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

《王徽之看竹不问主人》【原文】王子猷①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

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埽施设②,在听事坐相待。

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咏良久,主已失望。

犹冀还当通③,遂直欲出门。

主人大不堪④。

便令左右闭门,不听⑤出。

王更以此赏主人,乃留坐。

尽欢而去。

【注释】①王子猷:即王徽之。

②施设:准备饮食。

③犹冀还当通:还希望王献之能打个招呼。

④大不堪:实在不能忍受。

⑤听:听任。

【译文】王子猷有一次到外地去,经过吴中,知道一个士大夫家有个很好的竹园。

竹园主人已经知道王子猷会去,就洒扫、设宴一番,在正厅里坐着等他。

王子猷却坐着轿子径直来到竹林里,讽诵长啸了很久,主人已经感到失望,还希望他会派人来通报一下,可是他竟然径直出门去了。

主人实在忍受不了,就叫手下的人去关上大门,不让他出去。

王子猷因此更加赏识主人,这才留步坐下,尽情欢乐了一番才走。

【评析】竹林的主人本是对王徽之有赞赏欢迎之意,所以打扫门庭,准备好酒食,坐在大厅等候。

谁想到王徽之却并不曾理会主人的一片好意,自己看完竹林就准备走,这让等候已久的主人终于按捺不住那股怨气了。

于是便强行把王徽之留下了,而王徽之却为此而更加赏识主人,认为他们这样才是“豁达”的表现。

《史记·列传·滑稽列传》[原文]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1)。

出邑门(2),道飞其鹄,徒揭空笼(3),造诈成辞(4),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5),去我飞亡(6)。

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7)。

鹄,毛物(8),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9)。

欲赴佗国奔亡(10),痛吾两主使不通(11)。

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12)。

”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13)!”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注释](1)鹄:黄鹄,珍禽之一。

(2)邑门:都门。

(3)徒揭空笼:只举着空的鸟笼。

徒,只。

(4)造诈成辞:编造一套欺骗的话头。

(5)饮(yìn,印)之:给它喝水。

(6)去:离开。

亡:逃失。

(7)议:议论、讥笑。

(8)毛物:生羽毛的东西。

(9)信:诚实。

(10)佗:通“他”。

(11)此句是说:痛心齐、楚两国大王之间的使节由此断绝。

(12)受罪:领受罪罚。

(13)信士:讲究忠信的人。

[译文]从前,齐王派淳于髡去楚国进献黄鹄。

出了都城门,中途那只黄鹄飞走了,他只好托着空笼子,编造了一篇假话,前去拜见楚王说:“齐王派我来进献黄鹄,从水上经过,不忍心黄鹄干竭,放出让它喝水,不料离开我飞走了。

我想要刺腹或勒脖子而死,又担心别人非议大王因为鸟兽的缘故致使士人自杀。

黄鹄是羽毛类的东西,相似的很多,我想买一个相似的来代替,这既不诚实,又欺骗了大王。

想要逃奔到别的国家去,又痛心齐楚两国君主之间的通使由此断绝。

所以前来服罪,向大王叩头,请求责罚。

”楚王说:“很好,齐王竟有这样忠信的人。

”用厚礼赏赐淳于髡,财物比进献黄鹄多一倍。

《柳秀才》[原文]明季①,蝗生青兖②间,渐集③于沂。

沂令忧之。

退卧署幕④,梦一秀才来谒⑤,峨冠绿衣,状貌修⑥伟。

自言御蝗有策。

询之,答云:“明日西南道上有妇跨硕腹牝⑦驴子,蝗神也。

哀之,可免。

”令异之,治具⑧出邑南。

伺良久⑨,果有妇高髻褐帔⑩,独控{11}老苍卫{12},缓蹇{13}北度。

即爇{14}香,捧卮酒,迎拜道左{15},捉驴不令去。

妇问:“大夫将何为?”令便哀求:“区区小治{16},幸{17}悯脱蝗口。

”妇曰:“可恨柳秀才饶舌{18},泄我密机!当即以其身受,不损禾稼可耳。

”乃尽三卮,瞥不复见。

后蝗来,飞蔽天日,竟不落禾田,尽集杨柳{19},过处柳叶都尽。

方悟秀才柳神也。

或云:“是宰官{20}忧民所感。

”诚然哉!【注释】①季:一个朝代的末了。

②青兖(yǎn):青州和兖州,都在今山东省。

③集:落。

后“尽集杨柳”中与此同。

④署幕:衙门里官员住处。

署,官衙。

⑤谒(yè):拜见,请见。

⑥修:长,高。

⑦牝(pìn):雌性鸟兽。

与“牡(mǔ)”相对。

⑧治具:备办酒食。

具,饭食,酒肴。

⑨伺(sì)良久:等候了好久。

伺,等候,探察。

良,很。

⑩帔(pèi):女子的披肩。

{11}控:勒马。

此处意为骑着。

{12}苍卫:黑驴。

卫,驴子的别称。

{13}缓骞(jiǎn):慢慢。

骞,跛,行动迟缓。

{14}爇(ruò):焚烧,点燃。

{15}左:旁边。

{16}区区小治:区区,小,少。

小,自谦词。

治,指所管辖的范围。

{17}幸:希望。

{18}饶舌:多嘴。

饶,多。

{19}杨柳:即柳树。

{20}宰官:县令。

【译文】明朝末年,青州、兖州一带发生了蝗灾,蝗虫渐渐落到了沂水县。

沂水县令很忧愁。

退堂后躺在宿舍,忽然梦见一个秀才前来拜见。

那秀才戴着高高的帽子,身穿绿色的衣服,身材高大魁梧,自称有办法防御蝗灾。

县令问他有什么办法,秀才回答说:“明天,城西南路上有个妇人骑着一头大肚子母驴路过,她就是蝗神。

你向她哀求,便可以免除蝗灾。

”县令感到很奇怪。

第二天,便备办了酒食,出到城南。

等候了好长时间,果然有个妇人梳着高高的发髻,披着褐色披肩,独自骑着一头老黑驴,慢慢地朝北走来。

县令赶忙点上香,捧着酒杯,在路边迎拜,然后拉住驴子不让走。

那妇人问道:“官人要干什么呀?”县令便哀求道:“希望您可怜可怜我这小小的沂水县,让它免于蝗口吧。

”那妇人说:“可恨柳秀才多嘴,泄露了我的机密!应当让他自己来承受,我不损坏庄稼就是了。

”于是喝了三杯酒,眨眼就不见了。

后来蝗虫飞来时,遮天蔽日,竟然不往庄稼地里落,却全部落到了柳树上,凡蝗虫经过的地方,柳叶都被吃光了。

县令这才明白,先前梦见的那个秀才就是柳神。

有人说:“这是县官为民忧虑所感应的。

”的确如此啊!(河北赵学生)《蛇人》【译文】东郡某人,靠耍蛇卖艺为生。

这位耍蛇人曾养过两条很驯服的蛇,它们的皮肤都是青色的。

耍蛇人管那条大蛇叫大青,小蛇叫二青。

二青的额头上长有红点,尤其机灵驯服,盘旋起来,没有不如人意的地方。

一年之后大青死掉了,耍蛇人想找一条蛇来替补,但一直没遇到合适的对象。

有天晚上,耍蛇人寄宿在一座山寺中。

天亮后,他打开箱笼一看,发现二青也不见了,蛇人后悔得要死。

他到处寻找,大声呼叫,一直不见二青的踪影。

但是(以前)每次遇到林深草茂的地方,耍蛇人常常要放二青出去,让它自由自在地活动一下,总是一会儿就自动回来。

因为这个缘故,希望它自动回来。

他坐在寺中苦苦等待,太阳已爬得老高了,蛇人也已经绝望了,就没精打彩地走了。

可出寺门没几步路,听到错杂堆集的柴草中窸窸窣窣的声音,停住脚步惊讶地看,原来是自家的二青爬过来了。

耍蛇人非常高兴,好似得到了极为珍贵的大玉器一般。

他赶忙放下担子歇在路边,这时二青也立刻停下来了,看它的后面有一条小蛇跟着。

耍蛇人轻轻地抚摸着二青说:“我还以为你跑掉了哩。

这个小家伙是你介绍来的吗?”他拿出食物喂二青,连小蛇一起喂。

小蛇虽未离开,但瑟瑟地蜷缩着身子,不敢吃食物。

二青衔着食物喂它,这情形就像主人礼让客人进餐一样。

耍蛇人再次给小蛇喂食,小蛇才吃。

吃完食后,它便随二青进入箱笼。

耍蛇人扛着箱笼回去,并开始驯教它屈折盘旋,很快合乎要求,跟二青已无多大差别。

耍蛇人于是叫它小青。

他带着它们四处奔走卖艺,获利不少。

一般对耍蛇人刷蛇,蛇的身长一般以二尺长为标准,太大就太重,因为二青特别驯服,所以耍蛇人没有立刻丢弃。

这样又过去两三年光景,二青长到三尺多长,一睡下就把笼子挤满了,耍蛇人于是决意放它回归大自然。

有一天,他来到淄邑东山间,用好东西喂二青吃,祝福完后便放二青出笼。

二青已经离去,一会又爬回来了,弯弯曲曲地盘在笼外。

耍蛇人对二青挥挥手,说:“你去吧!世上没有百年不散的筵席。

你从此隐身大山谷中,来日必然能成为神龙。

这个小笼子你怎么可以久居呢?”二青才走了。

耍蛇人目送着它离去。

过了一会儿,二青又返回来,耍蛇人赶它也不走,只见它用头触笼子,笼中的小青也把笼子震得直动。

耍蛇人突然醒悟说:“莫非你是要与小青告别吗?”于是,他打开笼门,小青径直爬出来,于是二青和小青便亲昵地交首吐舌,好像互相在说告别的话。

不一会儿,两条蛇曲曲弯弯一起走了。

耍蛇人以为小青也不会回来了,但一会儿小青很快就独自爬回来了,径直爬进笼里躺下。

此后,耍蛇人时时处处物色好蛇,但一直没有觅到。

但小青渐渐长大,已不再适宜缠在身上献艺。

后来,他虽觅到一条小蛇,它也比较驯服,但始终不如小青好。

这时,小青已长得比小孩子手臂都粗了。

起先,二青在山中活动,打柴的人经常看到它。

过了几年后,二青长到数尺长,身围有碗口粗。

它慢慢地发展到追逐过路人,因此,过往旅客互相告诫,不敢走二青所在的那条路。

有一天,耍蛇人正好经过这里。

突然一条大蛇猛地爬出来,耍蛇人非常害怕而没命地奔跑,那大蛇在后面更加紧追不放,往后一看,已经将要追上了。

但他观察它的头,发现上面有个非常明显的红点时,他才醒悟过来,原来它是二青。

耍蛇人放下担子,喊它:“二青,二青!”大蛇顿时停住了。

它抬头看了耍蛇人很久,接着跳起身来绕在耍蛇人身上,就像以前盘旋卖艺一样。

耍蛇人意识到二青并没有恶意,只是它的躯体太重,他已经受不起它的缠绕,就扑倒在地上求它松开,于是二青也就放开了他。

它转而用头触箱笼。

耍蛇人懂得它的意思,便打开笼子放出小青。

二青小青相见后,马上像饴糖一样地交缠在一起,很久才慢慢松开。

耍蛇人于是叮嘱小青说:“我早就想和你告别,今天你总算找到伴侣了。

”又对二青说:‘它本来就是你引荐来的,还是托你把它领走吧。

我再嘱咐你一句话:“深山大谷里并不缺少食物,你以后不要再惊扰行人,以免遭到天神的谴责。

”两条蛇听了以后都低着头,好像是接受了他的劝告。

突然,它们扬起头,二青在前,小青在后,往山中爬去。

它们所经过的地方,林木都为它们从中间分开。

耍蛇人站在那里目送它们,直到看不见才离去。

从此以后,行人又能照常安全地从这条山路经过,二青和小青不知爬到什么地方去了。

异史氏曰:“蛇,蠢蠢的一个动物罢了,但有眷恋故人心意,况且它听从意见如同转动圆物那样简单。

惟独奇怪衣冠整齐的人,凭借几十年挽着手臂的交情,几代蒙受主人的恩惠,但一转念就想落井下石了;再不然就投以药石而悍然不顾,并且怒视而仇恨(他们)的人,不又在那(这)蛇之下了吗。

周书《贺兰祥传》【译文】贺兰祥字盛乐。

他的祖先和北魏一同兴起,他的后代有凭清白人家子弟的身份镇守武川的,最终就在那里安家。

贺兰祥的父亲贺兰初真,年轻时就已有名气,被乡里看重。

后来他娶太祖的姐姐建安长公主为妻。

贺兰祥十一岁就死了父亲,在服丧期间举止都符合礼仪。

他在舅舅家里长大,特别被太祖所疼爱。

贺兰祥虽然常在军队里,但经常聘请儒士,教自己读诗书经传。

太祖刚进关的时候,贺兰祥与晋公宇文护都在晋阳,后来才派遣使臣迎请他们。

贺兰祥十七岁,出仕担任奉朝请一职,加任威烈将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