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doc

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doc

2010年质量技术监督统计概况质量管理司2010年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统计年报(质量技术监督部分)执行国家统计局2008年11月批准备案的《质量技术监督统计报表制度》。

内容涵盖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总局直属单位共计6067个机构的人员、经费、国有资产、基本建设和质量技术监督重点业务信息。

一、机构和人员(一)机构状况1、全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共有机构6096个。

2、按职能分:行政机构2982个,事业机构3114个。

省、地、县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机构2982个,其中质量技术监督局机关1002个,局所合一机构623个,加挂稽查队牌子机构946个,局所队合一机构323个,稽查队88个。

省、地、县质量技术监督事业机构3107个,其中事业稽查队219个,事业机构中技术机构2720个。

技术机构包括计量机构712个,情报信息机构156个,质量监督检验机构509个,纤维检验机构156个,特种设备检测机构476个,综合技术机构711个。

技术机构分别情况如图所示:3、按隶属关系分:总局质量技术监督直属机构7个,省级机构397个,地(市)级机构1593个,县(区)级机构4099个。

(二)人员状况全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职工编制191368人,在职职工175838人。

1、行政机构在职职工61963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57538人,占行政机构职工总数的92.86%。

2、事业机构在职职工113900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91680人,占事业机构职工总数的80.50%。

事业机构中技术机构职工85947人。

其中:计量机构22564人,情报信息机构3160人,质量检验机构15164人,纤维检验机构3064人,锅炉压力容器检测机构15355人,综合技术机构26640人;具有高、中级职称32671人,占技术机构职工总数的38.02%。

二、经费(一)中央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157.53亿元,省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12.62亿元,罚没收入24.64亿元。

(二)全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经费收入总额388.60亿元,比上年326.15亿元增加62.45亿元,增长19.15%。

其中:财政拨款278.28亿元,占总收入的72%;行政事业性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9.30亿元,占总收入的2%;事业收入39.11亿元,占总收入的10%;经营收入27.25亿元,占总收入的7%;其他收入34.67亿元,占总收入的9%。

全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经费收入四年增长情况对比如下图:单位:亿元各类收入及比例如下图所示:(三)经费总支出356.65亿元。

其中工资福利支出104.80亿元,占总支出的30%;商业和服务支出115.79亿元,占总支出的32%;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31.01亿元,占总支出的9%;基本建设支出和其他资本性支出等专项支出75.82亿元,占总支出的21%(其中基本建设支出30.21亿元,专用仪器设备购置21.19亿元,信息网络设备购置1.26亿元,交通运输设备购置4.02亿元);经营支出21.75亿元,占总支出的6%;其他支出8.08亿元,占总支出的2%。

三、国有资产全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国有资产总额为533.12亿元,比去年431.96亿元增长101.16亿元,增长23.42%;其中固定资产总额为368.51亿元,比去年297.96亿元增长70.55亿元,增长23.68%。

单位:亿元四、法制工作(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制定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作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至本年末现行有效的共58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作相关的政府规章,至本年末现行有效的共85个。

(二)至2010年末,全国地方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具有行政执法资格人员共计93954人,持有行政执法证件人员79258人。

(三)本年度全国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举行听证会336次,调解纠纷案件6098件。

(四)本年度对执法人员过错责任追究立案301起,落实处理200起。

(五)本年度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收到行政复议申请251件,受理行政复议案件239件,在已审结的229件中,相对人撤回复议申请案件106件,维持原处罚决定案件85件,复议后撤销原处罚决定案件14件,调解与和解方式结案4件,责令履行结案16件,其他方式结案4件。

(六)本年度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受理行政许可申请8214245项,办理非行政许可审批966760项,办理许可收费733.95万元。

(七)本年度各地经人民法院审理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案件167件(复议后应诉49件,未经复议直接应诉118件),其中省级单位作为被告的11件,地市级单位作为被告的61件,区县级单位作为被告的95件。

五、行政执法情况2010年,全系统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77.4万人次,查办各类质量违法案件15.8万起,其中,现场处罚案件近4万起,立案查处案件11.9万起。

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58.7亿元,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150起。

在立案查处的案件中,共查办食品类违法案件2.90万起,建材类违法案件2.25万起,农资类违法案件8786起,分别占全部立案查处案件总数的24.45%,19%和7.4%。

三类产品的违法案件总数占到了全部案件总数的一半以上,充分表明食品、农资和建材产品依然是我们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执法打假工作的重点。

2010年查办案件平均货值为4.95万元,其中:食品类案件平均涉案货值为1.62万元,农资类案件平均涉案货值4.75万元,建材类案件平均涉案货值9.53万元。

全国共有8个省(区、市)立案查处案件在5000起以上,其中山东、广东等地全年立案查处案件在10000起以上。

2010年,从各地立案查处案件情况看,县级局查办案件占到了全部立案查处案件的78.4%,充分表明县级局是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的主体。

从查办案件的货值分布情况看,省级局以占总数近1%的办案数量查获了占总数近7%的货值,也充分体现了省级机构在查办大案要案过程中所具有的带动示范作用。

六、质量管理一至四季度全国千户重点工业企业产品质量等级品率分别为90.59%、92.73%、91.85%、93.45%,全年平均产品质量等级品率为92.39%,与上年相比提高了2.21个百分点。

其中,优等品产值率为70.75%,一等品产值率为20.42%。

一至四季度全国千户重点工业企业产品质量损失率F (质量损失金额/工业总产值现价)分别为0.24%、0.16%、0.13%、0.24%。

质量损失率F'(质量损失金额/工业增加值)全年平均为1.7%,比去年相比,提高了0.58个百分点。

一至四季度全国千户重点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分别为94.56%、92.97%、90.75%、97.27%。

全年平均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3.87%,比上年提高了2.62个百分点。

一至四季度全国千户重点工业企业产品新产品销售率分别为28.38%、32.08%、29.45%、31.74%,全年平均新产品销售率为30.53%,比上年提高了3.29个百分点。

七、质量监督(一)生产许可证情况:2010年,共对63类工业产品的14034家企业进行了审查,向审查合格的企业发放了13156张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书,对1100家企业做出不予许可的决定,注销2834家企业的生产许可证,撤销、撤回、吊销16家企业的生产许可证。

(二)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1. 总体情况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围绕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品以及消费者、有关组织反映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加大食品、日用消费品、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农业生产资料、工业生产资料等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力度,共抽查132类15336家企业的16357种产品,产品批次抽样合格率为87.6%。

一是从企业生产规模来看,全年抽查大、中、小型企业数分别占抽查企业总数的14.7%、19.3%、66%,产品批次抽样合格率分别为95%、92%和84.4%。

二是从具体产品质量来看,有58类产品的批次抽样合格率在90%以上,主要包括食用盐、化妆品、白酒、卫生纸等;有7类产品的批次抽样合格率介于60%~70%之间,包括电工工具、刨花板、陶瓷片密封水嘴、亚麻制品等;有5类产品的批次抽样合格率不到60%,包括高速旋转式压片机/旋转式压片机、不间断电源、轮椅车、自镇流荧光灯和热能表。

三是从企业区域分布来看,全年抽查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企业数分别占抽查企业总数的66%、20.2%、13.8%,产品批次抽样合格率分别为87.7%、85.9%、89.4%。

(注: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和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2. 重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全年抽查食品、日用消费品、工业生产资料、农业生产资料、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五大类产品企业分别占抽查企业总数的23.4%、36.2%、9.9%、5.4%、25.2%。

一是全年抽查了3593家企业生产的3857种食品。

其中,灭菌乳、食用盐、食糖、啤酒、月饼、小麦粉、白酒等14类食品批次抽样合格率在95%以上。

在食品抽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是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二是全年抽查了5548家企业生产的6167种日用消费品。

抽查的房间空气调节器、化妆品、笔记本电脑、卫生巾(含卫生护垫)和针织内衣的批次抽样合格率在95%以上。

抽查的吸油烟机、电风扇、童车等7类产品批次抽样合格率不到80%,其中,轮椅车和自镇流荧光灯批次抽样合格率低于60%。

三是全年抽查了1512家企业生产的1566种工业生产资料类产品。

抽查的出租汽车计价器、血压计、单相电能表、永磁直流电动机和危险化学品包装物的批次抽样合格率在95%以上。

抽查的高速旋转式压片机/旋转式压片机、不间断电源和热能表3类产品批次抽样合格率不到60%。

四是全年抽查了824家企业生产的842种农业生产资料类产品。

低速汽车和农药的批次抽样合格率在95%以上,除脱粒机的批次抽样合格率为80%以外,其余抽查产品的批次抽样合格率均在85%以上。

五是全年抽查了3859家企业生产的3925种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类产品。

抽查的通用水泥、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合成树脂乳液内墙涂料和普通纸面石膏板的批次抽样合格率在95%以上,抽查的陶瓷坐便器、中空玻璃用聚硫密封胶、陶瓷片密封水嘴和刨花板4类产品批次抽样合格率低于80%。

3. 监督抽查结果集中反映的情况一是大、中型生产企业产品质量水平整体较好。

主要得益于我国主要产品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技术工艺设备显著改善,企业较为重视培养建设专业化、知识化技术工人和管理团队,注重通过标准技术引领产品质量提升,逐步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了产品质量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