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一些西方思想史上最有睿智之人承担了这项重要任务,他 们
把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与基督教神学融合起来,而且他们指 出
了这种融合对于人生的含义。这种融合后来被称为经院主
中世纪心理学思想(476--1640)
包孕在宗教神学中,崇尚信仰、上帝,更为 重视意志和情感,突出官能的作用和内省的 价值, 称为官能心理学 早期:以新柏拉图主义为根基的奥古斯丁的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 封建社会,到1640年英国革命宣告封建 社会瓦解为止, 大约经历了1100多年, 这段时期称为中世纪,即中古代的意思。
期间,哲学、科学基本没有进步,心理学 亦然。
黑暗时代
公元400---1000年左右,即中世纪的前期 在这个历史时期,希腊和罗马的典籍遗失
(scholasticism),是教会讲授的基督教哲 学
圣战使西方世界接触到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接下来的问 题是:如何对待这些著作?
三个阶段:
(1) 起初,他们欢迎这些著作,
(2)然而,一旦他们意识到它们与教会信条不一致时, 便将其定为异教读物。
(3)最后,他们努力修改这些著作,尤其是修改亚里士 多德的著作,将这些修改过的著作与教会的信条融合起 来。
十字军对穆斯林的八次东征(公元1095—1291) 反映了基督教的势力,他们把教徒组织起来, 以阻止伊斯兰教的势力在欧洲的迅速扩张。
11、12世纪以后,教会成为一种庞大的 力量。教皇凌驾于国王之上,而且罗马帝 国的皇帝也臣服阶下。
哲学发展
1.早期.1000年以前 奥古斯丁.教父哲学 2.盛期.1000~1300年 阿奎那的经院哲
学 3.后期1300~1453年 唯名论*罗吉尔,培
根 *邓斯,司各脱 *威廉,奥卡姻
早期
(1)教父哲学: 公元1世纪,基督教兴起。开始,它是起义失败后, 下层人民对罗马统治现实的不满、反抗和自我解脱。随着
教 徒中富人、统治者人数的增多以及罗马统治者对其政策的
变 化,基督教很快变成国教 公元2世纪,东方的亚历山大、小亚细亚和西方的罗马、
或被毁;科学、哲学或文学进展甚少甚至 毫无进展;统一的罗马律法崩溃了,取而 代之的是各种地方风俗;而村庄则武装起 来以抵御远近侵略者的袭击。在这一切动 荡不安之际,亦或由于这种动荡不安,基 督教会变得愈来愈强大。
政治
由于教会信条变得不可质疑,它便在黑暗时代 拥有了巨大的权力。
教会要设法解决的问题是内部不一致的问题。 人们要么是基督徒,要么是异教徒,异教徒则 受到严酷的惩罚。教会拥有大量财产;教皇可 以废立国王;而且牧师控制着公民的行为、感 情和思想。
3.首创官能心理学
官能心理学思想早在古希腊就已萌发,如亚里 士多德的二元论心理学思想中处有坚持把心理 同生命联结起来的这一主要的机能(或功能) (function)思想外,还有隐德来希(intelechy)即追 求目的、完成、潜能实现的官能(faculties)思想。
但官能心理学明确的阐述者则为奥古斯丁。 他认为,人的灵魂是天生固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种专司相应心
迦 太基等形成了几个基督教神学中心。其中一些人利用希腊
哲 学(主要是柏拉图主义)为基督教制定了一整套的教义体 系,这就是所谓的教父哲学(patristic philosophy),那些
对
教父哲学的特点是:神学替代哲学,灵性 替代理性,内省替代观察,描述替代分析, 信仰替代理智,宗教观替代科学观
教父哲学后期发展为经院哲学
理活动的官能或能力。他把灵魂分为记忆、理 智和意志三种官能。
4.强调意志
强调意志是心理生活的根本,其余只是意志的 表现 如简单的知觉,也含有意志,因为不注意,就知 觉不到,而注意是意志的作用。奥古斯丁重视 意志的作用,与他崇尚宗教信仰有关。
他的原则是,首先信仰,然后理解,理解为了信 仰。因此,他认为不信仰上帝则不能认识上帝, 要为善必先有向善的意志。在他看来,意志决 定动机,不是动机决定意志
在这里,奥古斯丁已预示有无意识的活动存在。
2.提出内省法
他认为,心理是主观自生的内部经验,无法为他人直接 认识,灵魂只有通过内省才能接近,并以自我报告的形 式,陈述出来让人了解,此即内省法(introspective method)。
他说:经过反省就知道人体内有灵魂的存在。比如说, 我怀疑,这个怀疑者是谁?就是灵魂。一个人说,他有 怀疑,就是他了解他在怀疑。有怀疑就表明他记忆这个 怀疑,也就是在思想,所以灵魂知道自己在思想,理解 自己是非物质的。因此,心灵是通过自己认识自己的。 在欧洲历史上人们就把奥古斯丁看作是心理学上第一个 内省主义者。
官能心理学 后期:亚里士多德式的官能心理学
早期:奥古斯丁
354—430 罗马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
1.宣传心身二元论
他认为灵魂和身体均是上帝创造的,各自独立存 在的. 其中,身体占有空间的,有动有变的,而灵 魂则是非物质的,不可分的,不占空间的,且是永 存不朽的.
灵魂是人的整个生命和一切行为的主宰者。灵 魂尽管无时不支配着身体,但有时却意识不到 身体过程。
盛 期:托马斯.阿奎那
圣·托马斯·阿奎那(St.Thomas Aquinas, 1225—1274)是一位身材高大、善于反 省的人,他的学生把他称作“沉默的公牛” (dumb ox)。
阿奎那作了大量工作以融合亚里士多德的 哲学著作和基督教的传统。这是他的主要 功绩,但这也带来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一些观点稍作改动或修饰,可以被认为是 基督教信条的证据——例如,其主动理性不朽的观点、 其自然层级论(自然中的层级设计)、其地球中心论及 其不动的推动者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如此地重视理性,以至于人们很难忽视这一 点。毕竟,亚里士多德所创立的庞大的知识体系正是理 性指导下经验观察的产物。
一旦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被纳入教会信条, 它们就不可质疑。因此,亚里士多德的著 作几乎变得和《圣经》一样神圣。这是不 幸的,因为亚里士多德的许多观点后来被 证明为错误的。
信仰与理性的调和
教会对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就和早期对待柏拉图的观点 一样,他们将其观点中与神学最为一致的加以强调;那 些与神学不一致的观点,要么被篡改,要么被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