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控制工程作业答案

控制工程作业答案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校正后系统的相位裕度由原来的 增大到 ,但是剪切频率没变。
(3)给系统串联传递函数为 的滞后校正装置后,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在题图7-3(b)中,曲线 为校正装置的对数幅频渐近线,曲线 为校正后系统的对数幅频渐近线,由题图7-3(b)可知,校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为 。由于串入了一个滞后装置,使得系统的相频特性有所下降,从而相位裕度减小,即
试绘制系统的伯德图,并确定当相位裕度等于 时系统的开环放大系数的应增大或减小多少?
解:系统的频率特性为
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分别为
绘出系统的伯德图如题图6-13(a)所示。
根据相位裕度的定义,当相位裕度等于 时,对应系统的相频特性为 ,由题图6-13(a)可知,当 时对应的幅频特性 ,要使 且 ,应减小系统的开环放大系数 ,使原系统的幅频特性向下平移 ,即 ,求得
在题图6-8(d)中,因为 ,需要在对数相频特性的低频段曲线向上补作 的垂线。在 的频段内,其对数相频特性曲线穿越 线一次,且为负穿越,则
而 ,于是闭环极点位于s右半平面的个数为
所以,系统闭环不稳定。
(5)
解:系统的频率特性为
则系统的对数幅频和相频特性为
绘出系统的对数坐标图如题图6-8(e)所示。
在题图6-8(e)中,因为 ,需要在对数相频特性的低频段曲线向上补作 的垂线。在 的频段内,其对数相频特性曲线没有穿越 线,则
③由给定条件确定传递函数参数。由于低频渐近线通过点 ,故
解得 ,于是,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绘制出待校正系统的对数幅频渐近特性线,如题图7-4(a)中曲线 所示。
同样可求得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其对应的对数幅频渐近特性线,如题图7-4(a)中曲线 所示。
(2)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题图7-4(a)中曲线 为对应的对数幅频渐近特性曲线(点划线)。
稳态误差。
解:(1)只考虑 作用于系统时, ,系统的结构图如题图4-16(a)所示。
由题图4-16(a)可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因为系统为0型系统,且
所以,系统的稳态偏差为
又因为
所以,有
(2)只考虑 作用于系统时, ,以偏差 为输出时系统的结构图如题图4-16(c)所示。
由题图4-16(c)可知
所以
解:(1)绘出校正前系统的对数幅频渐近特性曲线,如题图7-3(a)中曲线 所示。由图7-3(a)得出待校正系统的剪切频率为 ,算出待校正系统的相位裕度为
(2)给系统串联传递函数为 的超前校正装置后,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在题图7-3(a)中,曲线 为校正装置的对数幅频渐近线,曲线 为校正后系统的对数幅频渐近线,由题图7-3(a)可知,校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仍为 ,但是由于串入了一个超前装置,使得系统相频特性曲线发生变化,在剪切频率处的相位相对未校正前的相位有所增加,从而相位裕度增大,即
(3) ① ②
(4)两边拉氏变换: ①

(5)消去中间变量 整理得:
(6)传递函数:
(a)和(b)两系统具有相同的数学模型,故两系统为相似系统。
3-5已知一系统由如下方程组组成,试绘制系统结构图并求闭环传递函数C(s)/R(s)。
解:根据系统方程组可绘制系统结构图,如题图3-5所示。

可得:
代入

又因为
(b)解:(1)输入 输出
(2)引入中间变量x为 与c之间连接点的位移
(3) ①

(4)消去中间变量x,整理得:
(5)两边拉氏变换:
(6)传递函数:
3-3证明题图3-3(a)和(b)所示系统是相似系统。
解:(a)(1)输入 ,输出
(2)系统的传递函数:
(b)(1)输入 ,输出
(2)引入中间变量x为 与c1之间连接点的位移
绘出系统的对数坐标图如题图6-8(b)所示。
在题图6-8(b)中,因为 ,需要在对数相频特性的低频段曲线向上补作 的垂线。在 的频段内,其对数相频特性曲线穿越 线一次,且为负穿越,则
而 ,于是闭环极点位于s右半平面的个数为
(4)
解:系统的频率特性为
则系统的对数幅频和相频特性为
绘出系统的对数坐标图如题图6-8(d)所示。
由梅逊公式可得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当仅考虑 作用时,由图可知,本系统有两条前向通道,两个单独回路,无互不接
触回路,即


由梅逊公式可得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
3-7已知某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如题图3-7所示,其中,R(s)为输入,C(s)为输出,N(s)为干扰,试求,G(s)为何值时,系统可以消除干扰的影响。
解:
若使 ,
则 ,即
3-8求题图3-8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 。
解:
3-9求题图3-9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 。
解:
3-10求题图3-10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 。
解:
3-11求题图3-11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
解:(b)
4-4如题图4-4所示的电网络,试求其单位阶跃响应、单位脉冲响应和单位斜坡响应,并画出相应的响应曲线。
当仅考虑 作用时,系统结构如题图3-6(b)所示。系统经过比较点后移和
串、并联等效,可得简化结构图,如题图3-6(c)所示。则系统传递函数为
又解:可用信号流图方法对结果进行验证。
题图3-6系统的信号流图如题图3-6(d)所示。
当仅考虑 作用时,由图可知,本系统有一条前向通道,两个单独回路,无互不接触回路,即
由题图7-4(a)中可测得校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为 ,从而求得校正后的相位裕度为
(3)此为滞后校正,采用原系统 的 做校正后系统的中频段,使相位裕度增加,动态性能之平稳性变好;截止频率降低,快速性变差;抗干扰性能增强。
7-5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采用超前校正,使校正后系统速度误差系数 ,相位裕度 。
解: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因为
所以
又因为
所以
或者
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题图
4-7所示。
4-10题图4-10为某数控机床系统的位置随动系统的方框图,试求:
(1)阻尼比 及无阻尼比固有频率 。
(2)求该系统的 , 和 。
解:(1)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由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得
(2)


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题图4-10(a)所示。
解:如图RC电网络的传递函数为:
(1)单位阶跃响应:
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题图4-4(a)所示。
(2)单位脉冲响应:
单位脉冲响应曲线如题图4-4(b)所示。
(3)单位斜坡响应:
单位斜坡响应曲线如题图4-4(c)所示。
4-7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求系统的上升时间、峰值时间、最大超调量和调整时间。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校正后系统的相位裕度由原来的 减小到 。
(4)相位超前校正既能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保证系统的其他特性不变。
相位滞后校正减小了稳态误差而又不影响稳定性和响应的快速性。
7-4如题图7-4所示,最小相位系统开环对数幅频渐近特性为 ,串联校正装置对数幅频渐近特性为 。
(1)求未校正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及串联校正装置 ;
(2)在图中画出校正后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渐近特性 ,并求校正后系统的相位裕度 ;
(3)简要说明这种校正装置的特点。
解:(1)求 和
①确定系统积分环节或微分环节的个数。因为对数幅频特性的低频段渐近线的斜率为 ,故有 。
②确定系统传递函数结构形式。在 处,斜率变化 ,对应惯性环节;在 处,斜率变化 ,对应惯性环节,因此系统应具有下述传递函数:
解得
MATLAB验证结果图如题图6-14所示。
7-3某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计算校正前系统的剪切频率和相位裕度。
(2)串联传递函数为 的超前校正装置,求校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和相位裕度。
(3)串联传递函数为 的滞后校正装置,求校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和相位裕度。
(4)讨论串联超前、串联滞后校正的不同作用。
又因为
所以,有
(3)当 同时作用于系统时
4-17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求当输入信号 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解:(1)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该系统为二阶系统,且特征方程的各项系数都大于0,所以系统就稳定。
(2)系统在输入信号作用下的误差传递函数为
(3)输入信号 的拉氏变换为
(4)利用终值定理可求得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2-7 用拉氏变换的方法解下列微分方程
(2)
3-1求题图3-1(a)、(b)所示系统的微分方程。
(b)解:(1)输入f(t),输出y(t)
(2)引入中间变量x(t)为 连接点向右的位移,(y>x)
(3) ①

(4)由①、②消去中间变量得:
3-2求题图3-2(a)、(b)、(c)所示三个机械系统的传递函数。图中, 表示输入位移, 表示输出位移。假设输出端的负载效应可以忽略。
而 ,于是闭环极点位于s右半平面的个数为
所以,系统闭环稳定。
6-12设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绘制系统的伯德图,并确定剪切频率 时的 值。
解:由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可得
解得
当剪切频率为 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对应的伯德图如题图6-12(b)所示。
6-13设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这相当于给系统串联了一个放大倍数为 的放大环节。
增加放大环节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MATLAB验证结果如题图6-13(b)所示。
6-14已知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求幅值裕度为 时的 值。
解:系统的频率特性为
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分别为
根据幅值裕度的定义,当 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