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发展复习提纲.doc

儿童发展复习提纲.doc

儿童发展复习提纲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
■洛克的白板说
■达尔文的进化观点,代表作《一个婴儿的传略》
■卢梭的儿童观代表作《爱弥尔——论教育》
第一章导论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标志:1882年徳国牛理学家、实验心理学家
普莱尔《儿童心理》
■早期儿童心理学代表人物
霍尔“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
首创“问卷法”
儿童发展心理学常用的研究设计
■横断研究设计
■纵向研究设计
■纵向时序设计
■微观发生学设计
■跨文化研究
■相关设计
■实验设计
■横断研究设计的概念及优缺点
■纵向研究设计的概念及优缺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评估法、临床法的含义及实施要求。

第二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争论
■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
■关于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争论
■关于儿童发展的主动性和被动性的争论
■关于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争论
■关于发展在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争论
■关于发展的关键期
主要理论派别
■ 一、成熟势力说
■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
■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上的成熟,成熟之前的学习与训练难有显著的效果。

■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人格构成、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
本我的含义
■三、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观
■八个阶段的冲突及发展任务
■自我同一感
四种同一性状态玛西亚,划分的同一性四种状态及含义
■同一性完成
■同一性延迟
■同一性拒斥
■同一性混乱
■四、华生的行为主义
■小阿尔伯特对白鼠的恐惧
■五、斯金纳的行为主义
■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及时强化在行为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六、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过程、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玩偶实验
■七、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心理发展的结构:格式、同化和顺应、平衡
■影响发展的四个因素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1、思维的基本单元
格式(scheme),最初的格式来自于无条件反射。

2、同化与顺应的含义
思维发展的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的含义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8-11. 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2-14. 15岁)
■四个阶段思维发展的特点及经典实验
■八、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观
■最近发展区概念
第三章心理发展的生物基础
胎儿的发育过程
■胚胎期是发育的关键期
■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的因素
生理发展的两个原则■头尾原则
■近远原则
脑及神经系统的发展
动作发展的规律
■从上至下
■由近及远
■由粗到细
第四章儿童的认知发展
婴儿感知觉的研究方法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空间知觉的发展
■深度知觉的发展:视崖实验
■方位知觉的发展:左右方位的发展
&3岁:上下方位
34岁:前后方位
厲5岁: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
46岁:正确辨别上下前后,但左右尚未完善
注意
短时记忆
■保持时间:30秒左右
■短时记忆容量:7± 2个组块
记忆策略
■复述
■组织
■精加工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儿童心理理论的
研究方法
错误信念任务成为儿童是否具有心理表征能力的研究范式。

第五章儿童语言的发展
标志
■ 1周岁左右,出现的第一批能被理解的词将整个口语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前言语期
语言的发展期
语言发展的理论
■先天论(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说)
■认知发展论(斯金纳的强化说)
■环境和学习论
早期的词汇发展
■理解的词汇多于产生的词汇。

■说出的词汇中,名词居多。

其次是动词。

句子的早期发展过程
■不完整句
单词句电报句(双词或多词)
■完整句
简单句复杂句复合句
单词句阶段
■时间
■含义
■特点
电报句阶段
■时间
词汇发展中的两种现象含义
■词义扩张(overextension )
■词义缩小(underextension )
第六章儿童智力的发展
卡特尔的流体-晶体智力理论
■流体智力
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相对不受教育文化的影响。

在青春期后开始缓慢下来,较早衰退。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语言能力
■数理逻辑能力
■空间能力
■音乐能力
常见的智力量表及其特点
比奈•西蒙量表
斯坦福•比奈量表
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
格塞尔发展顺序量表
贝尔发展量表
智力的分布
■以10=100为中轴线的正态分布。

■正常儿童的智商为100左右。

■ IQ高于130 (智力超常)的人数和IQ低于70 (智力低下)的人数相等,均占3%。

■男女在智力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女性智力分布更趋中,男性智力分布相对离散。

智力的发展
第七章儿童情绪的发展
情绪发展的理论
■学习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认知理论
■生态学理论
加拿大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理论
■新生儿只有一种弥散性的兴奋或激动,是一种杂乱无章的未分化的反映。

包括由强烈刺激引发的不协调的内脏和肌肉反应。

婴儿几种情绪的发展
■微笑的发展阶段
■自我意识情绪的含义:内疚、羞耻、尴尬、嫉妒、自豪
社会性参照
■在不确定情境中,婴儿主动从一个可信赖的人那里寻求情绪信息,以决定自己的行动。

第八章儿童人格的发展
婴儿的气质类型
■托马斯和切斯的三类型说
依恋
■依恋形成的标志
■依恋的发展阶段
■依恋的测量方法及类型
父母的教养方式
■专制型(authoritarian)
■权威型(authoritative)
■溺爱型(permissive)
■忽视型(indifferent)
游戏的分类
■联合游戏
■合作性游戏
同伴关系的类型
■受欢迎儿童
■被拒绝儿童
■被忽视儿童
■有争议儿童
■一般地位儿童
观点采择的发展阶段
塞尔曼(Selman, 1980)
■0: 3・6岁,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
■1: 6・8岁,社会-信息角色采择
■2: 8・10岁,自我反省的角色采择
■3: 10-12岁,相互性角色采择
■4: 12-15岁以上,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
婴儿自我意识的测量:点红测验
■在婴儿无知觉的情况下,在其鼻子上涂上红点,然后观察婴儿照镜子时的反应。

■18-24个月的婴儿中,立即去摸自己的鼻子的人数迅速增加,开始出现自我意识。

■以婴儿在镜子前是否产生自我指向或该行为是否增加为标志确定其自我意识的发展。

儿童自
我控制的研究方法
■延迟满足实验范式
第九章儿童道德的发展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研究
■研究方法:临床法,对偶故事法
■道德认知发展阶段
前道德阶段(5岁前)
他律道德阶段(5・7岁左右)
自律道德阶段(8・11岁以后)
青少年时期
他律道從发展阶股特点
(1) 规则由权威制定,不可更改。

(2) 判断行为好坏根据后果而非动机。

(3) 非此即彼。

(4) 单方面服从权威。

(5) 相信内在公正,赞同严厉的惩罚。

自律道傀阶段发展特点
(1) 规则根据协商制定,可以更改;
(2) 判断行为好坏更多的根据动机和意图;
(3) 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位置,判断不再绝
对化;
(4) 惩罚较温和,带有补偿性。

(5) 不再相信内在的公正,认为认识到越轨行为可以隐蔽而不被觉察或惩罚。

柯尔伯格的道徳认知研究
■研究方法:道德两难法
■道德发展阶段:三阶六段论
前习俗水平
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
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因素
■(1)认知和情感因素,如观点采择、亲社会道德推理、移情、自我概念。

■(2)社会文化因素,如文化的影响、强化的作用、榜样的作用。

影响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1)生物学因素,如睾丸激素的水平、困难气质。

■(2)社会文化因素,如文化、家庭、媒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