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普通高考数学科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36讲空间向量及其应用一.课标要求:(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①经历向量及其运算由平面向空间推广的过程;②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③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④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运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
(2)空间向量的应用①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②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垂直、平行关系;③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④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二.命题走向本讲内容主要涉及空间向量的坐标及运算、空间向量的应用。
本讲是立体几何的核心内容,高考对本讲的考察形式为:以客观题形式考察空间向量的概念和运算,结合主观题借助空间向量求夹角和距离。
预测2013年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将侧重于向量的应用,尤其是求夹角、求距离,教材上淡化了利用空间关系找角、找距离这方面的讲解,加大了向量的应用,因此作为立体几何解答题,用向量法处理角和距离将是主要方法,在复习时应加大这方面的训练力度。
三.要点精讲1.空间向量的概念向量:在空间,我们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向量。
如位移、速度、力等。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表示方法:用有向线段表示,并且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向量或相等的向量。
说明:①由相等向量的概念可知,一个向量在空间平移到任何位置,仍与原来的向量相等,用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②平面向量仅限于研究同一平面内的平移,而空间向量研究的是空间的平移。
2.向量运算和运算率加法交换率:加法结合率:数乘分配率:说明:①引导学生利用右图验证加法交换率,然后推广到首尾相接的若干向量之和;②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在空间仍成立。
3.平行向量(共线向量):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则这些向量叫做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
平行于记作∥。
注意:当我们说、共线时,对应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可能是同一直线,也可能是平行直线;当我们说、平行时,也具有同样的意义。
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使=注:⑴上述定理包含两个方面:①性质定理:若∥(≠0),则有=,其中是唯一确定的实数。
②判断定理:若存在唯一实数,使=(≠0),则有∥(若用此结论判断、所在直线平行,还需(或)上有一点不在(或)上)。
⑵对于确定的和,=表示空间与平行或共线,长度为||,当>0时与同向,当<0时与反向的所有向量。
⑶若直线l∥,,P为l上任一点,O为空间任一点,下面根据上述定理来推导的表达式。
推论:如果l为经过已知点A且平行于已知非零向量的直线,那么对任一点O,点P在直线l上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t,满足等式①其中向量叫做直线l的方向向量。
在l上取,则①式可化为②当时,点P是线段AB的中点,则③①或②叫做空间直线的向量参数表示式,③是线段AB的中点公式。
注意:⑴表示式(﹡)、(﹡﹡)既是表示式①,②的基础,也是常用的直线参数方程的表示形式;⑵推论的用途:解决三点共线问题。
⑶结合三角形法则记忆方程。
4.向量与平面平行:如果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我们就说向量平行于平面,记作∥。
注意:向量∥与直线a∥的联系与区别。
共面向量:我们把平行于同一平面的向量叫做共面向量。
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不共线,则向量与向量、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对x、y,使①注:与共线向量定理一样,此定理包含性质和判定两个方面。
推论:空间一点P位于平面MAB内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对x、y,使④或对空间任一定点O,有⑤在平面MAB内,点P对应的实数对(x, y)是唯一的。
①式叫做平面MAB的向量表示式。
又∵代入⑤,整理得⑥由于对于空间任意一点P,只要满足等式④、⑤、⑥之一(它们只是形式不同的同一等式),点P就在平面MAB内;对于平面MAB内的任意一点P,都满足等式④、⑤、⑥,所以等式④、⑤、⑥都是由不共线的两个向量、(或不共线三点M、A、B)确定的空间平面的向量参数方程,也是M、A、B、P四点共面的充要条件。
5.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说明:⑴由上述定理知,如果三个向量、、不共面,那么所有空间向量所组成的集合就是,这个集合可看作由向量、、生成的,所以我们把{,,}叫做空间的一个基底,,,都叫做基向量;⑵空间任意三个不共面向量都可以作为空间向量的一个基底;⑶一个基底是指一个向量组,一个基向量是指基底中的某一个向量,二者是相关联的不同的概念;⑷由于可视为与任意非零向量共线。
与任意两个非零向量共面,所以,三个向量不共面就隐含着它们都不是。
推论:设O 、A 、B 、C 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P ,都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使 6.数量积(1)夹角:已知两个非零向量、,在空间任取一点O ,作,,则角∠AOB 叫做向量与的夹角,记作说明:⑴规定0≤≤,因而=; ⑵如果=,则称与互相垂直,记作⊥; A B O (3A B O (1O A B (2⑶在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时,要使有向线段的起点重合,注意图(3)、(4)中的两个向量的夹角不同,图(3)中∠AOB =, 图(4)中∠AOB =, 从而有==. (2)向量的模: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叫做向量的长度或模。
(3)向量的数量积:叫做向量、的数量积,记作。
即=, 向量:(4)性质与运算率 ⑴。
⑴⑵⊥=0 ⑵= ⑶⑶四.典例解析题型1:空间向量的概念及性质 例1.有以下命题:①如果向量与任何向量不能构成空间向量的一组基底,那么的关系是不共线;②为空间四点,且向量不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那么点一定共面;③已知向量是空间的一个基底,则向量,也是空间的一个基底。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A BO (4A B l①②①③②③①②③解析:对于①“如果向量与任何向量不能构成空间向量的一组基底,那么的关系一定共线”;所以①错误。
②③正确。
点评:该题通过给出命题的形式考察了空间向量能成为一组基的条件,为此我们要掌握好空间不共面与不共线的区别与联系。
例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若与共线,与共线,则与共线;向量共面就是它们所在的直线共面;零向量没有确定的方向;若,则存在唯一的实数使得;解析:A中向量为零向量时要注意,B中向量的共线、共面与直线的共线、共面不一样,D中需保证不为零向量。
答案C。
点评:零向量是一个特殊的向量,时刻想着零向量这一特殊情况对解决问题有很大用处。
像零向量与任何向量共线等性质,要兼顾。
题型2:空间向量的基本运算例3.如图:在平行六面体中,为与的交点。
若,,,则下列向量中与相等的向量是()解析:显然;答案为A。
点评:类比平面向量表达平面位置关系过程,掌握好空间向量的用途。
用向量的方法处理立体几何问题,使复杂的线面空间关系代数化,本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向量相等,与向量的加法.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例4.已知:且不共面.若∥,求的值.解:∥,,且即又不共面,点评:空间向量在运算时,注意到如何实施空间向量共线定理。
题型3:空间向量的坐标例5.(1)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1,a2,a3),=(b1,b2,b3),它们平行的充要条件是()A.:||=:||B.a1·b1=a2·b2=a3·b3C.a1b1+a2b2+a3b3=0D.存在非零实数k,使=k(2)已知向量=(2,4,x),=(2,y,2),若||=6,⊥,则x+y的值是()A. -3或1B.3或-1C. -3D.1(3)下列各组向量共面的是()A.=(1,2,3),=(3,0,2),=(4,2,5)B.=(1,0,0),=(0,1,0),=(0,0,1)C.=(1,1,0),=(1,0,1),=(0,1,1)D.=(1,1,1),=(1,1,0),=(1,0,1)解析:(1)D;点拨:由共线向量定线易知;(2)A点拨:由题知或;(3)A点拨:由共面向量基本定理可得。
点评: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除了数量积外就是考察共线、垂直时参数的取值情况。
例6.已知空间三点A(-2,0,2),B(-1,1,2),C (-3,0,4)。
设=,=,(1)求和的夹角;(2)若向量k+与k-2互相垂直,求k的值.思维入门指导:本题考查向量夹角公式以及垂直条件的应用,套用公式即可得到所要求的结果.解:∵A(-2,0,2),B(-1,1,2),C(-3,0,4),=,=,∴=(1,1,0),=(-1,0,2).(1)cos==-,∴和的夹角为-。
(2)∵k+=k(1,1,0)+(-1,0,2)=(k-1,k,2),k-2=(k+2,k,-4),且(k+)⊥(k-2),∴(k-1,k,2)·(k+2,k,-4)=(k-1)(k+2)+k2-8=2k2+k -10=0。
则k=-或k=2。
点拨:第(2)问在解答时也可以按运算律做。
(+)(k-2)=k22-k·-22=2k2+k-10=0,解得k=-,或k=2。
题型4:数量积例7.设、、c是任意的非零平面向量,且相互不共线,则①(·)-(·)=②||-||<|-| ③(·)-(·)不与垂直④(3+2)(3-2)=9||2-4||2中,是真命题的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D解析:①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结合律.故①假;②由向量的减法运算可知||、||、|-|恰为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由“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故②真;③因为[(·)-(·)]·=(·)·-(·)·=0,所以垂直.故③假;④(3+2)(3-2)=9··-4·=9||2-4||2成立.故④真.点评: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
例8.(1)已知向量和的夹角为120°,且||=2,||=5,则(2-)·=_____.(2)设空间两个不同的单位向量=(x1,y1,0),=(x2,y2,0)与向量=(1,1,1)的夹角都等于。
(1)求x1+y1和x1y1的值;(2)求<,>的大小(其中0<<,><π。
解析:(1)答案:13;解析:∵(2-)·=22-·=2||2-||·||·cos120°=2·4-2·5(-)=13。
(2)解:(1)∵||=||=1,∴x+y=1,∴x=y=1.又∵与的夹角为,∴·=||||cos==.又∵·=x1+y1,∴x1+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