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举行国际冰雕比赛宣传保护海洋2月6日,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的国际冰雕比赛上,来自法国、英国、葡萄牙、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以及芬兰等国的冰雕艺术家参加了2月3日至6日在赫尔辛基举行的国际冰雕比赛。
冰雕艺术家们以“海洋的未来”为主题创作出精美的冰雕作品,以此告诫人们保护海洋的重要性。
芬兰、挪威和瑞典北欧国家,属世界上森林和林产品生产最为重要的国家。
丹麦和冰岛属集约造林国家,林业是丹麦重要的行业。
北欧国家林业遵循可持续经营的原则,采伐后重新造林。
这种经营是基于高质量的国际林业研究,并得到公认。
这些北欧国家通常拥有寒温带针叶林,但是丹麦和瑞典北部也生长有一些温带混交林。
丹麦:公元前4000年,丹麦国土由原始林覆盖,此后逐渐开始农业耕作,原始林也逐渐被采伐,到1800年,森林面积只占土地总面积的2%~3%。
1805年,制定《森林保护区条例》,规定将所有的森林定为森林保护区,禁止在林中放牧,强制伐后重新造林。
从那时起,森林面积逐渐增加。
今天,丹麦的森林覆盖率为11%。
面积小于2hm2的森林占丹麦森林资产的35%,但它们只占森林面积的2%。
70%的森林属私人所有。
从发展趋势显示,面积大于20hm2但小于250hm2的森林在增加。
爱沙尼亚:林地面积为227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51.9%。
在近50年里,林地比例在不断增加,特别是近10年来,对天然牧场进行了造林。
37.1%的林地由国家森林经营中心管理,25.8%的林地为保护区。
森林蓄积量为4.51亿m3,并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
松林面积和蓄积量最大分别为71万hm2和1.51亿m3;桦木林次之,为70.7万hm2和1.18亿m3。
芬兰:林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78%。
70年来,森林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现在同龄林所占的比重最大。
欧洲赤松是最常见的树种,其蓄积量占总蓄积量的45%。
森林的62%为非工业性私有者所有,8%为工业性私有者所有,25%为国有。
芬兰是世界林产品市场的主要供应商,特别是印刷纸和书写纸。
拉脱维亚:森林面积为290万hm2,占其陆地总面积的45%。
国有林面积和私有林面积几乎相等。
主要树种为松树,占森林总面积的48%,其次为桦树(占24%)和云杉(占21%)。
目前,年木材生长量估计为1 650万m3,但只有部分被采伐利用,2004年木材采伐量为1 080万m3。
林业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木材及木材产品占全国出口总值的30%左右。
林业产值对GDP的贡献超过10%,约7%的劳动力受雇于林业部门。
国有林和私有林采伐后人工更新的比例分别占63%和18%。
为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建立了各种森林保护区,受保护的森林面积为50万hm2。
立陶宛:近6年里,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4%,达到31.7%。
森林以针叶林占主导地位(占58.9%),其次为软阔叶林(占36.3%)和硬阔叶林(占4.8%)。
在针叶林、软阔叶林和硬阔叶林中分别以欧洲赤松、银桦林、白蜡所占比重最大。
森林的70.8%为商业性利用,其余为保护林。
森林总面积中国有林占50%,私有林逐年增加,现已达到31%。
林地的19%用于保护性恢复。
近5年里,林业和森林工业的总产值在逐步提高,占GDP的比例由2.7%提高到3.8%。
挪威:森林覆盖率为37%。
30%以上的生产林为山地林。
主要森林树种是挪威云杉。
在漫长的海岸地带,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尽管大量采用挪威云杉和西特喀云杉造林,但欧洲桦仍是最常见的树种。
森林面积的80%为私有,并主要为农民所有。
私有林所有者将小规模的林业与农业结合起来经营,其平均森林面积为40~50 hm2。
国有和市政府所有的森林面积占12%,森林工业部门和私营企业所有的森林面积仅占4%。
瑞典:55%的土地被生产林所覆盖。
森林面积的51%为私有,公司有林占39%,国有林和社区有林占10%。
森林工业对瑞典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森林工业创造了最大净出口值。
瑞典是世界纸浆和纸制品的第三大出口商。
2/3森林生长于北方针叶林带,因此针叶树种占森林蓄积量的84%,其中欧洲赤松和挪威云杉是最重要的针叶树种。
英国:随着最后冰河世纪末期的到来,由于海平面上升,从欧洲大陆分离开来,造成物种迁移中断和植物区系贫乏。
英国植物区系只有33种乡土树种,其中只有欧洲赤松是形成森林的针叶树种。
1900年林地占有率降低到4%,为了阻止林地面积的减少,1919年成立了林业委员会。
新造林主要在不适宜耕作的贫瘠地上进行,造林树种主要选用引自美洲西北部的针叶树种,特别是西特喀云杉,它能较好地适应英国的条件,且生产力远高于乡土树种欧洲赤松。
至2005年,已在这类土地上造林2 900 hm2。
针叶树种占60%,主要生长于北部和西部;阔叶树种占40%,主要生长于南部和东部。
新的林业政策已促使乡土阔叶树种造林增加,现在的木材产量大约为1.4万m3,其中1.3万m3(占93%)为针叶树材北欧行走是一种生活方式不久前,在越野行走运动创始10周年之际,我参加了北欧四国游(芬兰、瑞典、挪威、丹麦)。
在北欧,感受最深的是,越野行走不是一种健身,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去往芬兰的飞机上,有专门介绍越野行走的杂志供乘客阅读;在乘坐行驶去往赫尔辛基的大巴上,时常会看到大巴旁边的私家车里摆放着越野行走手杖。
如果你去闲逛,在公园的长椅上、路边的露天咖啡店,都会发现带着手杖的人们,即使在景点参观,也有持杖行走的观光者,在马路边持杖行走,成了芬兰一景。
我们入住的酒店都安排在森林湖泊边,或是山顶上。
迈出酒店门,静谧的湖水,笔直的云杉林,神秘的林间小路,绿得看不够的青草,怒放着且一抓就一大把的野花,直扑眼底。
闻着森林和野草散发的气息,走在这样的路上,心情也格外舒畅。
在赫尔辛基郊区的“庄园酒店”,翻开桌上酒店的介绍册,里面有一张地图,是在酒店区及附近的森林和湖泊区标着许多行走的路线,路边画着足登滑雪板的小人和手持手杖行走的小人。
在国内,很多人都推托说自己的时间不够用,没有时间锻炼,而在北欧一天可以当一天半用。
因为7月的北欧正值白昼期,夜里12点天还没黑透,早晨3点,天又亮了。
晚上八、九点钟,我们安排好住宿后拿着手杖就进了森林,十一二点回来倒头便睡,早晨五点,又进湖区,赶在七点半前回来吃早餐,一早一晚,多出4个小时。
本来10天的行走,我们“多走了”5天!不知道是因为时间多,还是因为越野行走发源于北欧,当我国刚开始接触越野行走时,在北欧,行走已经融入北欧人的生活,就像吃饭穿衣一样不可或缺。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姚新新)挪威的优势产业以下为部分资料,全文地址见此:/blog/archives/82四、环境保护挪在环保技术研发方面也走在世界前列。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挪威由来已久,深入人心,并反映在挪威的各行各业,发展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
例如挪威的优势技术—传感器技术,在环保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就很成功,知名产品如自动分类的瓶罐分检回收机在挪威超市普遍使用;治理硅铁冶炼厂烟尘而收集的微硅粉,一开始无任何用处,只能堆积成山,然而后来经研究发现可用作水泥的添加剂,使水泥强度大大增加,因而供不应求,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此外,挪威在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的环境控制、江河水质保护、海水养殖环境控制方面均有较为丰富的经验。
挪威能连续五年蝉联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国家,和企业与公民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无关系,也与挪先进的环保技术紧密相关。
学习北欧人的生活方式北欧的国民所得、国家竞争力,全球榜上有名;北欧人堪称是地球上最懂得生活的一群人,北欧产品开启21世纪的设计新风潮。
活得北欧一点儿,是现代人的向往,简单、自然、幸福,北欧风俨然已成新时尚生活的代名词,让我们一起来透视北欧,休闲过生活。
高效率,是北欧人之所以能拚半天、休息半天的主要原因。
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高效率的工作来自于北欧人认真地「创造」热情,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北欧人总是绞尽脑汁,思考着如何改良技术,大到需要添加什么好机器,小到如何设置机器上按钮的排放位置会更便捷等等,北欧人总是想着如何让机器或工具多做一点,人少做一点。
节约,对北欧人而言是多面向的,举凡节省工时、节用资源以及节制消费,都在节约之内。
除了重视实际效用,勤俭持家的美德让北欧人比其他先进国家活得更好。
例如有专家认为,美国的创造力和劳动效率也非常高,但美国人并没有过得比北欧人优闲,主要是因美国人需要的东西太多了,多数人喜欢开更大的车、住更大的房子,个人平均所消耗的能源也是世界第一,这也让美国人的平均债务居世界前列。
反观北欧人,严苛的天然环境养成节约的民族性:饭不能不吃,但不必太好;钱不能没有,但不必太多。
例如,知名瑞典品牌IKEA的创始人坎普拉德,即使身为世界大富翁之一,出门旅行仍搭经济舱,在公司自掏腰包吃工作午餐,首富都如此了,更何况平民百姓。
物质欲望低了,人就快乐多了SAAB总经理陈志欣20多年前便开始接触瑞典,生活及工作态度俨然已成半个北欧人,崇尚极简主义的他,以此理念亲手设计全省的20个SAAB展示场。
他的家庭生活很北欧,早、晚餐一律在家吃,不应酬,如果需要陪老外吃饭,则由员工抽签决定;如果是大人物,他必选择共进午餐。
他认为北欧人富裕健康的生活其来有自,高所得、高福利的社会制度,让北欧人从小到大无忧无虑,居家生活品质世界第一。
比所得、比福利,当然比不过北欧人,不过,生活品质是个人可以掌控的,陈志欣建议从生活中检视一下,看看以下五个问题,自己有没有福气过得像北欧人?晚上7点到10点,你在哪里?台湾:人们多在KTV、打牌、吃大餐、交际应酬、逛街……,就是很少在家(即便在家,也是上网、看电视)。
北欧:此时是Family time,不开电视机的家庭时间,北欧的商店在晚上6点钟就打烊(有时更早),大家都回家晚餐、聚会,很少人在外流连。
你天天陪孩子或家人吃早餐?台湾:年轻父母,经常是前一天晚上加班加到太晚,所以早上起不来,更别说吃早餐了;小孩多半就在路口转角的早餐店解决,有了零用钱,不怕饿肚子。
北欧:父母百分之百一定和小孩吃早餐,情非得已的话,也会有一个人陪孩子。
你的青少年孩子愿意跟父母一起出门吗?台湾:别说因为青少年叛逆期,事实上,是因为父母亲早年失误所造成的结果。
回忆一下,大人带着小孩参加宴会,常任由他们跑来跑去,在极其无聊的情况下,调皮捣蛋的孩子们总是挨骂。
长大后便认定,通常父母约的八成没好事。
北欧:父母约子孩出门是欢天喜地的事,即使80岁北欧的老父母打1通电话给60岁的老孩子,也能相约出游。
北欧的父母亲如果带小孩出门,必定以小孩为中心安排行程内容,否则宁可不带在身边,单纯赴约。
因此,北欧的孩子知道,只要父母约的绝对是好事。
你一定要晚上加班到半夜?台湾:多数台湾人加班的方式很悲情,朝九晚九、将工作摆在第一的结果就是晚归晚起,台湾爸爸经常晚上回家的时候孩子已经睡了,早上起床小孩又已经上课,同住一个屋檐下,一个礼拜有五天无法见面好好说话,已经成为台湾双薪家庭的生活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