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核医学第4章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
核医学第4章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
5
如何用噬菌体感染实验证明DNA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35S
32P
35S
32P
DNA是遗传物质!
蛋白质外壳无 放射性, DNA上有放
分离蛋白质外 壳及DNA内核, 并测量放射性
子代
6
为什么要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
➢ 一般非放射性物质进入机体后无法区别哪些是外来的?哪
些是原有的物质?
➢ 有些物质进入机体后发生代谢转化、分解,无法再找到它
9
Radiopharmaceutical
Radiotherapy Principle
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它是指在化合物分
子中引入可起示踪作用的放射性核素,并保持原有化合物的 理化和生物学性质不变的一类化合物。
11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3
一、几个重要参数
1.放射性浓度:它是指单位体积的溶液中含有的放射
的踪迹。
Tracer
7
核医学应用
8
PET and SPECT: Advanced Imaging Systems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A PET scan can be an effective tool to diagnose Parkinson’s disease
21
三、定位标记与非定位标记
准定位标记
非定位标记:标记原子的结合部位无法确定。分为均匀标记
和全标记。
➢均匀标记:指放射性原子均匀地分布于分子中,以“U”表示。如
用14CO2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制得的14C-葡萄糖其中分子六个碳原子从 统计学上看被均匀标记上14C,故可写成14C-葡萄糖(U)或u-14C-葡萄
性活度。以Bq/L或Bq/ml等表示。
2.放射化学纯度:指所指定的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放
射性活度占该样品的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要求
放化纯度要达到95%以上
放化纯度(%)=(标记物的放射性活度)/(样品总的放射性活度)×100%
放射性示踪实验是以测量放射性的踪迹来显示该物质的行踪的,
如果示踪剂中含有放射数杂质,就会使实验结果紊乱,程中引入,而且也会随着
标记物贮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产生。因此不仅制备标记化合物
时得要进行纯化分离,而且在贮存过程中仍要密切监测它的放
射化学纯度,特别是高比活度的氚标记化合物。
14
• 3. 放射性比活度
单位质量(摩尔、容积)物质所含放射性的多少, 后者常称为放射性浓度。
第四章 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
Radionuclide Labeled Compounds
2014-2-28
1
示踪技术
观察野生动物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无线电发射器
示踪物
➢放射性核素 ➢酶 ➢荧光素
2
➢1923年, G.Hevesy首次通过测定放射性铅的射线来
观察其在动、植物体内的分布;
➢1952年 Hershey 32P、35S →DNA是遗传物质; ➢1959年 Berson、Yalow →RIA; ➢1958年 Meselson、Stahl →DNA半保留复制; ➢1977 年,Frederick Sanger 等采用放射性标记技术
19
20
三、定位标记与非定位标记
定位标记:指标记原子标记在化合物的指定位置上,以符号
“S”表示。例如1(S)-14C-醋酸、2(S)-14C-醋酸,前者表示14C标记 在醋酸羧基碳上,即CH3-14COOH,后者则标记在甲基碳上,即 14CH3-COOH,两者所能示踪的基团不同,制备二者的合成路线 也完全不同。
16
4.化学纯度:指某一化学形式存在的物质量在该样品的总
重量中所占的百分比。
5.放射性核素纯度:是指特定的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
活度占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数,表示为:
放射性核素纯度(%) = (特定的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样品的总放射性活 度)×100%
一般要求放射性核素纯度要达到99%以上。
17
6. 标记位置及命名:
和ARG,成功地进行了DNA 序列测定。
32P、131I、14C、3H先后被用于医学实验研究
示踪实验之父
RNA-DNA逆转录、遗传的三联密码、细胞周期、微量物 质测量等均离不开示踪技术。
3
Introduction
如何用噬菌体感染实验 证明DNA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4
如何用噬菌体感染实验证明DNA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标记化合物命名,通常先指出标记部位再指出标记核素, 最后列出化合物名称,三部分中以二短横线相联,如: 1-14C-醋酸。
18
二、同位素标记与非同位素标记
同位素标记:指化合物中的某一稳定核素被其放射性同
位素置换的方法。如用3H取代化合物分子中的1H。
非同位素标记:采用并非原化合物所含元素的放射性核
素(一般选用性质比较接近的放射性核素)进行标记的方法。 如蛋白质用131I或125I标记,所得标记物与原来化合物不完全 相同。
单位:MBq/mg、GBq/mg、TBq/g或MBq/mmol、 GBq/mmol、MBq/ml。
• 对比活度的要求因使用目的而异:一般用于竞争结合分析 法测定微量物质时要求比活度高,以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 度。作为示踪剂用于观察某些物质的体内过程时,则要求 尽量接近生理状态下的用量而同时具有可测量的放射性活 度。
• 过高或过低均不好:
• 放射线比活度越高,示踪的灵敏度也越高,但制备和使用 高比活度标记物,有如下因素的限制:一是受原料比活度 和制备方法的限制;二是比活度愈高,制备操作难度愈大; 三是比活度高时,特别是氚标记物,易引起辐射自分解, 还会对被示踪的机体产生毒性(如研究对象的细胞损伤和 蛋白变性) ,影响实验结果。
糖。
➢全标记:是指放射性核素的原子随机地无严格定位地分布于被标
记化合物分子结构上,以“G”表示。如G-3H-胆固醇,标记分子中 的所有氢原子都可被取代,但机率各不相同。
• 过低的比活度因其灵敏度过低而达不到预期的实验目的。15
• 3. 放射性比活度
• 放射线核素的理论比活度:当该种核素的丰度是100%时其 放射性活度。它的大小只取决于核素的半衰期。
• A理论=λ×N阿伏加德罗常数=0.693/T1/2×6.02×1023
• 标记化合物的放射性比活度:
A=
该化合物上的放射线核素活度(Bq) 化合物质量(g)或摩尔数(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