。
但我们清醒地意识到,连续19年位居全国产业规模第一的背后,隐藏着技术基础薄弱、价值链地位不高,高层次人才缺乏等深层次的矛盾。
这些将严重削弱产业发展的后劲。
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认为,不仅要继续保持全国第一的优势,更要把这一国领先优势转化为绝对优势,并将发展成世界级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这就是我们出台行动计划的初衷。
记者:那您认为目前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最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建初:我认为,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方向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做大强项,解决短板。
这也是行动计划的核心思想。
记者:我们的强项在哪里?短板又是什么?建初:强项一方面指我们电子信息产业中的那些传统优势产业。
拿平板显示产业来说,我省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晶电视模组制造基地,引进的全球3家大型液晶电视模组项目设计产能超过5000万片,约占全球四分之一。
在OLED方面,我省提早进行了产业布局,预计五年将形成中小尺寸OLED面板生产成套能力并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进一步扩大这些产业基础优势,有利于我们继续保持全国第一的地位。
另一方面是指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中催生的一批新型业态。
我省近年发展迅猛的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蕴含着巨大的价值空间。
如果能主动把握和抢占产业发展先机,将是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增长潜力所在,也是我们把产业相对优势转化为绝对优势的必然选择。
要解决的短板有两方面,一是我省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大,但整体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因此,发展高端环节是我们一个重要任务。
第二就是我们掌握的核心关键技术还不多,85%的核心专利来自国外,成套生产设备、集成电路、关键元器件等高附加值产品基础薄弱,核心基础产品受制于人。
这迫使我们要摆脱这种被动局面,解决关键设备、专用设备这些短板,提升产业基础能力,突破产业链高端环节,增强核心竞争力。
记者:那就是发展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同时补齐产业短板。
建初:对!通过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新型业态,突破高端环节,提升基础产品,也就是行动计划中所说的“优新高基”,实现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由大到强的战略性跨越。
记者:战略性跨越通过什么来实现?行动计划对此提出了哪些具体目标?建初:我们提出到2012年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值超一万亿元的目标。
其中,优势产业所占份额最大,将形成5000亿元规模,新型业态产值约2000亿元,高端环节达3000亿元,基础产品目前是弱项,但也要达到1000亿元的规模。
要实现2012年产值超万亿元的目标,2010~2012年每年年均要增长19%。
近三年,我省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年均增长15.4%,与目标还相差3.6个百分点。
随着下来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力度的加大,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是跳起来能够得着的。
记者:那“优新高基”里面具体包括了什么容?建初:为便于分类指导和发展,我们又把“优新高基”这四大领域分为13个重点产业方向。
“优势产业”,包括液晶显示和OLED在的新型显示产业,也包括以第三代移动通信为重点的新一代通信产业。
“新型业态”指的是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下一代互联网、网络增值服务、新一代空间信息等。
“高端环节”是指处于价值链高端的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数字家庭、高端消费电子产品。
“基础产品”就是指关键元器件和专用电子设备等。
对每个重点产业,我们都提出了发展重点方向、技术路线、产业市场以及发展所依托的实施载体等。
记者:具体有什么重点项目作为支撑?建初:以“优势产业”的新型显示为例,目前就有华星光电、乐金显示8.5代液晶面板,彩虹、信利、宏威等OLED面板重大项目。
“新型业态”的物联网主要依托南方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省物联网公共支持中心和RFID公共支持中心等,云计算主要是国家超级计算中心、超级计算中心、和南海云计算中心等服务平台。
“高端环节”主要有中芯国际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广联数字家庭研究院高清互动数字家庭网络等。
“基础产品”有南海昭信MOCVD项目、中导大尺寸TFT-LCD面板检测等。
共涉及重大项目125个,总投资约1500亿元。
记者:有什么具体推进措施来推动产业发展?建初: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八大任务”:一是制订我省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发展“十二五”规划。
二是依托骨干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三是通过建设创新平台、产学研合作等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四是建设和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
五是实施骨干企业培育计划,在2~3年时间培育30家以上的骨干企业。
六是引导产业集聚,建设15个以上产业配套完善、创新能力突出的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七是培育市场需求,实施一批市场培育重大示工程。
八是召开现场会,检查落实情况,总结推广经验。
记者:您刚才提到制订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十二五”规划,能向我们透露一下其中的容吗?建初:在“十二五”规划中,我们初步规划产业发展的“两核三圈三带”空间发展格局,并提出在2015年,产业总体规模达1.85万亿,平均增速达19%。
这是一个更加高的目标,也是我们落实行动计划的动力。
■产业发展篇平板显示:2009年全省平板产业产值达2000亿元,液晶电视在国品牌市场占据61.5%份额。
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晶电视模组生产基地,全国8个平板电视集聚区有一半集中在珠三角。
目前正建设、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彩虹、创维4.5代,中显、信利2.5代OLED面板生产线等项目。
预计到2012年,将成为全国最大、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
新一代通信:2009年,我省移动用户达8951万户,占全国12%,居全国第一,通信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216.87亿元。
目前已启动中兴通讯生产研发基地、中国移动南方研发基地等项目。
预计到2012年,将形成珠三角国家宽带通信产业聚集区。
软件和集成电路:2009年全省累计完成软件服务业务收入1978.3亿元,首次跃居全国首位。
我省已占据多媒体音频集成电路设计的大部分全球市场份额,中望龙腾软件公司成功实现国际并购,在全国率先进军三维CAD工业设计高端软件市场。
我省12家企业入围2010年中国软件百强,业务收入合计1069亿元,占全国百强的43.7%;全省共有33家企业入选国家规划布局重点软件企业,占全国的17.7%,拥有221家超亿元软件企业,形成、、国家级基地。
目前,正部署建设现代信息服务业专业化产业园区、中芯国际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等重点项目。
2015年将有望建成2家收入超千亿元的软件服务园区,培育3家业务收入超百亿元龙头企业。
物联网:2009年产值超过660亿元,规模以上的物联网生产和服务企业约600家,物联网技术已在交通、物流、商业和金融等行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正重点建设珠江三角洲无线城市群、机对机(M2M)应用、粤港物流信息平台等应用示项目。
预计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超1000家,M2M应用终端数量超过1000万台。
云计算:在基础建设、技术研发、平台运营和产业孵化等方面初见成效。
中国电信已在建设华南最大规模的数据中心“亚太信息引擎”,南海云计算与软件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产业云、实训云、创意云、研发云,目前一期建设已完成,并开展试点应用。
云计算中心已建成10万亿次公共平台并投入运行。
未来重点建设、、、和等云计算中心和服务平台。
数字家庭:、分别启动了“信息文化服务试点”和“数字家庭行动计划”。
、、正发展三网融合数字家庭、家庭医疗和智能家居控制等应用服务。
目前全省试点规模超过百万用户级,产值超过200亿元。
预计2015年数字家庭产值达到500亿元。
地理空间信息:产业化已初具规模,涌现出一批地理空间信息龙头企业。
瑞图万方公司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测绘仪器研发和制造基地,凯立德公司占有较大的产品市场份额。
2009年底,全省地理信息服务总值比5年前增长194%。
未来重点建设数字公共服务、省地理信息服务和省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应用与维护等公共平台。
我省认定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我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被公布,数字家庭产业基地、新一代通信设备及终端产业基地、液晶平板显示产业基地等14个基地(见表格)得到了认定。
三年打造30个基地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介绍,开展创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工作,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决策部署、加快培育一批产业优势突出、示效应明显、创新能力较强、产业链完善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集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