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3第三章国际分工(精)

03第三章国际分工(精)

12
二、西方国际分工(贸易)理论(三大阶段)
(一)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起点:绝对成本论;核心:比较成本论; 补充:相互需求论
(二)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主要是要素禀赋论(包括狭义和广义)
(三)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或称新贸易理论)
起点:里昂惕夫之谜及解释; 发展:产业内贸易理论、协议性分工原理、竞争 优势论等 13
国际贸易
International Trade
第三章
国际分工
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认识国际分工产生与发 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把握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各种 因素;较熟练地掌握西方学者关于国际分工的理论 原理,并能运用掌握的基本理论分析国际分工与贸 易实践中出现的新变化。 教学方法:讲授、提问、案例分析\分组讲述
(分工后)
国 家
英国 葡萄牙

1.1(单位) 1.025 (单位)
毛呢
1.1(单位) 1.1(单位)
(两国利益 均会增加)
15
3、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其与李嘉图的学说有两个不同:一是探讨比较 利益时是从需求方面入手的;二是分析的模式是 假定两国的劳动投入相同,但生产的商品数量不 分工前 分工后 同
毛呢 英国 德国 10码 10码 麻布 15码 20码 毛呢 20码 40码 麻布
三、人口、生产规模和市场条件
9
四、资本国际化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重要条件
五、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
六、经济贸易政策因素
10
第四节
国际分工理论
11
一、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分工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分工理论指出:(1)国际分 工是客观的经济范畴,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 段的必然产物(人类历史上的几次产业革命和科技 革命:18世纪后期的产业革命、19世纪末和20世纪 初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二战后发生的第三次科技革 命),国际分工的深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是人类 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又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创造必要的前提。(2)马克思不仅从生产力方面 科学地分析了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而且还从生产关系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具 有强制、畸形和剥削的性质和特征。
10码毛呢=15码麻布? 英国不愿意! 10码毛呢=20码麻布? 德国不愿意!
20码麻布 ≥10码毛呢≥15码麻布
究竟为多少?取决于相互需 求的强度! ◆这就是穆勒的贡献:一是国 际贸易带来的利益范围;二是 16 ! 贸易双方在利益中如何分割
(二)现代贸易理论
1、狭义要素禀赋说—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
7
三、国际分工的发展规律 (一)被纳入国际分工体系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增多 (二)各国参加国际分工的程度加深
(三)国际分工形式多样化
(四)构筑国际分工的纽带在加多
8
第三节
国际分工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 素 (一)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各国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其在国际分工中 的地位。 (三)生产力的发展对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和 深度起决定作用。 (四)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 二、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5
第二节 二战以来国际分工的发展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分工(当代国际分工)发展 的背景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二)跨国公司的发展
(三)殖民体系的瓦解
(四)资本的国际化与生产的国际化 (五)世界各国重视经济的发展和合作,经济一体化趋势 的加强 (六)市场经济是基础
(七)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
二、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阶段
(一)萌芽阶段:(16世纪末~ 18世纪中叶) 地理大发现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二)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 第一次产业革命,标志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促 进国际分工的形成。 (三)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二战前) 第二次科技革命 形成了国际分工新体系: ◆宗主国与殖民地间的分工形式; ◆工业国同农业国的分工。 ◆发达国家不同工业部门之间的分工。
(一)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1、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
国 家 酒(1单位) 毛呢(1单位)
英国 葡萄牙
120(人) 80(人) ★
70(人) ★ 110(人)
(分工前)
毛呢
2.71(单位)
★2*2*1模型
国 家
英国 葡萄牙

(分工后)
国 家 英国 葡萄牙
2.375 (1单位)
酒 1(单位) 1.375 (1单位)
教学重点:国际分工发展的制约因素,国际分工理论 教学难点:西方国际分工理论。
2
城市交响曲 分工成韵律来自3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含义与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与作用(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一) 国际分工的含义 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 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 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二)国际分工的作用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直 接基础,对促进世界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促 进生产现代化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巨大的积极 作用。另一方面,国际贸易对国际分工的深化也会 反过来起促进作用。 4
6
二、二战以来国际分工的特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殖民体系的瓦解资本的国际 化与生产的国际化,跨国公司的发展,经济一体化趋势的 加强,使国际分工向纵深和广阔方面发展。其特点: (一)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占主导地位。 (二)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逐步增强。 (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分工在发展。 (四)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分工和公司内分工趋势在加强。 (五)国际分工形式多样化 (六)国际服务分工逐步形成 (七)国际分工的基础发生变化 (八)国际分工格局出现多层次
在2*2*2模型和生产要素在一国内可自由流动, 在国家间不能自由流动的前提下,观点如下(主要 运用倒推的方法): 商品价格在国家之间的绝对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 的直接原因 各国商品的国内价格比例不同是国 际贸易产生的重要前提条件 各国商品价格比例 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 各国生产要 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它的生产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 定的。 最后得出结论:一国出口大量使用本国供给充 裕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价格就低,就有比较优 17 势;进口本国稀缺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就得好处。
毛呢 1.71(单位) 1(单位)
(两国利益 均会增加)
14
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
国 家 英国 葡萄牙 酒(1单位) 120(人) 80(人)★ 毛呢(1单位) 100(人) ★ 90(人)
(分工前)
毛呢 2.2 (1单位)
分工原则: 两利取重, 两害取轻。
国 家 英国 葡萄牙

2.125 (1单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