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文学第二章儿歌 备份

幼儿文学第二章儿歌 备份


二、明清时期的童谣观



公元15至16世纪,在一些历史典籍中, 虽然记录的儿歌并不是很多,但儿歌的 内容已经发生了某些变化。 如明地方志《帝京景物略》中就有这样 的儿歌:“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 青,放空钟。杨柳儿死,踢毽子,杨柳 儿发芽,打柭bā儿。 ” 这里,我们终于看到了童年生活的活泼 场景,而不是充满诡异色彩的占卜预言。
小蚱蜢
小蚱蜢, 学跳高, 一跳跳上狗尾草。
张继楼
草一摇, 摔一跤, 头上跌个大青包。
腿一弹, 脚一跷: “ 哪个有我跳得高!”
三、儿歌的特殊艺术形 式
(一)摇篮歌 摇篮歌又称摇篮曲、催眠曲、抚儿歌,指哄孩子 睡着
时由母亲或其他成人吟唱的儿歌形式。
特点:内容通俗浅显,节奏柔和舒缓,语言柔美

畅。对孩子的影响在“声”而不在“义”。


综观历史文献所记载的童谣,那些古老 的童谣都与朝代的兴衰、重大的历史事 件紧密相关。 看似简单朴素的语句隐含着一种关于国 运的玄机,有着很浓的政治色彩。其原 因在于,那些童谣是由当时的成人特意 创作,然后再教给孩子们,让他们在街 头巷尾大声吟唱。

孩子们只觉得童谣音韵和谐动听、歌词 简单、朗朗上口,并不曾探究其中的深 意。所以这类童谣在其实质上并不是为 儿童而创作的,是成人在当时的政治环 境下曲折、含蓄地表达自己的不满或社 会理想的载体。



《广天籁集》,收录儿歌23首。清末, 又有学者范寅辑录《越谚》,收集儿歌 三十余首。 意大利人韦大利《北京歌谣》,170首 美国人何德兰《孺子歌图》,收集138首。



如明地方志 中就有这样的儿歌: “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青,放空 钟。杨柳儿死,踢毽子,杨柳儿发芽,打 柭bā儿。 ” 康熙初年,郑旭旦编辑了儿歌集 , 书中收录了吴越地区儿歌48首。 我国童谣的收集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 期, 、 等古代典籍中都有关 于童谣的零星记录。
五四时期


五四时期,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儿歌得以 产生,五四新文化运动孕育了声势浩大 的“歌谣运动”。 代表人物:顾颉刚、周作人、朱自清
一、儿歌的一般形式
儿歌的句式
二言句式 三言句式 五言句式, 六言句式 七言句式 杂言句式
句式
◆“三三七句式 ”: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杂言句式,一般以多 式的形式 呈现 ,每节由三句构成,其中 第一、二句为三言句,第三句为七言句。例《小蚱蜢》
摇篮曲
陈伯吹
风不吹,浪不高, 小小的船儿轻轻摇, 小宝宝啊要睡觉。 觉。 风不吹,树不摇, 小鸟不飞也不叫, 小宝宝啊快睡觉。
风不吹,云不飘, 蓝蓝的天空静悄悄, 小宝宝啊好好睡一
三、儿歌的特殊艺术 形式
(二)问答歌 问答歌又称对歌、盘歌、猜谜调,指以设问作答 的方 式,引导孩子认识事物或一定道理的传统儿歌形 式。 特点:有问有答,介绍事物,问答的设计一般不 超过 四组问四组答。 《豆儿对歌》一问一答式


讨小狗,要好的。 我家狗大却生痴,不咬贼,只咬鸡。 老王卖瓜,腊腊巴巴。 不怕担子重,只要脊梁硬。 鹦哥乐,檐前挂, 为甚过潼关,终日不说话。

明代这种儿歌观的改变和思想家王阳明 的教育理念有着密切的联系。王阳明认 为:一般小孩的性情是,喜欢嬉闹游戏 而害怕拘束、责罚。就像草木才开始萌 芽,让它舒畅生长,它的枝条就能粗壮, 摧残阻挠它,它就会衰弱枯萎。


到了清代,儿歌的观念虽然逐渐多元化。 但清前期和中期,由于清朝统治者采取 文化禁锢政策,儿歌的搜集与理工作 也一度沉寂。 康熙初年,郑旭旦编辑了儿歌集《天籁 集》,书中收录了吴越地区儿歌48首。
《天籁集》

《天籁集》所收儿歌一般短小,节奏明 快琅琅上口,常用拟人化手法。表达方 式既有直叙式,也有问答式,形式丰富 多样。除整齐的三、四、五、七言体外, 也有长短句交错的杂言体。

什么是儿歌? 你印象最深的儿歌是哪首? 你小时候喜欢儿歌吗?


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以 口语化的韵文来叙事表情的一种童谣, 是个体生命最初阶段接触的文学样式。 我国古代称儿歌为童谣或童子谣、孺子 歌、小儿语
一、中国儿歌的发生说


我国童谣的收集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 《左传》、《战国策》等古代典籍中都 有关于童谣的零星记录。 如,《列子 仲尼》中所载的“立我蒸民, 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不则”,就 相传为尧时的童谣。


也是从明代开始,一些文人开始专门搜集民间 儿歌。如,文学家杨慎就在他的《古今风谣》 中辑录了大量童谣。 1593年,吕坤所编辑的《演小儿语》可以说 是中国最早的一部个人搜集的儿歌集。全书共 收录了河南、山西、山东等地的儿歌46首。这 些儿歌文字浅近,内容生动,便于口头传诵。 编者在每首儿歌下面加上评语,在序言中提出 了一些关于童谣的理论问题,它为后人的儿歌 创作提供了借鉴。

始皇时童谣①
阿房阿房亡始皇② ——《述异记》 【注释】 ①始皇:秦始皇,名嬴政。公元前246 年—前210年在位。公元前221年统一中 国,建立清王朝。 ②阿房:阿房宫(e pang gong)。

孺子歌


沧浪之水清兮,①可以濯我缨。 ②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孟子· 离娄上》 【注释】 ①沧浪:过去一半解释为“青色”,但也有人 认为是地名。似以后说为妥。否则,“青色之 水清”,固然可勉强解释的通,而“青色之水 浊”则未免有色彩不调和之嫌。 ②濯:zhuo 洗。缨:ying古时系帽子的带子, 这里亦可解释为头部。
荧惑说



由于中国古代童谣被当时人们普遍看作 是一种预示朝代兴亡的征兆,因此, “荧惑说”渐渐成为中国古代关于儿歌 的一种主要理论。 荧惑星矢人们对火星一种称呼,儿歌是 天上荧惑星下凡降为“赤衣小儿”教人 间儿童嬉唱、预示国运的歌谣。 可以这么说,中国古代的儿歌虽然被儿 童传唱,但在成人眼中,它并不属于儿 童,而是一个用于预言朝代兴替的政治
豆儿对歌
什么豆儿圆? 什么豆儿扁? 什么豆儿长? 什么豆儿小不点? 豌豆粒儿圆, 蚕豆粒儿扁, 豇豆粒儿长, 绿豆粒儿小不点儿。
什么花春天最早开
什么花春天最早开? 什么鸟春天最早飞到我家来? 迎春花春天最早开; 小燕子春天飞到我家来。 什么鸟夏天水中住? 什么花夏天开满树? 水翠鸟夏天水中住; 石榴花夏天开满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