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生理学试卷

植物生理学试卷

《植物生理学》课程试卷(三)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顽拗性种子:很多热带植物(如椰子、荔枝、龙眼、芒果等)的种子不耐脱水干燥、也不耐零下低温贮藏。

把这类种子称为顽拗性种子,有别于其他正常性种子。

2、水势:每偏摩尔体积的水的化学势差,即体系中水的化学势与处于等温、等压条件下纯水的化学势之差(μw—μw o),再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V w,m)。

用两地间水势差可判别它们间水流的方向和限度,可以用来分析土壤—植物—大气水分连续体(SPAC)中的水分移动情况。

3、光合磷酸化:叶绿体(或载色体)在光下伴随着光合电子传递把无机磷和ADP转化为A TP,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称为光合磷酸化。

4、游离型生长素:游离型IAA在植物体内能自由移动,活性很高,是IAA发挥生物效应的存在形式,可以通过琼脂扩散方法而获得。

5、植物生长的S形曲线:在植物的生长期内测定植物(或器官)的干重、株高、体积等参数,根据这些参数值对时间作图,就可以得到一条生长曲线(growth curve),典型的生长曲线呈“S”形,故称植物生长的S 形曲线。

6、Pfr:Pfr是光敏素的一种类型,吸收高峰在730nm,吸收远红光后转变为Pr型的光敏素类型称为Pfr型光敏素,它是光敏素的生理激活型。

7、P700:表示PSⅠ反应中心色素分子,即原初电子供体,是由两个叶绿素a分子组成的二聚体。

这里P代表色素,700代表P氧化是其吸收光谱中变化最大的波长位置是近700nm处,也即用氧化态吸收光谱与还原态吸收光谱间的差值最大处的波长来作为反应中心色素的标志。

8、CaM:钙调素,是最重要的多功能Ca2+信号受体,为单链的小分子酸性蛋白。

当外界信号刺激引起胞内Ca2+浓度上升到一定阈值后,Ca2+与CaM结合,引起CaM构象改变。

而活化的CaM又与靶酶结合,使其活化而引起生理反应。

目前已知有十多种酶受Ca2+-CaM的调控。

9、LDP:长日植物,24小时昼夜周期中,日照必须长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称为长日植物。

10、ACC:1-氨基环丙烷-1-羧酸,为乙烯生物合成的前体物质,调节植物体的乙烯含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液泡的主要功能有在细胞膨胀、形状和运动方面的功能,贮藏和积累功能,具有溶酶体的功能或具有异化的功能和起稳恒作用或是某些化学反应的场所。

2.影响同化物运输的主要环境因素是(1)水分,(2)光,(3)温度,(4)矿质元素。

3.一个压力势为0.8MPa,渗透势为-2MPa的甲细胞,与一个渗透势为-1MPa 的,不具有膨压的相邻乙细胞之间水分移动的方向是乙细胞→甲细胞。

4.植物吸收离子的主要特点有选择性、积累作用、需要代谢能和具有基因型差异。

5.CAM植物的含酸量白天比夜间低,而碳水化合物含量则是白天比夜间高。

6.写出下列生理过程所进行的部位:(1)光合磷酸化类囊体膜(2)光合碳循环叶绿体的间质(3)C4植物的C3途径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7.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生理标志是花熟状态;其形态标志是花芽分化。

8.饱和效应和竞争现象两类研究结果为矿质元素主动吸收的载体学说提供了实验证据。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植物合成淀粉时,主要的糖基供体是()。

①CDPG ②ADPG ③GDPG ④TDPG2.风和日丽的情况下,植物叶片在早晨、中午和傍晚的水势变化趋势是()。

①低→高→低②高→低→高③低→低→高④高→高→低3.巴斯德(Pasteur)效应是指()抑制发酵作用的现象。

①N2 ②O2 ③CO2 ④KCN4.叶绿体中的类囊体的膜或光合细菌中含有光合色素的膜称为光合膜。

光合膜的厚度一般约为()nm。

①0.5 ② 1.0 ③5.0 ④10.05.()导致了叶绿体层膜中存在两个光系统的重要发现。

①Hill reaction ②Emerson effect③Calvin-Benson cycle ④Hatch-Slack pathway6.占植物干重()以上的元素称为大量元素。

①百分之一②千分之一③万分之一④十万分之一7.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最根本的区别是()。

①二者的分子结构不同②二者的生物活性不同③二者的合成方式不同④二者在体内的运输方式不同8.生长素促进枝条切段根原基发生的主要作用是()。

①促进细胞伸长②刺激细胞分裂③引起细胞分化④促进物质运输9.向日葵的向性运动属于()。

①趋光性②感光性③向光性④向日性10.“酸雨”的原因是由于空气中()含量太高。

①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硫③二氧化氮④氟化氢答案:1、② 2、② 3、② 4、③ 5、②6、②7、③8、②9、③ 10、②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1.( ) 等渗溶液就是摩尔浓度相同的溶液。

2.( ) 大多数栽培作物的CO2补偿点是稳定的。

3.( ) 棉子糖是存在于棉花种子中的糖类物质。

4.( ) 水分可在导管和管胞中形成连续水柱,主要是由于蒸腾拉力和水分子的内聚力。

5.( ) 任何一种除草剂对于杂草的毒性是相对的。

没有任何一种除草剂是绝对有毒或绝对无毒的。

6.( ) 细胞壁和花粉壁中都含有酶。

这些酶都是水解酶。

7.( ) 束缚水/自由水比值直接影响到植物生理过程的强弱,比值高则原生质呈凝胶状态,代谢活动弱;比值低时原生质呈溶胶态,代谢活动强。

8.( ) 冷敏植物在经受低温锻炼后,对于冷胁迫的抗性增加。

9.( ) 从植物发育的意义上讲,任何一种植物都有其幼年期、成熟开花期和衰老脱落期。

10.( ) CCC抑制生长素的生物合成,故使植物矮化。

答案:1、× 2、√ 3、× 4、√ 5、√6、×7、√8、√9、× 10、√五、问答题(每题6分,共30)1.溶液培养法有哪些类型用溶液培养植物时应注意哪些事项溶液培养的方法有水培、砂培、雾培、NFT等。

为了顺利地用溶液培养法培养植物,至少要注意如下几点事项:①(完全培养溶液或缺素培养溶液)培养液含有植物必需的营养成分;②各营养成分必须以植物可利用的形态供应;③各种营养成分成—定比例:④供应的数量不能使溶液的水势太低,以防植物脱水;⑤溶液必须有与植物相适应的pH,而且要经常调整来保持它;⑥注意给根系通气,以保持适当的根系活力;⑦经常更换溶液,常常一星期就要更换一次。

2.抗氰呼吸的生理意义有哪些在氰化物存在的条件下仍然能够进行的呼吸作用,称为抗氰呼吸(Cyanide resistant respiration),也就是对氰化物不敏感的那一部分呼吸作用。

抗氰呼吸的生理意义有:⑴放热效应。

抗氰呼吸是一个放热呼吸,其产生的大量热量对产热植物早春开花有保护作用。

也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⑵促进果实成熟。

在果实成熟的过程中出现的呼吸跃变现象,主要表现为抗氰呼吸速率增强。

⑶增强抗病力。

如抗黑斑病菌的甘薯品种块根组织的抗氰呼吸速率明显高于感病品种。

⑷代谢协同调控。

有人提出能量“溢流假说”,即在底物和还原力(NADH)丰富和过剩时,使细胞色素途径呈饱和状态,抗氰呼吸非常活跃,可分流电子,将多余的底物和还原力消耗掉。

3.在植物生理实验中,测定过哪些逆境生理的生理指标测定过的逆境生理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光合作用指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速率、蒸腾速率(2) 水分利用率:自由水/束缚水,(3) 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甜菜碱、糖类化合物含量(4) 膜的透性变化:电导率(5) 膜质过氧化指标:丙二醛、pro(脯氨酸)(6) 抗氧化酶类: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CAT(过氧化氢酶)4.在完成受精的过程中,植物发生哪些显着的生理变化授粉后,花粉和花粉管对雌蕊的柱头和花柱有深刻的影响。

花粉管在伸长的过程中,在摄取柱头和花柱的物质的同时,还主动分泌一些物质到雌蕊去。

这就构成了花粉与雌蕊间的相互识别作用。

在受精过程中,植物体发生强烈的代谢变化。

如测定棉花在受精时,雌蕊的呼吸强度可比开花的当天增加2倍。

在许多植物中都看到由于受精引起的植物呼吸强度及吸水,吸收盐分的增长。

受精后,雌蕊各部分生长素含量增加很多。

雌蕊生长素的剧增,主要不是花粉带去的生长素。

花粉中含有色氨酸转变为吲哚乙酸的酶体系,花粉管在生长过程中,能将这些酶分泌到雌蕊组织,因此,引起花柱和子房形成大量的生长素。

卵细胞受精前处于休眠状态,受精后受到激活,呼吸速率也伴随着发生变化。

受精引起子房代谢剧烈变化的原因之一是子房的生长素含量迅速增加。

大量生长素“吸引”营养器官的养料集中运到生殖器官。

生长素处理未受精的番茄果实,得到无籽果实就是这种情况。

5.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有哪些功能(1) 进行物质交换相邻细胞的原生质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交换,使可溶性物质(如电解质和小分子有机物)、生物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核酸、蛋白一核酸复合物)甚至细胞发生胞间运输。

(2) 进行信号传递物理信号(电、压力等)和化学信号(植物激素、生长调节剂等)都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共质体传递。

六、综合题(10分)1、植物体内形成ATP的形式有哪几种植物C3途径同化CO2分为哪四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产物是什么光合作用C3途径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羧化阶段、还原阶段、再生阶段和产物合成阶段。

⑴羧化阶段产物为甘油酸-3-磷酸(PGA)⑵还原阶段产物为甘油醛-3-磷酸(GAP)⑶再生阶段产物为RuBP的再生⑷产物合成阶段产物为蔗糖和淀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