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年鉴基本条目的设置

年鉴基本条目的设置

年鉴基本条目的设置王紫晨设置和编写好年鉴基本条目,是提高年鉴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年鉴作用的一个根本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年鉴基本条目?年鉴基本条目,是年鉴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的常设条目。

年鉴的结构,由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构成。

年鉴条目的定义:“年鉴条目是以记载年度客观事实为资料主题的独立的基本信息单元”。

换句话说,条目是年鉴的主体,是构成年鉴的基本信息单元,是年鉴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以年度客观事实为资料主题记载事物的独立载体。

具体说,条目的属性:一是年度性,选题选材以年为限,着重记述年度内的事情,虽然也不排除跨年度的背景资料,但在年度资料和跨年度资料的关系时,一定要突出年度特点。

二是客观性,“客观事实”指记载对象——人、事、物的客观性。

首先,条目必须是事实,就是说条目必须是已经完成了的历史事实。

这种事实可以是成功的,也可以是不成功的,也可以是既有经验的又有教训的事实,不是历史事实的不能称作年鉴的条目。

其次,条目必须是客观的,就是说它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不是人的主观臆造,也不是任意杜撰的。

三是资料性。

年鉴是资料性工具书,条目是年鉴的主体,资料性是条目的基本属性。

读者从年鉴中获得的是有用的信息资料。

“资料主题”反映了年鉴条目有别于其他工具书的资料性。

辞书是词语主题,百科全书是知识主题。

“信息单元”指条目反映的一种可传递信息,而且是承载信息的整体架构中的一个基本单元。

四是独立性。

条目必须是独立的,条目的主题必须是一个,具有排他性。

一条目必须区别于他条目,主题不能混淆,不能交叉,一事一条,独立成篇。

条目必须是完整的,它不是反映事物的某一侧面或某一部份,而是反映事物的全体、全貌、全过程,只有完整才能独立成篇。

五是规范性。

按照全书统一的选题标准设立条目,同时执行统一的写作规范。

条目,按照篇幅分,可分为大条目、中条目、小条目。

大条目一般在1000~1500字之间,中条目一般在500~1000字之间,小条目一般在300~500字之间。

按照内容分,可分为综合性条目和单一性条目两大类。

这两大类条目的关系是:综合性条目直接向读者展示全貌,反映的是“面”,具有整体感和全面性;单一性条目是以某一重要事件、重要活动、重要成果等从不同侧面间接地反映事物面貌,反映的是“点”,具有充实感和代表性。

如人物条目、机构条目、会议条目、产品条目、单一记事条目(具体事件,如大桥竣工,暴风雪等)。

按照条目的地位和作用来分,可分为基本条目和非基本条目。

年鉴基本条目,是年鉴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的常设条目,年年都要写,主要是综合性条目和单一性条目中需要年年记载的常规条目;非基本条目是说明、丰富、补充基本条目的非常设条目,主要是单一性条目,不需要年年写。

具体说:基本条目包括:1、综述条目。

栏目(类目)之下,可以设置一个分目“综述”,下面设一个或一组条目,都属于综述性条目,由它们来反映一项综合性事业、一个综合性工作领域、一个综合性系统年度内的总体情况。

如工业综述。

2、概述条目。

以某一事业或某项工作作为分目标题时,分目之下可以设一个概述条目,概要介绍一项事业或一个工作领域的年度工作及其进展情况,以概要反映年度内的共时性动态资料为主,但内容不必展开,其细化动态资料留在后续条目中反映。

3、概况条目。

有时分目标题就是指一个单位、一个机构、或一个团体、一个部门,此分目下可以设一个概况条目。

概况,顾名思义是全面情况的概括和概要。

一个地方、部门或行业的概况,是其总体面貌的缩写,它犹如一面镜子,能够反映出年度内相应领域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信息。

读者读了“概况”,即使不看该分目的其他条目,也能基本掌握其大致情况。

4、综合记事条目。

承担对某一类事物的信息进行综合记述的任务,它以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共性为基础,反映事物的发展状况、特点及其相互间的联系。

综合记事性条目与概况性条目有一些相似之处。

它们都是反映面上的情况,而非某个点上的情况,是众多事件的综合,而非单一事件的专门介绍。

但概况性条目涉及面相对宽些,而综合记事性条目则集中于某一同类事物的记述。

类如画一所学校,“概况”要画出学校坐落的方位、大门、道路、楼房、操场、人群活动等场景,而“综合记事性条目”则画其中的一项如楼房(教学楼、宿舍楼)即可。

以上四类都属于综合性条目。

5、跨年度的重要人物、事件、事物。

注意,一是跨年度;二是重要的。

这类基本条目属于单一性条目。

如人物中的先进人物;领导机关的重要会议,领导班子名单;企业中的跨年度的大项目、新产品等。

例如大唐国际煤化工,是阜新市经济转型的三大基地之一,虽然是一个具体事物,单一性条目,也应当作为阜新年鉴的基本条目。

以上就是年鉴的基本条目。

必须通过文件的形式把它基本固定下来,保持这些条目的相对稳定性,坚持年年写,纵不断线;坚持制度化、规范化。

第二个问题,年鉴为什么要设置基本条目?年鉴设立基本条目,是由年鉴的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是提高年鉴科学化水平,更好地为现实和历史服务的需要。

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指出:“本条例所称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

”要求“编纂地方志应当做到存真求实,确保质量,全面、客观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地方志工作应当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服务。

”年鉴是“年度资料性文献”,这是地方综合年鉴的本质属性和特征。

讲文献,就是特别强调资料的科学性,即资料的表现形式不是单纯的堆砌与汇编,而是对资料进行门类齐全、分类科学、层次清晰、结构严谨、统属合理的编纂。

是以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上年度事物运动、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的资料性工具书。

工具书所有的特点和属性,年鉴都具备。

年鉴逐年编纂连续出版。

在资料性工具书这一类别中,年鉴与百科全书、手册、指南等又不同,年鉴具有年度性、连续性、现实性和史册性。

年鉴的作用同传统的地方志书一样,主要是资政、教化(“教化”,就是宣传教育)、存史,不同的是,传统的地方志书“存史”作用更突出,而年鉴“资政”的作用更突出,即为现实服务的作用更突出。

此外它还具有“窗口”作用。

“年鉴”的“年”,表示的是该年鉴记述的时间界限,即以年为纪录时限。

“鉴”指的是年鉴这种书的性质,即年鉴所记录的内容都是实录,都具有借鉴考证的性质。

鉴,古代是青铜器,是装冰或盛水的器物,人们在取冰或取水之际,很容易在冰或水中看到人的影像,于是“鉴”这个字便由器物引申出了“映照”和“镜子”的含义。

“资治”,就是利用年鉴的资料,为各级领导和领导机关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编辑出版年鉴,很有必要。

这是国家的需要,是四化建设的需要。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全面、客观、系统、准确地记述上年度事物运动、发展的状况。

但是,不少年鉴在条目的设置和编写上,缺乏统一认识和统一步调,随心所欲,各取所需,缺乏全局观念和存史观念,条目资料的筛选缺乏明确的目的性,造成了种种不规范问题的产生,很难说是全面、客观、系统、准确地记述。

一是条目设置不全面,漏项。

由于撰稿人经常更换,每个撰稿人往往按照自己的理解设置条目,造成漏项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在内容取舍上存有片面性。

由于现在年鉴供稿是通过各部门进行的,部门领导指定撰稿人,撰稿人的写稿必然按领导意图进行,因此就几乎毫无例外地形成了歌功颂德的稿件多,能够实事求是地记载失误或不足的稿件极少的状况。

如有的工业部门,盈利时,条目中就有实现利润数;反之,就以利税出现或干脆缺项。

这就使年鉴在记载历史事实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真,降低了年鉴的可信度和存史价值,削弱了年鉴的权威性,影响了年鉴借鉴功能的发挥。

二是纵向缺乏连贯性,断线了。

偶尔翻一本年鉴,可能发现不了这个问题,如果想通过翻阅某一地方历年出版的年鉴,查找某个行业某个方面的基本情况或者历年基本数据,往往会发现,这个基本情况、基本数据数据在有些年份的年鉴上有记载,有些年份则缺失,令人遗憾。

这种问题带有相当大的普遍性,给修志和科研造成很大不便,对资政也缺乏科学性,的确需要引起年鉴编纂者的重视。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没有把年鉴作为一种系列书对待。

当然,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去年有的东西,今年可能消失,去年没有的东西,今年可能产生,因为这种原因造成内容的缺失是正常的。

但是基本的内容是不能断线的。

三是横向上缺乏可比性。

有的年鉴存在这样的问题,同是工业方面的综合性条目,工业部门之间在材料选取上存在较大差异。

如果想比较一下各工业门类的效益情况,就很难办到,因为有的有盈亏情况,有的没有,根本无法比较。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部门撰稿人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要求。

四是重点不突出。

有些部门的综合性条目照搬单位年度工作总结,谈过程、谈体会、谈经验的多,记基本事实、工作结果的东西少。

空话套话,穿靴戴帽,洋洋洒洒一大篇,实际具有价值的信息含量很少。

设置基本条目,规范写作,有助于克服这些问题,增强年鉴的科学性。

第一,设置基本条目,是保证年鉴内容全面性的需要。

年鉴要求分门别类地记述一方之现状。

全面性,就是在横排门类过程中,所选条目必须坚持横不缺要项,要严格区分各类事物的性质和遵从科学分类原则,设立基本条目,就是要保证横不缺要项,主要方面不漏下。

例如,公路交通这个分目,就要有概况、公路建设、公路管理、公路养护,公路运输等各个方面,缺一不可。

全面性,就要着眼于全局,条目对整个区域、整个系统具有普遍意义。

要求条目写作尽可能减少主观随意性和片面性,防止以偏概全和内容残缺现象发生。

第二,设置基本条目,是保证年鉴内容系统性的需要。

系统性,就是选题时要注意条目所覆盖范围涉及内容的整个系统,要写出深层次的内容。

注意把握主线,拓展深层次资料,适当反映事物的各个层面,使主题走向深化。

要注意发现各个层面事物的变化,达到每个层次的要项不缺、要事不漏。

例如公路建设,既要写普通公路,又要写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即要写国道,又要写省道,还要写县道、乡道、村道;既要写公路,还要写桥梁;村道既要写砂石路,还要写村通油路。

要写出深层次的发展变化来。

第三,设置基本条目,是保证年鉴内容连续性的需要。

年鉴是一年一卷、逐年编纂、连续出版的,要科学地全面反映一个地区、一个系统的情况,设立一些每年必有的基本条目是必须的,这样可以发挥年鉴的纵横可比性。

反映在综合性条目中,所包含的要素年年相同,可以规范内容要求,编撰时可作规范化写作。

对属于基本条目的单一性条目,同一事件也要连续逐年反映,这样通过不同年份同一年鉴同一标题或同一内容的比较,可以看到一项事业或某事物在一定时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例如村通油路工程,在一定时期就可以作为基本条目。

年鉴要求不仅纵向可比,横向也可比,例如工业各行业分目下,都设大项目和新产品条目,可以看出各行业的发展趋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