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说课稿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说课稿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说课稿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六大方面对本框教学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第3册,《文化生活》第2单元第5课第1框的内容,主要是讲文化创新和社会实践的关系。

本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一框题《文化创新的途径》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我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发生在身边的文化现象有一定的兴趣,一些文化事例对他们而言并不陌生,同时,他们具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综合能力,但他们缺少对文化识别的能力,缺少对传统文化创新的热情。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2、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3、理解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4、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文化创新的主体。

5、培养学生通过分析生活实际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探究法、分析法,创设具体的情景作为载体,总结分析,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悟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

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增强进行文化创新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是本框的教学重难点。

我将在教学过程中以《经典咏流传》为大背景,借助对其中《将进酒》的表演来突出、突破“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借助《经典咏流传》所产生的社会效应突出、突破“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五、教法与学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采取合作探究法、实例引导法、情景教学法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来思考人民群众才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除了以上教学方法,我还将采用讲授法、等常规教学方法并结合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板书设计上,我采取直观板书的方法,尽可能的简洁、清晰,使学生对知识框架一目了然。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创造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机会,真正实现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六、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由课前所听《明日歌》激发学生兴趣,进而导出这档节目成功就是因为创新引“文化创新”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2、课堂讲解
结合文化生活第三课、第四课、归纳得出“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结合节目中《将进酒》这首歌得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借助《经典咏流传》这档节目产生的社会效应来讲解“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人民群众是主体”。

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文化创新”这个知识点。

3、课堂总结、归纳
最后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来思考当代中学生应该怎样为文化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再次强调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有反作用,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要想文化创新就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4、教学评价
完成课堂教学,记忆知识点。

结合学生练习册巩固。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想,设计上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会在今后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