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范例4-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范例4-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范例3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1 编制说明与依据1.1 编制说明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模板及支撑体系设计及施工质量是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的保障。

根据广东省建委颁布的《广东省建设工程高支撑模板体系施工安全管理办法》、《深圳市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支模高度超过4.5m的模板及支撑体系必须由施工单位进行设计验算、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按相关程序审核批准后方可按方案组织施工。

我司认真仔细的对本工程的施工图纸进行了阅读及分析,将按要求进行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进行设计施工。

本工程最大支撑高度为6.80米,小于8米,最大梁截面为1400×1800、1000×2000,集中线荷载超过20kN/m。

现我司根据现场施工实际情况决定采用扣件式钢管架搭设。

因扣件式钢管架具有材料易得,支拆方便,承载力高,可变性大,节省模板材料,损耗率小,费用较低等优点。

根据规定,须进行专家论证的范围为:第一类梁:梁截面为1400×1500~1800;第二类梁:梁截面为1000×1700~2000;第三类梁:、900×1500~1700、800×1500~2000;第四类梁:梁截面为800×1100~1400、700×1500~1600、600×1100~1800;第五类梁:梁截面为500×1000~1500、400×1500~1600;板:厚180。

层高5.55/6.8m。

1.2 编制依据为了保证本工程高支模施工安全,根据《广东省建设工程高支撑模板系统施工安全管理办法》、《深圳市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以及建设部关于《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的要求,加强施工安全的管理,按相关规定特编制本专项施工方案。

方案编制计算依据如下:2 工程概况拟建的XX集团保障性住房工程项目位于……,项目场地东北侧紧邻……,西侧紧邻……,东南侧靠近……,南侧为……(二者地下室混凝土结构连通)。

该小区总体主要分布6栋高层住宅楼。

总占地面积27511.28m2,总建筑面积108750.78m2,1栋住宅楼地上27层(地下室2层),2栋住宅楼地上27层(地下室2层),3栋住宅楼地上28层(地下室1层),4栋住宅楼地上27层(地下室1层),5栋住宅楼地上25层(地下室1层),6栋地上17层(地下室1-2层)。

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设计抗震烈度为七度。

根据结构施工图,1~5栋转换层(除3栋在二层外,其余均在一层)和3、6栋二层梁板的模板施工为高大模板支撑施工部分:最大梁截面为1400×1800和1000×2000,其它主要梁截面有:1400×1500、1000×1800、1000×1700、900×1500~1700、800×2000、800×1400~1800、800×1200、800×1100、700×1600、700×1500、600×1800~1500、600×1200、400×1600、400×1500、400×1000~1200 、300×1800、300×600~800、200×800~500等。

层高为1、2栋一层6.55m,3栋一层5.5m、二层6.8m,4栋一层5.85m,5栋一层5.85m,6栋一层5.55m。

转换层板厚180mm3 施工部署3.1 技术准备在施工前完善施工方案工作,并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施工图纸、施工方案和施工规范等技术文件,做好三级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减少和避免施工误差。

重点对外墙支模、楼层模板结构施工等分项工序的技术、质量和工艺要求进行学习,并将其质量和工艺的要点向作业班组作详细的交底,并做好文字记录。

3.2 物资准备3.2.1 材料准备确保材料质量合格,按材料进场计划分期分批进场,并按规定地点存放,做好遮盖保护,同时收集各种进场材料相关质保证明。

采用48×3.5mm钢管,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其质量检验报告及其钢管材质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拉抻试验方法》(GB/T228)的关规定,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

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偏差应符合规范的规定:钢管必须有刷不锈漆。

新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要换;新、旧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

模板选用1830×915×18mm九层胶合板,模板施工前认真涂刷合同文件技术条件书规定的合格脱模剂。

必须符合我国林业部规定的《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专业标准ZBB70006-88中规定。

背楞选用经过刨制并且质量较好的50×100mm木枋,木枋长度为2m、4m 两种。

3.2.2 机具准备根据施工机具需用量计划,做好机械的租赁和购买计划,并做好进场使用前的检验、保养工作,确保运转正常。

3.2.3 劳动力准备做好施工人员进场的安全、质量、防火、文明施工等教育工作,进行岗前培训,对关键技术工种必须持证上岗,按规定进行三级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各项安全、技术、质量保证措施;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要求;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等。

同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遵纪守法教育。

3.2.4 管理架构为了安全、优质、高效、如期的完成该模板分项工程,特成立管理小组进行管理。

组长:XXX副组长:XXX、XXX组员:XXX、XXX、XXX、XXX等4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设计4.1模板支撑系统材质模板面板均采用18mm 厚多层夹板,采用50mm×100mm木枋,长2000mm;支撑体系中的立杆、水平纵横拉杆、扫地杆、剪刀撑均选用48×3.5mm 钢管,采用12穿梁对拉螺栓。

钢材采用Q235,配底座、顶托,剪刀撑、水平纵横拉杆、扫地杆均选用48×3.5mm 钢管。

4.1.1梁模板体系设计根据本工程梁截面大小及梁宽的不同,按下表进行分类设计:按梁截面分类梁截面尺寸按最大梁截面验算第一类梁1400×1800、1400×1500 1400×1800 第二类梁1000×2000、1000×1800、1000×1700 1000×2000 第三类梁900×1700、900×1600、900×1500、800×2000、800×1800、800×1700、800×1600、800×1500800×2000第四类梁800×1400、800×1200、800×1100、700×1600、700×1500、600×1800、600×1700、600×1600、600×1500、600×1400、600×1200、600×1100800×1400第五类梁500×1500、500×1200、500×1000、400×1600、400×1500500×1500 支撑体系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步距1500,50×100木方,18厚胶合板。

梁、板下支撑作如下分类:1、梁:①第一类梁:梁底每排设5根承重立杆,沿梁跨方向纵距500,沿截面方向横距=(梁宽+300)/4,立杆上端均为可调支撑托节点,主楞双钢管,梁底次楞方木50×100平行梁截面搁置@200。

以1400×1800梁为验算对象,见计算书①;②第二类梁:梁底每排设4根承重立杆,沿梁跨方向纵距500,沿截面方向横距=(梁宽+300)/3,立杆上端均为可调支撑托节点,主楞双钢管,梁底次楞方木50×100平行梁截面搁置@200;以1000×2000梁为验算对象,见计算书②;③第三类梁:梁底每排设4根承重立杆,沿梁跨方向纵距500,沿截面方向横距=(梁宽+300)/3,立杆上端均为可调支撑托节点,主楞单钢管,梁底次楞方木50×100平行梁截面搁置@200;以800×2000梁为验算对象,见计算书③;④第四类梁:梁底每排设3根承重立杆,沿梁跨方向纵距500,沿截面方向横距=(梁宽+300)/2,立杆上端均为可调支撑托节点,主楞双钢管,梁底次楞方木50×100平行梁截面搁置@200;以800×1400梁为验算对象,见计算书④;⑤第五类梁:梁底每排设2根承重立杆,沿梁跨方向纵距500,沿截面方向横距=(梁宽+300),立杆上端均为可调支撑托节点,主楞单钢管,梁底次楞方木50×100平行梁截面搁置@200;以500×1500梁为验算对象,见计算书⑤⑥梁侧模:内楞50×100木方竖向布置,间距250;外楞Φ48×3.5双钢管水平向布置、Φ12高强对拉螺杆,1000<梁高≤1200设二道,1200<梁高≤1600设三道,1600<梁高≤2000设四道,均为起步距梁底250,水平间距500,方木压脚。

2、楼板:板厚180mm:立杆纵、横向间距1000×1000,板底次楞50×100方木@300,主楞双钢管,可调支撑托节点;见计算书⑥。

(为安全起见,验算时钢管取Φ48×3.0)4.1.2剪刀撑布置在支架四边、主梁底两侧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布置。

在支架两端及中间每隔四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所有钢管连接均采用配套扣件连接(其中立杆的连接必须采用对接,水平杆的连接尽量采用对接,剪刀撑必须采用搭接)。

其余构造要求参照《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支架顶部支撑采用可调顶托,顶托螺杆伸出长度不得大于200,从最上一根水平杆至支撑点的距离不大于300。

凡螺杆伸出长度超过规范要求时必须加设纵横钢管水平拉杆一道,其立杆承载力应按规范要求作相应折减。

4.1.3楼板模板体系设计转换层楼板板厚180mm,模板面板采用18mm 厚夹板,第一层龙骨采用单枋b=50mm,h=100mm,间距300mm;第二层龙骨采用双钢管48×3.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