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8题;共54分)1. (2分)专家认为地球和月球一样,曾遭受许多陨石撞击,而目前地球陆地表面却很少发现明显的陨石坑。
探究其原因主要是()A . 月球阻挡B . 地质作用改造C . 地表布满岩石D . 地表水体覆盖2. (2分)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②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③太阳辐射能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地壳.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④太阳辐射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主要能源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②③④D . ②④3. (2分) (2012高一上·大厂月考) “北京时间”不是()A . 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B . 东八区区时C . 120°E 的地方时D . 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4. (4分) (2017高一上·台山月考)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1)在夏季,湛江的园林工人一般会给新栽大树覆盖黑色尼龙网(如右上图)。
这样做的目的是()A . 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B . 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 . 增强地面辐射,提高树木存活率D . 削弱太阳辐射,减少树木水分蒸腾(2)拉萨郊区农民在冬季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主要目的是对应乙图中()A . 增强A,提高农作物存活率B . 阻止B,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 . 削弱C,提高夜间的温度D . 增强D,增强作物水分蒸腾5. (4分) (2018高一上·大连期末) 下图地区全年炎热干旱,昼夜温差大。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全年炎热,原因是图中的()A . ①强②弱B . ①强③弱C . ③强④强D . ②强④弱(2)影响该地区气候的风带或气压带是()A . 赤道低压带B . 副热带高压带C . 西风带D . 东南信风带6. (4分) (2019·固阳模拟) 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城市可能位于()A .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B . 40°N附近大陆西岸C .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D . 40°N附近大陆东岸(2)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A . 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B . 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C . 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D . 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7. (2分) (2017高一上·山东期中)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吕氏春秋•圜道》中的这段文字主要涉及的水循环环节是()A . ①②④B . ①⑤⑥C . ②③⑤D . ③④⑥8. (2分)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甲位于南半球B . 乙位于北半球C . 甲图洋流为寒流D . 乙图洋流为寒流9. (6分) (2018高三上·长春期末) 天山山脉北麓的伊塞克湖属于内陆咸水湖,湖面平均海拔1600余米,面积6300多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78米,是世界最深的高山大湖,湖水清澈澄碧,终年不冻。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伊塞克湖是世界最深高山湖泊,其形成原因是()A . 火山口湖B . 泥沙堆积C . 构造陷落湖D . 冰川侵蚀(2)若将该图转绘成等高线地形图,推测甲、乙、丙、丁四处等高线分布最密集的可能是()A . 甲B . 乙C . 丙D . 丁(3)伊塞克湖终年不冻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A . 湖泊北部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B . 湖水盐度较高,湖水不易结冰C . 湖泊水位深,水量大D . 地球内能释放,使湖水增温10. (4分) 2011年3月11日,日本仙台以东海底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附近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放射性物质外泄,核辐射污染范围不断扩大。
回答题。
(1)造成这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A . 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B . 地处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C . 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D . 地处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2)造成福岛核电站核辐射污染在全球范围扩散的主要途径有()①水循环②大气循环③地壳物质循环④生物循环A . ①②B . ②③C . ①③D . ②④11. (2分) (2013高一上·淮阳期中) 如图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A . AB . BC . CD . D12. (2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土壤就是指陆地表层部分B . 有机质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C . 理想的土壤是指既能通气透水,又能蓄水保温的土壤D . 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土壤中矿物质和有机质的协调程度13. (2分) (2019高二上·丽水期中) 读以极点为中心的局部经纬网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假设A点东西两侧日期不同,则此时海口(坐标200N、 1100E)地方时为()A . 0时50分B . 1时50分C . 15时50分D . 23时50分14. (4分) (2016高一上·怀柔期末) 读下图“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和火山景观图”。
完成下列各题。
(1)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 . ①圈层B . ②圈层C . ③圈层D . ④圈层(2)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 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B . 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 . ④圈层的温度、密度都较小D . ③圈层可能呈熔融状态15. (2分) (2018高一上·长春期末)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的移动的原因是()A . 太阳辐射在各纬度的差异B .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C .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D . 海陆分布差异的影响16. (4分) (2015高一上·宜宾期末) 2015年12月14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闭幕.会议签署的《巴黎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结合材料,完成下题.(1)若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升高,可能带来的影响为()A . 各大洲陆地面积扩大B . 陆地上冰川占淡水总量的比例增大C . 世界各地气温均升高D . 高纬度国家的农作物产量可能增加(2)为了“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我们应该()A . 多使用煤等矿物能源B . 增加消费促进经济发展C . 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D . 节假日多使用纸质贺卡17. (4分)读我国甲、乙两地区(北方、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分布对比图(图4),回答问题。
(1)关于甲、乙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 甲代表北方地区,乙代表南方地区B . 甲地区水资源总量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多,蒸发少C . 乙地区人口比甲地区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D . 乙地区耕地面积比重大与平原面积广阔有关(2)有关甲、乙两地区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A . 甲地区以旱地为主B . 乙地区的石油、煤炭资源均不如甲地区丰富C . 甲地区能源供应充足,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D . 乙地区需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缓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缺水状况18. (2分) (2013高一上·隆回月考) 下列地表形态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 . 新疆的风蚀城堡B . 塔里木盆地的沙丘C . 泰山的块状山地D . 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形二、综合题 (共3题;共36分)19. (9分) (2013高一上·武汉月考) 读“锋面气旋图”,回答下列问题.(1)D地天气系统按气流状况叫________,该图表示的地方在________半球(南、北).(2)A、B两点的气团性质分别是:A为________气团,B为________气团.(3)B处风向为________风.A、B两处比较,________ 处风力较小,理由________.(4)锋面雨区的位置主要位于________(甲、乙、丙、丁)地.未来几天内,乙地的天气特征为________.20. (12分) (2018高一下·梅河口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7 年苏门答腊岛的锡纳朋火山已发生三次喷发。
材料二:2017 年 11 月 4 日台风“维达”登陆越南,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材料三:左图为亚洲部分地区示意图,右图为曼谷气候统计图。
(1)从气流运动角度,台风属于________(填天气系统),此次台风登陆时乙地的风向是________;受该台风影响,甲地区易遭受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
(2)苏门答腊岛火山喷发频繁的原因是地处板块的________边界,地壳运动和________频繁。
(3)新加坡由于终年受________影响,全年高温多雨,其自然带类型主要是________。
(4)从天气状况角度分析曼谷 7 月均温低于 4 月的原因。
21. (15分) (2018高一下·安康期末)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示为某理想大陆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1)指出图中自然带相同的两种气候类型。
(2)判断乙气候类型的名称,并分析其气候特点及成因。
(3)指出图中②气候类型最典型的分布地区,并简述其成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8题;共54分)1-1、2-1、3-1、4-1、4-2、5-1、5-2、6-1、6-2、7-1、8-1、9-1、9-2、9-3、10-1、10-2、11-1、12-1、13-1、14-1、14-2、15-1、16-1、16-2、17-1、17-2、18-1、二、综合题 (共3题;共36分) 19-1、19-2、19-3、19-4、20-1、20-2、20-3、20-4、21-1、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