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 液压泵 改 2015.10.9
第三章 液压泵 改 2015.10.9
16
第3章 液压泵
液压泵的图形符号
第3章 液压泵
★ 3.2 柱塞泵
柱塞泵是依靠柱塞在缸体内作往 复运动使泵内密封工作腔容积发 生变化实现吸油和压油的。
按柱塞排列方式分为轴向柱塞 泵和径向柱塞泵。其中,轴向 柱塞泵又分为斜盘式和斜轴式。 径向柱塞泵又分为配油轴式和 阀配流式。
18
第3章 液压泵
适应场合
柱塞泵特别适合于高压、大流量和大功率 的系统中以及流量需要调节的场合下。
龙门刨床、液压机、工程机械、矿山冶 金机械、船舶
19
第3章 液压泵
★ 3.2 柱塞泵
配油轴 式径向 柱塞泵
20
第3章 液压泵
3.2.1 径向柱塞泵
衬套与工作腔对应 开有油孔,安装在 配油轴与转子中间。 径向柱塞泵每旋转 一转,工作腔容积 变化一次,完成吸 油、压油各一次。 改变其偏心距可使 其输出流量发生变 化,成为变量泵。
3.3.1 双作用式叶片泵
排量计算 不考虑叶片厚度和倾角
1 2 2 V ' 2z (R r )B 2 2 ( R 2 r 2 ) B
若考虑叶片厚度和倾角
R r bz 2 2 V 2 B ( R r ) cos
3.3.1 双作用式叶片泵
3.3.1 双作用式叶片泵
• 1.工作原理
• 图中,当转子 顺时针方向旋 转时,密封工 作腔的容积在 左上角和右下 角处逐渐增大, 为吸油区。
图2.12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1—定子;2 —压油口;3 —转子;4 —叶片;5 —吸油口
3.3.1 双作用式叶片泵
在左下角和右上角处逐渐减小,为压油 区;吸油区和压油区之间有一段封油区将吸、 压油区隔开。 这种泵的转子每转一转,每个密封工 作腔完成吸油和压油动作各两次,所以称为 双作用叶片泵。
29
第3章 液压泵
原理
流量计算
轴向柱塞泵是靠改变斜 盘的倾角,从而改变每 个柱塞的行程使得泵的 排量发生变化的。
q
4
d D tanzn v
2
30
排量计算
V
4
d D tan z
2
流量计算
q
4
d D tan znv
2
第3章 液压泵
结构特点
• 三对磨擦副:柱塞与缸体孔,缸体与配流盘 ,滑履与斜盘。容积效率较高,额定压力可 达31.5MPa。 • 泵体上有泄漏油口。 • 传动轴是悬臂梁,缸体外有大轴承支承。 • 由于柱塞在缸体中运动的速度不是恒速,因 此输出流量有脉动,为减小瞬时理论流量的 脉动性,取柱塞数为奇数:5,7,9。 • 为防止密闭容积在吸、压油转换时因压力 突变引起的压力冲击,在配流盘的配流窗口 前端开有减振槽或减振孔。
流量计算
R r bz 2 2 qt Vn 2 B ( R r ) n cos R r bz 2 2 q qtv 2 B ( R r ) nv cos
3.3.1 双作用式叶片泵
配油盘
24
第3章 液压泵
3.2.2 轴向柱塞泵
轴向柱塞泵可分为斜盘式和斜轴 式两种。
25
第3章 液压泵
轴向柱塞 泵的组成 结构
缸 体
配 油 盘
柱 塞 滑 履 组
26
第3章 液压泵
下面主要介 绍斜盘式轴 向柱塞泵
第3章 液压泵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 工作原理
28
第3章 液压泵
工作原理
V密形成—柱塞和缸体配合而成。 右半周,V密增大,吸油 V密变化 左半周,V密减小,压油 吸压油口隔开—配油盘上的封油区及缸体底 部的通油孔。
2
2
d 2 ezn v
23
第3章 液压泵
(1)柱塞头部装有滑履,滑履与定 子内圆为面接触,接触面的比压很 小。
结构 特点 (2)可以实现多泵同轴串联,液压 装置结构紧凑。
(3)改变定子相对缸体的偏心距可 以改变排量,且变量方式多样。
(4)柱塞在缸体中移动速度是变化 的,因此输出流量有脉动,当柱塞 数为奇数时,流量脉动较小。。
• (3)为保证叶片自由滑动且始终紧贴定子内 表面,一般采用叶片槽根部全部通压力油腔 的办法。 • (4)合理设计过渡曲线形状和叶片数 z 8, 可使理论流量均匀,噪声低。
限压式变量泵
第3章 液压泵
★ 3.4 齿轮泵
齿轮泵是液压系统中 最常见的一种泵,在 结构上可分为外啮合 齿轮泵和内啮合齿轮 泵两种。 无论是哪一种, 都属于定量泵。
3
(2)实际流量 q:液压泵在某一具体工况下,单位时间 内实际排出的液体体积。因存在泄漏流量Δ q
q qt q
(3)额定流量 qn:泵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按试验标准规 定(如在额定压力和额定转速下)必须保证的流量。
12
第3章 液压泵
功率
(1)输入功率 Pi :作用在液压泵主轴上的机械功 率,当输入转矩为 Ti , 角速度为 时:
V 6.66 zm B
2
液 压 泵
理论流量
qt V n 6.66 zm2 Bn
其中: n——泵的转速
实际流量
q qtV 6.66 zm2 BnV
其中:ηV ——泵的容积效率
流量脉动率
上述q是齿轮泵的平均流量,实际上,在齿轮啮合过程齿轮泵的瞬 时流量是脉动变化的。 设qmax和qmin分别表示齿轮泵的最大、最小瞬时流量,则流量脉动 率σ为 q q
P i Ti
(2)输出功率 P :在液压泵工作过程中的实际 吸、压油口间的压差 p 和输出流量 q 的乘积。 在实际计算中,若邮箱与大气相通,压力差 p 往往用液压泵出口压力 p 代替。
13
Po pq
第3章 液压泵
效率
(1)容积效率:用来表示液压泵的容积损失。
q qt q q V 1 qt qt qt
21
工作 原理
第3章 液压泵
缺点
(1)由于该泵上下各 部分为吸油区和压油区, 因此,泵在工作时受到 径向不平衡力作用,易 磨损,限制其转速和压 力的提高。 (2)径向尺寸太大, 结构复杂,自吸能力差。
22
第3章 液压泵
V
泵的排量:
4
d 2ez
2
泵的实际输出流量:
q
4
d 2ezn v
3.3.2 单作用式叶片泵
• 单作用叶片泵的特点
• • 1)可以通过改变定子的偏心距来调节泵的排量和流量。 2)处在压油腔的叶片顶部受到压力油的作用,为了使叶 片可靠的和定子表面相接触,压油腔一侧的叶片底部要通 过特殊的沟槽和压油腔相通。吸油腔一侧的叶片底部要和 吸油腔相通。只靠离心力顶在定子内表面上。 • 3)因为定子内环为偏心圆,因此转子转动时,叶片矢径 是转角的函数,瞬时理论流量是脉动的。叶片数取为奇数, 以减小流量脉动率。 • 4)由于转子自受到不平衡的径向液压力的作用,这种泵 不易用于高压。
32
第3章 液压泵
★3.2.3 柱塞泵优点
工作压力高。 因此,其工 作中泄漏较 小,容积效 率较高。
结构紧凑。 特别是轴向 柱塞泵其径 向尺寸小, 转动惯量也 较小。
流量调节 方便。
33
3.3 叶片泵
★ 3.3 叶片泵
适应场合
机械制造中的专用机床、自动线等中 低压液压系统中。
34
3.3 叶片泵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液压系统中所用的各种液压 泵的工作原理都是依靠液压 泵密封工作腔容积大小交替 变化来实现吸油和压油的, 因此称为容积式液压泵 。
6
第3章 液压泵
1.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单柱塞式液压泵 工作原理
7
第3章 液压泵
构成液压泵的基本条件是:
(1)具有若干个密封且又可以周期性变化的 空间。 (2)密封工作容腔大小交替变化,变大时与 吸油口相通,变小时与压油口相通。 (3)吸油口与压油口不能相通。
(2)机械效率:用来表示液压泵的机械损失。
Tt 1 m Ti 1 T Tt
(3)液压泵的总效率
Po pqtV mv Tt Pi
m
14
第3章 液压泵
液压泵的 功率流程图
第3章 液压泵
4.液压泵的分类 按液压泵的排量能否变化分为 定量泵和变量泵。 按泵的结构来分主要有: 齿轮泵 叶片泵 柱塞泵 螺杆泵 液压泵按进出油口的方向是否可 变还可以分为单向泵和双向泵。
• 排量计算
工作容积 V’=V1-V2
V ' V1 V2
1 B [( R e) 2 ( R e) 2 ] 2 4 ReB z
2 其中 z
排量 V zV ' 4 R e B
3.3.2 单作用式叶片泵
• 流量计算
流量
qt Vn 4 Re Bn q qtv 4 Re Bnv
• 叶片泵是一种常见的液压泵,可以分为单 作用叶片泵和双作用叶片泵两种。前者用 作变量泵;后者为定量泵。
单作用叶片泵
双作用叶片泵
3.3.1 单作用式叶片泵
• 单作用叶片 泵转子每转 一周,吸、 压油各一次, 故称为单作 用叶片泵。 • 1.工作原理
图2.7单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1—压油口;2 —转子;3 —定子;4 —叶片;5 —吸油口
8
第3章 液压泵
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1) 液压泵的压力
2) 液压泵的排量
3) 4) 5)
液压泵的流量 液压泵的功率
效率
9
第3章 液压泵
压力 (1)工作压力 P:液压泵实际工作时的输出 压力。
(2)额定压力 Ps: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按试验 标准规定,允许液压泵连续运转的最高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