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速率
设计课时:1课时课的类型:新授课
【教学理念】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学生只有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才有价值。
有意义的学习是内发的、主动的,是整体性的质变过程。
结合现代教学理念,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围绕“收获者”即学生为中心展开,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基于以上思想,本节教学设计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从而学会学习、乐于学习。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2专题二第一单元,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计算以及温度,浓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从教材的前后联系来看,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了初步的概念,故该课时是对学生认识的一个进一步深入,而本课时又为学生理解化学平衡建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材这一独具匠心的安排说明本课时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一个联系的作用。
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于本课的要求: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速率,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诸多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和小组谈论的形式,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突出方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学情分析】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本次教学设计主要针对的是普通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该阶段的学生思维敏捷活泼,但不够严谨,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但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因此必须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培养,为避免学生“做实验,看热闹”的心态,在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能力。
【教法阐述】
【教具】
【教师活动】展示视频:桂林岩溶洞的风光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
【教师活动】讲述: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这是经过了亿万年岁月的沉淀,以上说明了化学反应时有快慢的。
2.演示实验,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讲述:下面我们来做下实验,体会下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演示实验: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0.5mol/L盐酸,再剪取相同大小的镁
条和铁片,用砂纸打磨后,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
【学生活动】观看实验
【教师活动】请同学回答观看实验后的感受
【学生活动】回答:从两支试管的对比中我明显感受到化学反应快慢的不同,在含有镁条的试管中反应明显和剧烈,放出的气体的气泡数很多
【教师活动】引导:在物理学上我们是用速率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你能仿照这种形式,给化学反应的快慢也用一个物理量表示吗?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可用化学反应速率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
【教师活动】引导:再根据速率的定义,能给化学反应速率来个定义式吗
【学生活动】发表各自的看法
【教师活动】引导:化学家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请同学根据定义推导其单位
【学生活动】回答:mol/(L*min) mol/(L*s)
【教师活动】板书书写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
练习题目:(沙场小点兵)在一定条件下,一份双氧水样品经过2h,其浓度
从5*10-2mol/L下降到3*10-2mol/L,求分解速率
【学生活动】做练习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并规范学生的书写
环节二:合作交流,探究因素
(25min)
1.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师活动】引导:现在我们来探究外部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首先请同学来看下课本上活动与探究的实验1,实验药品和器材都在实验桌上了,请同桌同学合作
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后面的表格
【学生活动】实验操作:取两支大试管,各加入5mL12%的过氧化氢溶液,将其中一支试管用水浴加热,观察并比较两只试管中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水浴加热的那支试管双氧分解地非常快,产生大量的气泡,而另一只试管偶尔有气泡出现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温度可影响反应速率,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2.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师活动】引导:实验2中的二氧化锰是一种催化剂,同样的,请同学来坐下该探究实验
【学生活动】实验操作:取两支大试管,各加入5mL4%的过氧化氢溶液,用一支试管内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观察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加有二氧化锰的那支试管双氧水分解地非常快,产生大量的气泡,而另一只试管则无明显变化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催化剂可影响反应速率,加入催化剂后可加快反应速率
3.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师活动】引导:实验3中的氯化铁也是一种催化剂,不过这次是两支试管都加了,下面请同学来坐下该探究实验
【学生活动】实验操作:取两支大试管,分别加入5mL4%、5mL12%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各滴加几滴0.2mol/L氯化铁溶液,观察气泡生成的快慢
【实验现象】装有5mL12%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双氧水分解地非常快,产生大量的气泡,而另一只试管则气泡数目相对比较少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反应物的浓度可影响反应速率,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4.小结
【教师活动】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实验探究,我们可归纳下影响化学反应的哪些因素呢?
【学生活动】回答: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加入催化剂
【教师活动】引导:以上都是影响反应的外界因素,联系课开始的演示实验,那么内在因素又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反应物的性质
【教师活动】引导:除了以上的因素外,反应物接触面积的大小、固体反应物的颗粒大小等因素对反应速率也有影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课外查找资料
环节三:课堂小结,形成评价
(10min)
1.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
【教师活动】:通过今天新课的学习,同学们收获了什么呢?
【学生活动】:阐述本节课的知识
2.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进行习题训练
【教师活动】:同学们掌握得非常不错,那么我们趁热打铁来完成今天的课堂任务
【学生活动】:习题训练。
设计意图:
在课堂的尾声,将总结本课知识的机会留给学生,不仅让学生理清了知识脉络,更让教师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对于本课的掌握情况
【评价设计】 练习本上的几道典型习题
必做:练习本上的剩下习题
课后延伸(选做):查找资料有关现实中有关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和减 慢化学反应速率的列子,并加以说明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反思】
课堂评价
课后评价 此份教学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自主合作探究,从发现问题到总结规律,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但仍然存在以下几点值得商榷: 学生自主活动比较多,课堂纪律的把握是关键。
学生从发现问题到总结规律的教学形式对学生要求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