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登泰山记》

《登泰山记》

2012闸北一模(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登泰山记(节选)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白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颗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②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

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渭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儿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9.上文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段写长途跋涉用笔精简,而作者渴望一览泰山之情却蕴含其中。

B.作者选择与古人不一样的登山路线,是为了寻找真正的天门。

C.“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一句,就写出了登山途中的艰险。

D.作者运用拟人和比喻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山顶晚景图。

2012奉贤二模(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登泰山记(节选)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9、本文作者是代(朝代)桐城派古文家。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3分)A、第一段写了观日出所看到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B、“大风扬积雪击面”交代了作者登泰山的季节是在冬季;C、“稍见云中白若樗数十立者,山也。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衬托出入日观峰的高大雄伟;D、“皆不及往”是指作者来不及去参观泰山上的建筑群、石刻等古迹。

2010宝山二模(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登泰山记(节选)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

9、选文作者为,他是清代派古文家。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一段描绘的是泰山夕照图,第二段描绘的是泰山日出图。

B、第二段从日出前的风、雪、云写起,与上文“苍山负雪”相照应。

C、作者回头看西边山峰,由高向低俯视,“绛皓驳色”,显示了“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日出美景。

D、作者抓住日出时色彩变化的特点,以鲜明的色彩勾勒出了雄伟、壮丽的日出景象。

2010闸北二模(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9. 选文的作者是朝的(人名)。

(2分)10.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11.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待日出时,由风、雪、云写起,与上文“苍山负雪”照应。

B.日出时,抓住色彩变化的特点,勾勒出一幅雄伟、壮丽的景象。

C.作者在日观亭看远古的石刻,许多都磨灭消失了。

D.在对泰山壮丽景色的描绘中,饱含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13模拟C(三)阅读下文,完成14—16题(8分)登泰山记(节选)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②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

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①段写从京师到泰山长途跋涉的历程。

B.第②段写登山过程,描绘山顶壮丽景色。

C.“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写出登山的乏味。

D.“半山居雾若带然”形象地写出云雾的情状。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11.下列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节选语段写了作者登山的过程以及在山顶上所见的景色。

B.作者选择避开东谷登山,是因为中谷和西谷路上没有天门。

C.末句采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当时景色的美丽。

D.作者描绘山顶的壮丽景色,旨在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013浦东二模(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登泰山记姚鼐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②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9.本文作者是朝派古文家姚鼐。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11.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第①段介绍从京师到泰安的旅程及登山时间等情况。

B.第②段交代登山路线:从中岭出发,经西谷到山顶。

C.“苍山负雪”一句以动写静,描绘了群山雪厚的情形。

D.选文叙述与描写结合,体现了“记”这种文体的特点。

2013长宁二模(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注释】摴蒱(chū pú):古代一种赌具,类似“骰子”。

9.选文的作者是(朝代)的。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11.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大风扬积雪击面”,句中“击”字,生动地表现了高山上寒风之猛烈。

B.“戊申晦”其中“晦”是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C.“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写云海形成一片红光,烘托着上升的红日。

D.选文描绘了泰山日出的全过程,展示出一副动人的美景。

2014静安(青浦)一模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登泰山记(节选)姚鼐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9、姚鼐,代文学家。

泰山,即(姓名)在《望岳》中吟咏的“岱宗”。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分)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登泰山可以从中谷起步,也可以沿东谷进入。

B、作者所经过的天门并非古人口中所称的天门。

C、登山时沿途风雪交加,石阶滑湿,非常艰险。

D、作者大致是在黄昏时分终于攀上了泰山之巅。

2014普陀二模(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登泰山记(节选)①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②大风扬积雪击面。

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数十立者,山也。

④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⑤或曰,此东海也。

⑥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8. 《登泰山记》的作者是(朝代)(人名)。

(2分)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10.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①句交代了“我”和友人静待日出。

B.第②③句叙写太阳未出时的冬日景象。

C.第④⑤句表现日出过程中的蓬勃气势。

D.第⑥句写日观以西峰都沐浴在阳光中。

2015闸北一模(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8分)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上文作者(人名)是(朝代)桐城派古文家。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10、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上文加点的“其”和“之”所指代的对象一样。

B、作者登山没有经过东谷,而是沿中谷直走到山顶。

C、“磴几不可登”的“几”读“jī”,意思是“石阶”。

D、作者艰难登山是为饱览雪后泰山的雄浑瑰丽奇观。

2015虹口二模(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8分)登泰山记(节选)①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