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从地图上准确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
2.根据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征。
3.了解台湾省的人口分布特点和民族构成。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和气候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
2.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台湾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要性。
3.阅读资料,认识台湾省与祖国大陆的深厚渊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阅读史实材料,明确台湾自古以来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
教学难点:
1.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预习质疑
师:出示课件《乡愁》。
教师:祖国统一是全球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翘首盼望着她的归来,今天,我就一起走近宝岛台湾。
教师课件展示:
1.位置: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临____ 海,东临____ 洋,南临____ 海,西隔_______ 与________省相望。
_______ 线穿过台湾岛中南部。
2.范围:台湾省的主体是_____ 还包括周围的 _______ 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
其中_________ 是中国第一大岛。
3.重要性:台湾海峡北通_____ 海,南接_____ 海,是重要的海上交通线。
二、确定目标,自主学习
台湾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其中平原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中部和东部约2/3是山地,东部沿海分布有狭窄的平原。
教师小结:台湾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分布在台湾岛的中部和东部,约占总面积的2/3,山脉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平原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约占1/3。
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读图观察: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什么部位?北回归线以北、以南各是什么温度带?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亚热带。
教师:结合海陆位置,台湾应该是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台湾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教师出示课件:
教师:台湾由于物产丰富,因此食材丰富,美食多样,请阅读图7.46“台湾岛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图”,说说台湾有哪些主要的农矿产品?农产品的分布有何特点?
学生读图说出主要农矿产品的名称及农产品的分布特点。
教师出示课件: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台湾美称的含义。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三、合作探究,汇报展示
教师:温暖湿润的气候和广阔的山地孕育了丰富的森林资源。
台湾山脉海拔较高,气候的垂直分异明显,使得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被称为“亚洲天然植物园”。
台湾的山脉是森林的母亲,是动植物的家园。
台湾西部平原气候高温多雨,土壤深厚肥沃,成为稻米、甘蔗、亚热带和热带水果的主要产区,是种植业的宝地。
台湾广泛种植兰花,种类多,产量大,尤其是蝴蝶兰更是驰名中外。
此外,台湾岛四面环海,还有丰富的渔业和盐业资源。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成下列任务。
1.台湾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2.各阶段中,台湾经济主要以哪种类型为主?
学生完成课本70页活动题。
四、精讲点拨,深化理解
教师:外向型经济是指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目标的经济活动,台湾的外向型经济属于出口导向型的,即出口总产值
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占重要比重。
90年代以来,台湾重点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出口高附加值的软件、电路板等,台湾生产这些产品有哪些优势条件?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课件后小结:
台湾经济在60年代以后得以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四小龙”之一,得益于这几个优势条件:物产丰富,劳动力素质高,多港口,吸收外资,建出口加工区等。
五、达标检测,总结提升
阅读课本66页文字内容和读图7.41台湾省的地形,回答下列问题:
1.范围:台湾省包括、、等岛,面积是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的岛屿,人口。
2.位置:台湾北临海,东临,南临,西隔与省相望。
活动:在下图中填注:
①福建省、台湾省、澎湖列岛、钓鱼岛、台北、高雄、玉山、浊水
溪。
(红笔)
②太平洋、东海、台湾海峡、南海。
(蓝笔)
课堂小结:美丽富饶的宝岛让我们流连忘返,这里有山、有水、有海,有丰富的物产资源,有美丽的城市,还有与我们血脉相连的同胞手足。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平统一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