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词类活用复习课件

词类活用复习课件


名词 活用为 动词
汉水又东。
1、名词+代词 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2、副词作状语 +名词 未花时采,则花色鲜泽。
3、能愿动词 +名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4、名词+补语 今王鼓乐于此。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5、“所”+名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名词 活用为 动词
6、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 活用为动词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7、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它词语作谓语中心 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8、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 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籍吏民,封府库。
孟尝君客我。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 而后私仇也。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形容词 活用为 意动
表示认为宾语具有某种 人性质、状态。
成以其小,劣之。 如: 渔人甚异之。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武阳色变震恐,群臣怪之。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吞二周而亡诸侯。
(2)及物动词活用为使动。 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使动 用法
使动用法的翻译格式:
(1)兼语式,“使(让)……怎么样”。 如: 齐威王欲将孙膑。 译为“齐威王想让(叫)孙膑做将领。” (2)动宾式。 如: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译为“沛公第二天带领百余骑兵来见项王。” (3)处置式,“把……怎么样”。 如: 秦王恐其破璧。
意动 用法
如:
意动用法的翻译格式:
(1)“认为(觉得)……怎么样”。 成以其小,劣之。
译为“成名因为它小,认为它是劣等货。” (2)“把……当作……看待”。 如: 孟尝君客我。 译为“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看待。” (3)“对……感到怎么样”。 如: 且庸人尚羞之。
译为“就连庸人尚且对这活用作 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 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 代汉语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 相当普遍的现象。
第一,表示比喻。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第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第三,表示处所。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第四,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译为“秦王怕他把璧砸破。”
意动 用法 意动用法就是形容 词、名词带宾语,活用作 有 “认为” “以为” 意义的动词 ,表示 “(主语)认为(宾语) 怎样” 或“(主语)把 (宾语)当作什么”。
意动 用法
名词 活用为 意动
形容词 活用为 意动
名词 活用为 意动
表示把宾语当作某种人 或事物。
如: 粪土当年万户侯。
形容词 活用为 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 带了宾语(有时也不带),而又 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活 用为一般动词。
如: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动 词
动词 活用为 名词
特殊的 动宾关系
使动 用法
意动 用法
使动 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 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 形容词 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 活用为 及物 使动 动词活用 动宾结构 不及物 ,表达使令式 为使动 动词活用 的内容。 为使动
名词 活用为 ,是 使动
名词 活用为 使动
表示使宾语成为某种人 或事物。
如: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舍相如广成传舍。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齐威王欲将孙膑。
形容词 活用为 使动
表示使宾语具有某种性 质或状态。
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之)。
秦王恐其破璧。
动词 活用为 使动
动词的使动用法包括不及物 动词使动和及物动词使动两种。 表示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 为。
(1)不及物动词活用为使动。 如: 项伯杀人,臣活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之)也。 卒庭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及物 动词活用 为使动 不及物 动词活用 为使动
动词 活用为 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 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 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句中 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 “其”或“之”。
如: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项伯杀人,臣活之 李牧连却之 沛公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且庸人尚羞之 春风又绿江南岸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舍相如广成传舍。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齐威王欲将孙膑。 秦王恐其破璧。
词 类 活 用
与现代汉语 不同的用法
与现代汉语 不同的用法 是指词类活 用。
词类活用是指一部分实词(也 有个别虚词)在一定的条件下 临时改变原来所属那类词的语 法功能而作另一类词用的现象。 识别词类活用主要根据上下文 从语法角度去分析。
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⑵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⑶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⑷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⑸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⑹籍吏民,封府库。 ⑺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⑻汉水又东。 ⑼越人语天姥 ⑽未花时采,则花色鲜泽。 ⑾今王鼓乐于此。 ⑿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⒀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⒁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⒃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⒄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 ⒅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第五,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形 容 词
形容词 活用为 名词
形容词 活用为 动词
形容词 活用为 使动
形容词 活用为 意动
形容词 活用为 名词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 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 形容词作定语。
如: 将军身披坚执锐。
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君安与项伯有故?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