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渔父公开课课件

渔父公开课课件


作业:
• 一、积累经典名句, 归纳常用文言句式。 • 二、推荐阅读《择 生与择死》和周国 平《思考死-有意 义的徒劳》,写一 则读书笔记。
永 恒 的 屈 原
屈原 印象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 平 , 字原。战国 时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 爱国诗人和浪漫主义诗人。 著有《 离骚》、《九歌 》、《天问》 等不朽作品,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 刘向 辑集的《楚辞》。首创 汉_____ “骚体诗 ______”,亦称“ _____”, 楚辞体 政治上,提倡“美政”。主张彰明法 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初 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后遭谗 去职,迭遭放逐,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 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 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
•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楫春风一叶舟,一纶丝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渔父》 南唐后主李煜)
•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张志和) •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 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 云相逐。 (柳宗元《渔翁》) •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
文天祥、闻一多、老舍--坚贞不屈 韩信、勾践、鲁迅--坚韧执著
陶渊明、张志和、柳宗元--潇洒豁达
精神的传承
在我们今天这个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物质文 明飞速发展、高度发达,而我们 的精神世界不时会遭受各种各样 的拷问,你觉得今天的我们需要 怎样的精神?
小结所得
让我们珍爱生命, 用坚强的意志和高尚 的气节提升生命的价 值。在生命的得失中, 不忘拥有一份超然豁 达的情怀,来充分感 受生命的魅力。
中国文人的“渔父”情结: 儒家--用世,忧国忧民,建功立业 道家--遁世,超然物外,独立自由 (弃而不用-彷徨愤懑-豁达自然)
考考你:你能想出哪些与渔父意象相关的诗句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 苹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韩愈《湘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杨慎《临江仙》) 碧波千顷晚风生,舟泊湖边一叶横,心事稳,草衣轻, 只钓鲈鱼不钓名。(吴镇《 渔夫词》)
宋人马远《独钓寒江图》
北宋许道宁《渔父图》
元人吴镇《芦滩钓艇图》
明 人 戴 进 《 渔 父 图 》
近 人 关 良 《 渔 父 图 》
拓展:“渔父”意象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很多文人有一种渔父情结,他们一边声色犬马, 一边寻求安宁,身在庙堂时,心向江湖;而身在江湖,心却 又念着庙堂。他们需要一个干净的地方、一个脱离世俗苦海 的地方,安顿灵魂。其实,这是物质与精神平衡的需求。在 烦扰的尘世中,他们的灵魂最愿意走向江湖,走向林莽,走 向人迹罕至的青山绿水,上山砍砍柴,下河撒撒网,即所谓 的渔父生活,恰如李煜《渔父》所言:“浪花有意千重雪, 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而 如此赋有渔父情结的古典诗词,几乎比比皆是,如高适的 “曲岸深潭一钓叟,驻眼看钩不离手”、张志和的“青箬笠, 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 寒江雪”以及陆游的“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等等。
《渔 父》
--心灵的选择
读一读
gŭ 淈 mén 汶汶 bū
基础知识
chuò 歠 lí 醨

yì 枻
zhuó 濯
辨一辨
通假字
渔父
“父”通 “甫”,古代 对老年男子的 尊称。 “与”通 “欤”,句 末语气词。
子非三 闾大夫 与
古今异义
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 何故至于 斯? 圣人不凝 滞于物 何故深思 高举 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 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 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 至于:到……情况,今表 示另提一事。 凝滞:拘泥,执著。今指① 停止流动,不灵活;②凝聚 高举:行为高出世俗。今指高 高举起
问题探究
屈原、司马迁、渔父面临困顿,选 择了不同的道路,你更欣赏谁的做法?
壮烈的死:以死明志--不屈的气节 勇敢的生:以生践志--坚韧的意志 超然的活:以隐守志--自由的灵魂
构成一个人、一个民族 深沉饱满的灵魂!
精神的传承
面对生死抉择,他们没有逃避,而 是选择了直面。他们不轻生,不苟活, 让自己死得有意义,活得有价值,用行 动捍卫自己崇高的理想和生命的尊严! 他们的抉择对后世的知识分子产生了巨 大影响。
·文本研习 ·
本文通过人物肖像、语言、动作 等方面描绘,塑造了屈原和渔父两个 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原文分 析两者不同的人生态度。


行到水穷处的儒生
洁身自好 坚持理想
特立独行 宁死不渝




坐看云起时的隐者
与世推移 超然物外
随遇而安 自由旷达
问题探究
有人说:读《渔父》, 知屈原之择死。你同意吗? 除此之外,屈原可有别的选 择?
拓展:“渔父”意象的文化内涵
首先是“渔”。垂钓之风,溯自上古,初为谋生,自庄屈之后, 文人笔下,却没有了谋生之苦,而是多了闲雅情趣。 其次是“父”。“父”又作“甫”,为老年男子之称。老年人历 经沧桑坎坷,明于得失,归心淡泊,无少年人进取之意。古人老之 后不归禅则归道,可见“渔父”意象与隐者在年龄因素上也相吻合 。 第三是“水”。道家认为水既是万物之本,又直接象征着天道 , 可以作为道的象征。渔父近水则悟透生死,近于天道。 第四是“舟”。有渔父必有舟,此舟又必是小舟。因为只有小 舟才能获得随波飘游,与世同波,“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的境界。 第五是“钓”。钓意味着耐心、等待,意味着隐者的介于兼济与 独善之间。 渔父即儒、道中的隐者。他们乘扁舟漂游水上,自然,惬意, 无拘无束。他们对世间万物悠游宽容、超然物外的境界,足以使我 们感悟到道家生育万物而不毁坏万物,亲近自然而又顺应自然思想 的深远、伟大。
跨越千年,理解那一刻的灵魂!
痛苦挣扎:去国?苟活?隐遁?
忧国忧民,不舍不弃的热爱 忠而被谤,国将不国的悲愤
洁白清忠,九死不悔的执著
众醉独醒,知音难寻的寂寥 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 --司马迁《史记》
跨越千年,理解那一刻的灵魂!
中国文化中有一种西方没有的精神, 这就是当一个人认为他不能够拯救国家 时,为了不在内疚中偷生,便选择赴死。 ——冯友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