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毒理学选择题

环境毒理学选择题

1. 环境毒理学研究对象是 AA.有机污染物B.细菌 C.病毒 D.各种化学物质2. 外源化学物的概念 DA.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 B.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 C.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损害作用 D.以上都是1.外源化学物经消化道吸收的主要方式是 CA.通过营养物质作载体 B.滤过 C.简单扩散 D.载体扩散2.影响化学物质经呼吸道吸收的因素是 DA.肺泡的通气量与血流量之比 B.溶解度 C.气血分配系数 D.以上都是3.pKa为4.2的有机酸(苯甲酸)在消化道中吸收最好的部位是 AA.胃 B.十二指肠 C.小肠 D.结肠4.血脑及胎盘屏障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DA.动物种属 B.年龄 C.生理状态 D.以上都是5.毒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 DA.肠道 B.唾液 C.汗液 D.肾脏6.肾脏排泄主要的机理是 DA.肾小球简单扩散 B.肾小球主动转运 C.肾小球滤过 D.肾小管主动转运7.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的两重性表现在 DA.N一氧化.苯胺 N羟基苯胺(毒性增强)B.脱硫反应,对硫磷对氧磷(水溶性增加,毒性增强)C.环氧化,苯并(α)芘 7,8-二醇-9,10环氧化物(致癌)D.以上都是生物转化两重性的典型例子8.外来化合物代谢酶的诱导是指 DA.某些化合物可使某些代谢酶活力增强 B.酶的含量增加 C.生物转化速度增高 D.以上都是9.对于呈气体状态或易挥发的化学毒物的排泄,下列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 D A.通过主动转运的方式经肺泡壁排出气体 B.排出的速度与吸收的速度成正比C.血液中溶解度低可减缓其排除速度 D.肺通气量加大可加速其排除速度10.能沿浓度梯度扩散,需要载体参加但不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称为 CA.简单扩散 B.主动转运C.易化扩散 D.滤过11.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生物转化的最主要器官是 AA.肝 B.肾 C.肺 D.小肠12.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的I相反应,不包括下列哪一种反应 AA.甲基化 B.羟化 C.共氧化 D.环氧化13.外源化学物在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最主要受哪项因素影响 AA.化学毒物与器官的亲和力 B.血流量 C.特定部位的屏障作用 D.器官和组织所在部位14.外源化学物在胃肠道吸收的主要方式为 AA.简单扩散 B.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胞吞15.外源化学物经皮吸收必须具备下述哪项条件 CA.水溶性 B.脂溶性 C.水溶性和脂溶性 D.分子量小于10016.外源化学物在消化道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CA.食管 B.胃 C.小肠 D.大肠17. 外源化学物体内生物转化I相反应的酶主要存在于 AA.微粒体B.线粒体 C.细胞膜 D.细胞核18.外源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肠肝循环可影响化学毒物的 DA.毒作用发生快慢 B.毒作用性质 C.代谢解毒 D.毒作用持续时间1.毒物是 DA.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体重的物质 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D.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对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2.LD50的概念是 DA.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 B.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C.出现半数动物死亡的该试验组的剂量 D.能引起一群动物50%死亡的剂(统计值)3.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 BA.LD100 B.LD50 C.LD01 D.LD04.最大无作用剂量是 BA.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B.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C.人类终身摄入该化合物未能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剂量 D.一种化学物在环境中存在而不引起物体的损害的剂量5.最小有作用剂量是 DA.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出现了亚临床症状的最小剂量B.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造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损伤的最小剂量C.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引起免疫功能减低的最小剂量D.一种化合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使某项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的最低剂量6.最敏感的致死剂量指标是 CA.绝对致死剂量 B.半数致死剂量 C.最小致死剂量 D.以上都是7.对LD50 描述错误的是 DA.指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剂量B.是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C.是对不同毒物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 D.毒物的急性毒性与LD50 呈正比8.毒物引起全部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是 A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9.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剂量 B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10.毒物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 C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11.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 D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12.对阈剂量描述错误的是 DA.指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 DB.与毒物一次接触所得的阈剂量为急性阈剂量C.长期反复多次接触毒物所得的阈剂量为慢性阈剂量D.毒物的急性阈剂量比慢性阈剂量要低13.对于同一种化学物,在相同的条件下,下列哪项毒性指标数值最大 D A.LD50 B.LD0 C.LD01 E.LD10014.对于同一种化学物,在相同的条件下,下列哪项毒性指标数值最小 B A.LD50 B.LD0 C.LD01 D.LD10015.化学毒物与机体毒作用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最常见的曲线形式是 D A.直线型曲线 B.抛物线型曲线 C.对称S状曲线 D.非对称S状曲线16.用“阳性或阴性”、“有或无”来表示化学毒物与机体接触后引起的生物学效应,称为 DA.效应 B.反应 C.量效应 D.质效应17.影响化学毒物毒性大小和毒作用性质的决定因素是化学毒物的 AA.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B.吸收途径 C.剂量 D.作用时间18.化学毒物对不同个体毒作用的敏感性不同,其原因不包括: AA.化学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B.代谢酶的遗传多态性 C.机体修复能力差异 D.宿主的其它因素19.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毒物作用于机体表现出独立作用,主要是由于 A A.化学毒物各自作用的受体、靶不同,出现各自不同的毒效应 B.化学毒物在化学结构上为同系物C.化学毒物毒作用的靶器官相同 D.化学毒物在对机体毒作用方面存在竞争作用20.化学结构与毒效应 DA.化合物的化学活性决定理化性质 B.理化性质决定化合物的生物活性C.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决定该化合物的化学活性 D.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决定其化学活性及理化性质21.化学物质的哪些物理性质影响毒效应 DA.电离度 B.熔点 C.挥发度 D.以上都是22.研究化学结构与毒性效应之间关系的目的是 D第2/3页A.寻找毒作用规律.有助于通过比较,预测新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B.预测毒牲大小 C.推测毒作用机理 D.以上都是23.甲烷(CH4)若用Cl取代CH4上H后,其毒性最大的是 DA.CH3Cl B.CH2Cl2 C.CHCl3 D.CCl41.毒理学体外试验常选用A.大鼠和小鼠 AB.果蝇 C.游离器官,细胞,细胞器 D.鸟类2.急性,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分别选择动物年龄为 AA.初成年,性刚成熟,初断乳 B.初断乳,性刚成熟,初成年C.初断乳,初成年,性刚成熟 D.初成年,初断乳,性刚成熟3.急性毒性是 CA.机体连续多次接触化合物所引起的中毒效应B.机体一次大剂量接融化合物后引起快速而猛烈的中毒效应C.机体(人或动物)一次大剂量或 24 小时多次接触外来化合物后所引起的中毒效应.甚至死亡效应D.一次是指瞬间给予动物快速出现中毒效应4.由于不同种属的动物对化学毒物的反应存在差别,所以在急性毒性试验时,最好选用两种动物是 AA.大鼠和小鼠 B.大鼠和家兔 C.大鼠和狗 D.狗和猴5.急性毒性试验选择动物的原则 DA.对化合物毒性反应与人接近的动物 B.易于饲养管理 C.易于获得.品系纯化价格低廉 D.以上都是6.急性经口染毒,为了准确地将受试物染入消化道中,多采用 AA.灌胃 B.喂饲 C.吞咽胶囊 D.饮水7.接触化合物的途径不同,其毒性大小的顺序是 DA.静脉注射﹥经呼吸道 B.静脉注射﹥腹腔注射 C.腹腔注射﹥经口D.经口﹥经皮8.经呼吸道静式染毒主要优点是 DA.设备简单 B.操作方便 C.消耗受试物少 D.以上都是9.动式染毒主要优点是 DA.装置备有新鲜空气补充 B.受试化合物保持浓度不变 C.保证染毒柜内和二氧化碳分压恒定 D.以上都是10.急性毒性研究的接触时间是 CA.一次B.一次或8小时内多次 C.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 D.一次或14天内多次11.化学物的一般急性毒性试验,如无特殊要求,则动物性别选择为: B A.雌雄多少都可以 B.雌雄各半 C.全部为雄性 D.全部为雌性12.急性毒性试验一般观察时间是 CA.1天 B.1周 C.2周 D.3周13.亚慢性毒性试验主要目的是AA.探讨阈剂量及最大无作用剂量 B.探讨剂量反应关系 C.预测有无潜在性危害 D.为其它试验剂量设计提供数据14.亚慢性毒性试验期限是 EA.环境毒理学3~6个月 B.食品毒理学3~6个月 C.工业毒理学1~3个月D.食品毒理学90天喂养E.以上都对15.亚慢性毒性试验对动物的要求是 DA.成年动物 B.大鼠100g左右,小鼠15g左右 C.大、小鼠,狗,家兔均可用 D.必须为啮齿类或非啮齿类动物16.亚慢性毒性试验中一般化验指标有 AA.血象、肝、肾功能 B.病理学检查 C.灵敏指标的检查 D.特异指标的检查17.慢性毒性试验主要目的是 DA.确定阈计量 B.确定最大无作用计量 C.进行该化合物的危险度评价 D.以上AB正确18.慢性毒性试验设有四个计量组(高、中、低、最低)及对照组,哪个计量组为最大无作用计量 DA.高计量组出现了明显的中毒症状,与对照组相比P<0.01 B.中计量组出现了轻微中毒的症状,与对照相比P<0.05C.低计量组出现了个别动物极轻微中毒症状,与对照组相比P>0.05 D.最低计量无任何中毒症状,与对照组相比P>0.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