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385
10 ~ 29
154
35 ~ 56
—
—
—
29 ~ 97 17 ~ 40 17 ~ 40
—
308 ~ 1 300
— — —
10 000 3 866
常见食物中的平均含碘量(µg/kg)
34 ~ 92 223 ~ 245 204 ~ 1 636 62 ~ 277
—
—
—
—
471 ~ 1 591
—
1 292 ~ 4 958
33
八、碘缺乏病的临床表现
▪ 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分度
1.正常:甲状腺看不见,摸不着。 2.Ⅰ度:头部保持正常位置时,甲状
腺容易看到。由超过本人拇指末节 大小到相当于1/3拳头大小,特点 是“看得见”。甲状腺不超过本人拇 指末节大小,但摸到结节时也算I度
34
3.Ⅱ度:由于甲状腺肿大,脖根明 显变粗,大于本人1/3个拳头到相 当于2/3个拳头,特点是“脖根粗”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1
第一节 Section 1
概论
2
一、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 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 一造成某些地区的土壤和水中某种
(些)化学元素过多或过少或比例失 常,通过食物和饮水使人体内某种
(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的一类 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biogeochemical disease
第二节 Section 2
碘缺乏病
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IDD
8
一、碘缺乏病
▪ 碘缺乏病
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IDD
是指从胚胎发育至成年期由于 碘摄入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 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 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流产、 早产、死产、先天畸形等。
6.膳食中致甲状腺肿物质:硫氰酸盐 硫葡萄糖苷等
32
七、碘缺乏病的发病机理
▪ 碘缺乏→→甲状腺素合成↓→→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增生→→肿大
▪ 地方性克汀病主要是由于胚胎期及 出生后两年内严重缺碘,导致甲状 腺素缺乏,引起机体多方面尤其是 神经系统的发育障碍,其中胚胎期 严重缺碘是关键。
▪ 发病概况:
全球碘缺乏病流行的国家110个 全球受碘缺乏威胁的人口约16亿,由 于缺碘造成不同程度智力落后的人口 约3亿,有5亿多人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约占全世界总人口的 10%。由于母亲 缺碘每年至少有3万个胎儿流产或死产 约有12万新生儿在出生时即有不同程 度的体能和智能损害。
22
我国碘缺乏病流行广泛,发病人 数多,病情严重。除上海市外,全国 各省市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4.Ⅲ度:颈部失去正常形状,甲状腺 大于本人2/3个拳头,特点是 “颈变形”。
5.Ⅳ度,甲状腺大于本人一个拳头, 多带有结节。
35
地方性甲状腺肿
36
▪ 临床表现
地方性克汀病是由于胚胎期缺碘, 胎儿的甲状腺激素供应不足,胎儿的生 长发育障碍。由于胚胎期大脑发育分化 不良,可引起耳聋、语言障碍、上运动 神经元障碍和智力障碍等,以及出生后 至两岁摄碘不足,使甲状腺激素合成不 足,引起甲状腺激素缺乏,明显影响身 体和骨骼的生长,从而表现出体格矮小 性发育落后、粘液性水肿及其他甲状腺 功能低下等症状。 表现:呆、小、聋、哑、瘫
3.各种岩石都含有一定量的氟,平均为
550mg/kg。
44
▪ 煤的含氟量
煤含氟量随煤种类和地区而异, 如内蒙古赤峰市煤中氟含量为0.012%0.275%、贵州织金县煤中为0.16645%0.2755%、湖北省宜昌市烟煤含氟量 0.345%无烟煤0.0479%、石煤0.1655%。
45
▪ 分布
1.土壤 土壤来源的岩石和矿物总氟含量
20
四、碘的生理功能
▪ 被甲状腺摄取的碘,可在腺泡上皮 细胞内经氧化酶作用氧化成活性碘。 在碘化酶的催化下,将碘置换到酪 氨酸苯环的第三位碳原子形成单碘 酪氨酸(T1),或置换到第三、第 五位碳原子上,形成二碘酪氨酸 (T2),-----T3、T4。-T3的激素活 性比T4高3—8倍。
21
五、碘缺乏病的流行病学
2.食物中的无机碘溶于水形成离子碘。 食物中的碘化物需首先被还原成离 子碘后才能被机体吸收。
15
3.当空腹时,进入胃肠道的碘,1-2h 可完全被吸收。胃内有食物时一般 在3h内也可吸收完毕。
4.胃肠道内的钙、氟、镁等能阻碍碘 的吸收,在机体缺碘时这种作用更 明显。当蛋白质和热量摄入不足时, 也会影响胃肠道对碘的吸收。
9
▪ 碘在自然界的分布
iodine, I 1.空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动植物
体内都含有碘,并以碘化物的形式 存在。 2.空气含碘极微,水中碘的含量与碘 缺乏病的流行有密切关系,在碘缺 乏病区多在10g/L以下。
10
3.陆产食品中的碘,受土壤水溶性碘 含量的影响,不同地区所产蔬菜和 粮食的碘含量不同,大约为10-100 g/kg。在碘缺乏地区碘含量较低, 一般在10g/kg以下。
37
地方性克汀病临床表现
38
地方性克汀病临床表现
39
地方性克汀病临床表现
40
九、碘缺乏病的预防
▪ 食盐加碘、碘化油 ▪ 注意碘的副作用
41
第 三 节 Section 3
地方性氟中毒
endemic fluorosis
42
一、地方性氟中毒
▪ 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
是由于某些地区环境中氟过多 导致生活在该地区的居民长期摄入 过量氟所引起的以骨相组织改变为 主要特征的全身性慢性疾病,又称
4.海产品中碘含量较高,可达到100 g/kg以上,特别是海藻类碘含量 更高。
11
食物
谷类 豆类 蔬菜 水果 牛奶 鸡蛋 肉 淡水鱼 海水鱼 海带 贝类
鲜重
平均值
范围
干重
平均值
范围
47 30 29 18 47 93 50 30 832 2 000 798
22 ~ 72
65
23 ~ 36
234
12 ~ 201
16
▪ 循环
消化道吸收的无机碘经门静脉
(portal vein)进入血液循环,正常
人血浆中无机碘的浓度为0.8-6µg/L
▪ 分布
碘离子分布到全身组织器官,但 一般仅存在于细胞间液。
正常成人体内含碘量约为25-50mg
绝大部分以甲状腺球蛋白(globin)
的形式贮存于甲状腺内(约8-15mg)
17
有很大差异,陕西洛川地区马兰黄土 含氟490-520mg/kg;贵州省氟中毒病 区耕作层土壤全氟含量平均528mg/kg
土壤中只有可溶性氟才能进入水 中而被人饮用,或被植物吸收,经食 物进入人体而发挥其生物学作用。
46
2.水 降水中的含氟量较低,世界各地测
定结果在0.052-0.390mg/L,平均 0.1mg/L。江河水中氟的含量一般较低, 我国南方与北方也有差异。南方河水氟 含量大多在0.2-0.4mg/L之间,少数< 0.1mg/L,也有高于0.5mg/L者。北方河 水氟一般高于南方。湖水的含氟量一般 比河水高,尤其是富氟盐渍土地区湖水 含量很高,如昭乌盟达黑诺湖水含氟达 3.3mg/L,洼地常年积水的氟含量可高 达10mg/L。
24
2.我国碘缺乏病主要分布于: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华北的燕山、太行山、吕梁山、五台山 ----西北秦岭、六盘山、祁连山 天山南北 ----西南的云贵高原、大小凉山、喜玛拉
亚山山脉 ----中南的伏牛山、大别山、武当山、
大巴山、桐柏山 ----华南的十万大山等地带。
25
3.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 地形倾斜、洪水冲刷严重、降雨
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基本特征
▪ 具有明显的地区性 ▪ 该地区具有该病的发生条件
微量元素过多或缺乏、适宜浓度 ▪ 非病区健康人进入病区,可患病,
且属危险人群 ▪ 从地方病区迁出后,病情不会加重,
有的可逐渐减轻甚至痊愈。 ▪ 某些易感动物也可患某种地方病 ▪ 消除该地区特异致病因子后,可使
该地区变为健康区。 7
2.以后随年龄增长,男性至成人后甲状腺 肿患病率逐渐下降;而女性由于月经、 怀孕、授乳等生理因素,其甲状腺肿的 患病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3.因此,发病率:女性>男性。但在重病 区男女患病率接近。
27
六、发病原因
▪ 自然地理因素
地表冲刷严重、流失的碘得不到 补充、土壤的特性(白垩土、沙土、 灰化土、泥炭土等)
量集中、水土流失严重、碘元素含量 极少。
由于地理和地形地貌的不同,其 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的患 病率也不同,一般山区>丘陵>平原
26
▪ 人群分布
1.地方性甲状腺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一 般随年龄增加对碘的需要量增加,发病 率增高。在儿童和青少年,女性的最高 患病率多在12—18岁,男性在9—15岁。
5
全国地方性甲状腺肿约有700多万 人,地方性克汀病25万多人,亚临床 克汀病1000万人,受威胁人口4.2亿。
地方性氟病中氟斑牙患者4186万, 氟骨症200万人,受威胁人口3.7亿。
全国有14个省市区有大骨节病发 生,病人约200万,受威胁人口约1亿。 克山病受威胁人口8290万人,患者近 年来已明显减少
10%--20%来自水,5%来自空气。 2.食品中碘含量海产品>动物性食品
>植物性食品。 3.低蛋白、低热量的膳食可影响肠道
对碘的吸收,以及甲状腺对碘的吸 收转化;食物中钙可阻碍碘吸收; 4.维生素不足可影响甲状腺素合成中 一系列氧化还原过程。
31
5.碘缺乏病多发生于经济落后、营养 不良的偏远山区,尤其多见于这些 地区内生活贫困的家庭。因此,从 某种意义上说,碘缺乏病是以碘缺 乏为主的多营养缺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