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 第三章
符号意义包含情感意义 如“爸爸”和“父亲”的意义一致,但感情 爸爸” 父亲” 色彩不同,前者口语化,亲昵;后者书面化, 庄重。又如“摊贩” 庄重。又如“摊贩”和“走鬼”等等 走鬼” 符号的情感意义大量依靠副语言来实现,如 声调的变化,语气等。
人的传播活动中,一方面要追求符号的准确 意义,另一方面符号的模糊意义也不容忽视, 有时,符号的模糊意义反而比科学、准确的 表达要显得清晰。 如我们形容一个人漂亮,可以说她“ 如我们形容一个人漂亮,可以说她“美得倾 国倾城” 国倾城”,而不是一一形容她鼻子如何,有 多高,眼睛有多大。“倾国倾城” 多高,眼睛有多大。“倾国倾城”是一个很 模糊的概念,但却令人心向往之。
山寨 shān zhài zhà 传统解释: 1.亦作“山砦”。 2.筑有栅栏等防守工事的 1.亦作“山砦” 2.筑有栅栏等防守工事的 山庄。 3.泛指山村。 4.旧时绿林好汉占据的 3.泛指山村。 4.旧时绿林好汉占据的 山中营寨。 新解释: “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其主要特点为仿 山寨” 造性、快速化、平民化。
2、任意性和约定性 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是任意约定的。对于同一 所指各国语言却有着不同的能指去指称它。 符号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文化的过程。符号的能 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虽然在形成时期是任意的,但 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进行能指和所指的关联。 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能指与所指的关系绝非墨守 成规、泥古不化,而是在逐渐地发生变化。
非语言符号的类型
语言符号的伴生符,也称副语言。如声音 的高低、大小,速度的快慢,文字的字体、 大小、粗细等等 体态符号,如动作、手势、表情、视线、 姿势等 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如仪式和 习惯、服装和饮食、音乐和舞蹈等
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什么是意义 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 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 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语言符号的暧昧性 1.语言符号本身意义的模糊 1.语言符号本身意义的模糊 2.语言符号的多义性 2.语言符号的多义性 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传播者的意义、受传者的意义、情境意义
4、非语言符号 从历史上看,人类非语言传播要比语言传播悠久得 多,人类传播对语言符号的运用只是冰山一角,更 多的传播行为由非语言符号来承担。 非语言符号表达的意义,需要与情境相联系,多数 脱离情境的非语言符号难以独立表达意义。同一语 言符号,在不同文化背景或情境下,含义也不尽相 同。如“耸耸肩膀” 同。如“耸耸肩膀”,表达的可以是赞同、反对、 无所谓等。 两者的关系:所有非语言符号都可以用语言表达出 来,但是非语言符号不能表达所有语言符号的含义。 语言符号是一切传播的基础,但是,再丰富的语言 也难以表达深切的心理和情感,非语言符号有时能 提供一种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传播效果。
每个人对于具体符号的理解均带有个人经验的特征, 由于符号意义是人们主观赋予的,因而,同一种符 号,对于不同生活环境的人来说,理解上会产生差 异。如“婆婆” 异。如“婆婆”一词在江南指爸爸的妈妈,而广州 指妈妈的妈妈。 人们需要不断地制造符号以适应变化、发展着的社 会。如“宅男” 会。如“宅男”、“宅女”、“丁克家庭”、“啃 宅女” 丁克家庭” 老族” 老族”之类的。 完全的沟通是不存在的,在交流中,我们往往无法 通过符号把意思完整地表达出来,接受方也难以完 全理解,常有“词不达意” 全理解,常有“词不达意”、“只可意会,不可言 传”的感觉。
象征符的性质特点
象征符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 造物 象征符不仅能够表达具体的事物,而且能 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 象征符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统、通过 学习来继承的 象征符是可以自由创造的,这就是说象征 符在与其指代的对象事物之间不需要有必 然的联系,它们的关系具有随意性
符号与意义
3、语言和言语 语言是历史化的社会存在,包括一系列词汇、语法、 惯用法等个人不能任意改变的规则系统。 言语是具体的语言行为,是个人话语的选择和实践。 语言和言语的划分具有结构主义的思想,其意义在 于提供了新的学术研究的视角和方法。比如通过中 文和英文语法的不同,可以透视出中西方文化的一 些差异,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不同也可以看出两 国风格的不同。
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 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的过程 象征性社会互动,首先是一个互动双方通 过象征符来交流或交换意义的活动 意义的交换有一个前提,即交换的双方必 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作为社会互动过程的传播,其重要功能之 一就是扩大传播双方共通的意义空间,加 深双方的了解和相互理解
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
人类的象征行为 象征行为指的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 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具有智慧性、 社会性和约定性 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 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
象征性互动理论
倡始人是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H. 倡始人是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H. 米德 把人看作是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把 人类的象征行为看作是一个积极的、创造 性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广泛的文化的一 种活力,认为研究象征行为不仅对揭示人 的本质,而且对理解现实的社会生活都具 有重要的意义 意义、春晚广东人形象之争:艺术创作勿将调侃变歧视 春晚广东人形象之争:
一石千浪!本报在广东省两会期间关于春晚丑化广东形 象的连续报道引起了全国媒体的关注。记者昨日上午11时30 象的连续报道引起了全国媒体的是全国转载广州日报关于“春晚丑化广东 44,900篇,基本全是全国转载广州日报关于“春晚丑化广东 人形象”的报道。记者还发现,各大网站纷纷设立投票点进 行辩论,网上除了全国网民在各大网站上的热议外,不少网 站也推出时评辣评。 在众说纷纭当中,正反双方均各持己见,有人指出“通 过语言丑化矮化南方人是北方曲艺作品惯用的手法”,有人 则认为广东人骨子里隐含精英意识不愿被人拿来“娱乐”, 同时也点出“艺术创作不能将善意的调侃变成恶意的歧视”。 不过也有比较从容的人称,根本不必过于在意春晚的节目, 广东人“忘了春晚,树广东文化自信”。 来源:广州日报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 与意义
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符号的定义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 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要素 信号与象征符 符号可分为信号和象征符两大类 符号的基本功能 表述和理解功能、传达功能、思考功能
信号的特点
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具 有自然的因果性,一切自然符号 都是信号 信号与其表示的事物之间通常具 有一对一的固定对应关系
“文化”也可以作为符号体系尤其是象征性 文化” 符号体系来把握 象征性符号体系一旦形成,会具有相对独 立性,作为能动的力量作用于社会 现代人正在把各种各样的事物作为符号加 以利用,为其赋予某种象征意义,与他人 交换这种意义,并通过意义的交换来实现 自己的目的 由于消费的符号化和象征化,现代社会的 消费传播正在越来越体现出“差异化” 消费传播正在越来越体现出“差异化”的 特点,即追求个性和与众不同,所谓“ 特点,即追求个性和与众不同,所谓“风 格传播” 格传播”的特点越来越突出
内涵意义和外延意义 内涵意义是对所指称对象的概括和把握,是抽象的。 外延意义是对其适用范围或量的规定,是具体的。 如“人”的内涵意义是指能思维、有语言、会劳动 的动物,外延意义则指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各色人 等。 内涵意义和外延意义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了解这 一点,可以避免传播活动中以偏概全的问题。如碰 到一点不文明现象,就上升到“某地方人” 到一点不文明现象,就上升到“某地方人”如何如 何。
符号学的思想渊源于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 和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皮尔斯,符号学是 传播的基础理论之一。 1、能指和所指:能指是通过文字或口语的 表现形式;而所指是由能指所唤起的对概 念或意义的心理形象。能指是形式,所指 是意义,符号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
符号与其所指称对象之间关系的三种可能性: (1)标示或征候:指符号与指称对象之间具有时间、 空间或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如乌云密布预示暴雨来 临,浓烟滚滚意味着熊熊烈火等。 (2)图像:符号与指称对象之间具有类似或相同的 图像:符号与指称对象之间具有类似或相同的 关系。照片、画像以及公共场合的一些图像符号等, 如卫生间以图像来分男女。图像符号在跨文化传播 中运用广泛。 (3)象征:指符号与指称对象间没有必然联系,二 者关系建立在约定俗成的基础上。如鸽子象征和平, 红豆意味着相思等。象征符是人类传播的主要载体。
表面意义和引申意义 表面意义是指符号的本意,是符号基本或核 心的意义。 引申意义是符号的暗示或深层意义。 如“木头”本意就是一种物体,而后引申为 木头” “木讷的人” 木讷的人” 对符号引申意义的正确解读必须以特定的文 化储备为基础。如要理解“葛朗台” 化储备为基础。如要理解“葛朗台”一词, 应了解相关的文学作品。
符号与意义的辨证关系
不能以明确的符号形式表达出来的意义不是清晰 的意义,只能说是模糊的意义或意义的胚芽 符号与意义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式相 对稳定,而与丰富的社会实际相联系的意义具有 多变性 人类整体驾驭符号表述意义的能力是无限的,而 作为个人这种能力是有限的 至于情境意义,也可以说是由一系列情景符号及 其相互组合所形成的意义
从符号学的角度,意义是符号不可或缺的所指,符 号是意义的物质载体,二者密不可分。 从传播的角度,意义是人们对事物符号化过程中赋 予的精神内容,通过符号的中介使人们的交流得以 进行。 索绪尔认为,“ 索绪尔认为,“语言使由相互依赖的诸要素组成的 系统,其中每一个要素的价值完全是由于另外的要 素的同时存在而获致的。”也因此,传播过程中我 素的同时存在而获致的。” 们应该将事实至于相关的大背景之下,其意义才能 够得到更为深刻的表达。
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 能指对应多个所指是符号的常态。 如Popular:得人心;流行;民间;普及;受欢迎; Popular:得人心;流行;民间;普及;受欢迎; 通俗;有人缘儿。 风向 : ①风的来向,如从东方吹来的风叫东风,从 西北方吹来的风叫西北风。②比喻情势:看~行动。 在某些具体的文化形态中,能指比所指重要得多, 如满清剃发的法令触发了头发作为“忠孝节义” 如满清剃发的法令触发了头发作为“忠孝节义”的 象征意义的民族心理,遭到当时很多汉人的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