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必修五《渔父》陆晓明PPT课件 苏教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

高中语文必修五《渔父》陆晓明PPT课件 苏教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

渔父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句式,理解文意;
2.分析屈原和渔父两个人物形象,感悟他们对后世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句式,理解文意;
2.分析屈原和渔父两个人物形象,感悟他们对后世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
分析屈原和渔父两个人物形象,感悟他们对后世的重大意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面对着生与死的抉择,面对着逆境厄运的考验,我们应该怎么去做?不同的人会给我们不同的答案。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选自《楚辞》的《渔父》这篇文章,看看能得到哪些启示。

二、文学常识归纳
《楚辞》与楚辞
明确:《楚辞》是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西汉刘向编辑,收屈原、宋玉等人辞赋。

楚辞:亦称“楚辞体”“骚体诗”,古代诗歌体裁之一,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

三、初读文本
1.自由朗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顺语句,标划出不理解语句。

2.小组互助释疑,梳理文言字词
3.交流反馈,重点翻译:
(1)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2)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四、再读文本,重点讨论:
本文本文通过三次谈话,塑造了屈原和渔父两个人物形象,他们分别具有什么样的处世态度呢?(请结合原句分析)(读——悟)
1.首先分析屈原形象。

学生回答
明确:屈原:深思高举、洁身自好、舍生取义、以死明志2.小组讨论渔父的形象,要求结合具体的句子。

明确:与世推移、与世无争、超然物外、以隐守志
3.对于屈原和渔父的人生价值,你是如何评价的?屈原、渔父两个形象对后人有何影响?
两种人生态度:行到水穷处的儒生
坐看云起时的隐者
补充:中国文人的“渔父”情结
例如: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赤壁赋》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临江仙》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杨慎《临江仙》
五、再读文本,体会在渔父的与世推移、与世无争、超然物外、以隐守志的对比当中所衬托体现出的屈原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思考我们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磨难挫折。

六、总结
面对逆境厄运,不离于泥,亦不为泥所陷;不拒于酒,亦不为酒所溺。

内不失己,外不忤世,正视苦乐逆顺,享受生命魅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