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55m东全岩巷掘进作业规程

+655m东全岩巷掘进作业规程

+655m东翼运输巷类别:掘进(全岩)作业规程重庆拓采工贸有限公司龙池煤矿二0一三年四月+655m东翼运输大巷(掘进)作业规程汇签意见表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该《作业规程》专指+655m东翼运输大巷掘进施工。

二、目的及用途:+655m东翼运输大巷作为矿井东翼+655m以上的主要运输巷,担负矿井+655m主平硐东翼运输、通风、行人、管线敷设等任务。

三、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设计长度:1200m服务年限:20年四、预计开竣工时间预计2013年3月份初开工、2013年08月竣工。

第二节编制依据一、根据龙池煤矿《初步设计》以及《安全专篇》而定;二、掘进操作规程及岗位责任制;三、2011年版《煤矿安全规程》、《矿井设计规范》、《矿山安全法》和重庆拓采工贸有限公司龙池煤矿的有关规章制度等。

四、龙池煤矿关于《加强机电运输管理办法》、《技术管理工作规定》、《加强顶板管理若干规定》、《煤矿作业规程编制指南》《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等。

第二章地理位置及地质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见表2-1。

表2-1 井上下对照关系情况表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一、+655m运输巷道布置在茅口灰岩中,茅口灰岩为含水层,上部岩层为铝土页岩,再其上为本区域煤层,煤层顶板岩为炭质泥岩、砂质泥岩、泥灰岩,煤层底部为一层簿层状的铝土泥岩。

巷道布置平面图二、煤岩层的产状、厚度、结构、坚固系数,预计巷道揭煤层间距,顶底板岩层的岩性及特征分析:K1煤层位于煤系地层的底部,煤层上部为深灰色的泥岩,砂质泥岩,含硫铁矿晶粒,靠近煤层为深灰色的泥岩和炭质页岩、泥岩;煤层平均厚度为1.0米,煤层底部为深灰色泥岩,含硫铁矿结核,厚度为0.05-2.86米,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三、矿井瓦斯涌出量、煤与瓦斯突出、煤层自燃发火倾向、煤尘爆炸性:根据渝煤监管【2012】193号文《重庆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关于彭水县龙池煤矿2012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龙池煤矿相对瓦斯涌出量为7.60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607m3/min,其鉴定结果为瓦斯矿井。

2、根据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2011年3月对龙池煤矿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编号:外2011-652)结果显示,K1煤层具有煤尘爆炸性危险,其煤尘爆炸性试验火焰长度为15mm ,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比例为45﹪。

3、根据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2011年3月对龙池煤矿煤炭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报告(编号:外2011-652)结果显示,K1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Ⅱ,属自燃煤层。

附综合柱状图:矿井地层综合柱状图第三节矿井地质构造本矿区域内为向斜构造。

清水溪向斜为矿区主体构造,呈北东—南西向展布,轴线走向NE—SW(40°~50°),该掘进工作面所掘巷道位于向斜的北东翼,岩层倾角为20~30°。

本区域内为单一煤层。

区域内出露最新地层为三叠系大冶组(T1d),分布于清水溪向斜轴部,两翼地层分别为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吴家坪组(P2w),下统茅口组(P1m),栖霞组(P1q),梁山组(P1l),泥盆系上统水车坪组(D3s)和志留系中统韩家店组(S2h)。

第四系(Q)地层仅分布于山麓和沟谷地带,岩性组合以碎屑岩为主,其次为浅海碳酸盐岩类(见地层综合柱状图)现就矿区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叙述如下:志留系中统韩家店组(S2h):厚度500~800m;出露于矿区东西两翼,属浅海相潮坪沉积,岩性为灰绿、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不等互层;显水平层理,砂纹层理,含星散状,结核状黄铁矿。

—————假整合接触—————泥盆系上统水车坪组(D3s),厚15.00~34.50m,顶部为灰至深灰色泥质灰岩,中下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细粒石英砂岩及粉砂岩。

—————假整合接触—————二叠系下统梁山组(P1l),厚0.79~1.50m ,灰至深灰色泥岩,含黄铁矿结核,偶夹碳质泥岩及薄层煤层。

栖霞组(P1q),厚83.91~90.45m,顶部为1.00m厚灰黑色钙质泥岩,夹薄层状灰色石灰岩,局部夹透镜状燧石结核,中下部为灰至深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夹薄层状泥质石灰岩。

茅口组(P1m),厚80~138m,上部为深灰至灰黑色中厚层状石灰岩,夹深灰色薄层状硅质灰岩,中下部为深灰至黑灰色薄层状泥灰岩,厚层状石灰岩。

含球状、透镜状、似层状燧石;底部夹数层0.10~0.20m厚的深灰色泥岩。

—————假整合接触—————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P2w),厚48.46~110m,平均56.84m;出露于清水溪向斜两翼,呈条带状分布,根据沉积特征及岩性划分为五段,其中一段(P2w1)厚1~3m;二段厚3~4.5m,上部为深灰色砂质泥岩,生物碎屑泥灰岩,含零星状黄铁矿,中部为灰黑色半暗至半亮型煤(称K1煤层),厚0.06~4.00m,一般厚0.8~1.6m,平均厚 1.0m;结构简单,层位稳定,底部为深灰色水云母高岭石泥岩,含黄铁矿结核;三段厚30~35m,上部为灰色中至厚层状石灰岩,中下部为深灰色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具缝合线构造,含大量团块状似层状燧石,四段厚15~20m,主要为灰黑色含生物碎屑钙质泥岩,具水平层理。

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厚80~100m,上部及下部为深灰色厚层状生物碎屑粉晶灰岩,含团块状、似层状燧石,中下部为深灰色石灰岩,夹硅质白云岩。

———————整合接触———————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厚度不详,根据岩性变化分为三段,其中一段厚16.04~24.40m,为灰~绿灰色薄至中厚层状钙质泥岩,具水平层理,中下部含少量钙质结核;二段厚117.70~260.00m,上、中部为浅灰色中~厚层状粉晶灰岩夹泥灰岩,具缝合线构造,含泥质结构。

下部为灰色含泥质灰岩;三段厚150.00~182.00m,上部及下部均为浅灰色厚~中厚层状鲕状、假鲕状石灰岩,灰色白云石化微晶灰岩,中部为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石灰岩,白云质岩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

地层特征详见地层综合柱状图。

该掘进区域位于K1煤层底板茅口灰岩中,底板为深灰色含水云母高岭石泥岩,含星散状黄铁矿,局部可见泥岩或炭质泥岩伪底。

第四节作业区域地质构造1、地质概况:本区域处于清水溪向斜南东翼,层位茅口组(P1m),厚80~138m,上部为深灰至灰黑色中厚层状石灰岩,夹深灰色薄层状硅质灰岩,中下部为深灰至黑灰色薄层状泥灰岩,厚层状石灰岩。

含球状、透镜状、似层状燧石;底部夹数层0.10~0.20m厚的深灰色泥岩。

2、地质构造:该作业面北翼为清水溪向斜轴部,由于沉积和构造的作用, 清水溪向斜呈北东—南西向。

从总体来看,该掘进工作面的地质构造相对较为简单。

第五节水文地质一、水文地质:该区域内属乌江水系,因郁江、小河的深切割,使我矿高悬于区域排汇基准面之上;主要含水层是三迭系下统嘉陵江组二段(T1J)和大冶组(T1d)薄层、中厚层状石灰岩,灰岩出露广泛,天坑、漏斗、溶洞等地形发育,本水平半岩巷在掘进过程中揭露一溶洞,溶洞顺煤层倾斜方向发育,走向宽5m—12米左右,倾斜长不详,所以在掘进该巷过程中,必须采取“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探水前进。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第一节巷道布置该掘进工作面布置在煤层底板茅口灰岩中,由于原掘进方向有偏差,距煤层较远,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现在决定在原掘进碛头稍微偏左继续向前掘进。

设计坡度为:3‰。

巷道掘进方向为40°(钻机每30m探层间距离,以确定巷道走向)。

第二节矿压观测目前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未进行矿压观测。

但根据已掘巷道的矿压观测来看,底板围岩受到的构造应力较小,但在掘进过程中也要加强支护管理,切实做到“敲帮问顶”。

第三节支护设计一、巷道断面+660m北东运输巷设计断面形状为三心拱形,巷道规格为3.5×3.0m(净宽3.5m,净高3.0m),净断面为9.46㎡,毛断面积为10.67m2。

二、支护方式㈠、永久支护+660m北东运输巷道布置在煤层底板岩石中,正常情况下为裸巷,不需要永久支护,如爆破后断面不符合设计要求,必须立即刷帮、挑顶或破底,直到符合设计断面为止。

裸巷或喷浆支护地质构造段砌碹支护㈡、临时支护正常情况下巷道不需要进行临时支护,但如遇局部破碎地段必须首先进行临时支护,临时支护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采用单体支柱点柱支护或长圆木作临时支撑,然后采用砌碹支护方式进行永久支护,如确实必须进行架相支护时,可采用前探梁临时支护,时时进行敲帮问顶工作,排除隐患。

第四章施工工艺第一节施工方法一、巷道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施工前由生产技术单位现场标定开口位置、确定掘进方向及巷道坡度,并及时为施工队提供相关资料。

2、通风科对施工区域做好风量调控及瓦斯检测工作,建立独立、稳定、可靠的压入式通风系统、瓦斯监控系统及人员定位系统。

3、机电科根据要求,及时将风、水管线接至施工地点,并安装好局扇。

4、后勤部应根据施工需要,及时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工具、设备等,确保工程的顺利施工。

5、施工过程中施工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施工队应密切配合通风科搞好通风设施的设置。

②、保护好施工所需的材料、工具、管线等设施设备。

③、将施工所用的材料、工具、设备运至施工地点,并将风筒出口接至距工作面5m处。

二、作业面施工方法:施工时,严格按光面爆破的要求,一次爆破成巷,如爆破效果不好,出现超挖或欠挖现象,必须采取刷帮、挑顶或卧底等方式,使巷道的光洁度达到90﹪以上,努力实现煤矿质量标准化。

第二节凿岩方式一、该掘进巷道采用打眼、装药、爆破的方式破岩1、钻眼机具选用YT-28型风动气腿式凿岩机,2.0m长中空六角钻杆,Φ38mm “一”字型钻头钻炮眼。

打眼时,要先开水后开风;风动凿岩机、钻杆均与打眼方向要保持一致,推力要均匀适当,不要过大,以防断钎、夹钻,打眼结束后,先关风后关水。

钻眼过程:钻眼前,先进行敲帮问顶,必须在围岩稳定、支护完好的条件下施工,确保安全以后,由验收员或班组长拉好中心线,依据矿测量组给定的中心标准和根据炮眼布置图画出轮廓线定好眼位,钻眼顺序:先上部眼后下部眼,先掏槽眼后周边眼。

钻眼器具操作时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2、装药结构为正向装药结构,必须使用煤矿许用乳化炸药,毫秒延期电雷管,炮泥封满进行爆破作业。

3、凿岩施工:施工单位为专业工种作业队,迎头配备2台气腿式凿岩机同时作业,实行定人、定钻、定眼位、定时间的责任制,分区打眼;定眼和钻眼由技术好的老工人承担。

4、降尘方法:①湿式打眼;②装岩洒水③配备兼职防尘员,每班洒水冲刷巷道顶帮岩粉,加强防尘设施维护;④耙渣机卸渣点设置一组喷雾设施;⑤设置远程自动喷雾装置,进行放炮喷雾降尘;⑥放炮后用水冲刷岩帮;⑦耙渣机后外距迎头50m内及回风道口各设一组全断面水幕,进行喷雾降尘;⑧加强个体防护,人人佩戴防尘口罩;⑨加强各种防尘设施的管理,确保正常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