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论》教案SYLLABUSCONTENTS一、外语学习论 6课时二、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 6课时三、《新课标》解读 4课时四、任务型教学理论与实践 16课时五、班主任工作管理 2课时六、“三课”活动 2课时Course Requirments:1.attendancy (10%)2.classperformance(10%)3.essays and small writings(20%)4.final exam(60%)主要备课资料:1、张正东:《外语教育学》。
科学出版社,1999年。
2、张正东、李少伶:《英语教学论》。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3、张正东、杜培俸:《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原理与模式》。
科学出版社,1998年。
4、胡春洞:《英语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5、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6、胡春洞、戴忠信:《英语阅读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7、高兰生、陈辉岳:《英语测试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8、聂希庸、曹宝健:《中学英语教学》。
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
9、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10、田式国:《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11、宋桂月、金莺:《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12、鲁子问:《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
13、梁祝、卢福波:《小学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14、程可拉、刘津开:《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
15、张玲棣:《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16、于勇:《中小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年17、顾曰国:《英语教学法》(上下)。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
18、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19、王蔷:《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0、肖惜:《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简明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21、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年。
22、Carol MORGAN and Peter NEIL:Teaching Modern ForeignLanguages.Kogan Page,2001年。
23、Adrian Doff: Teach English A training course for teachers TRAINER’SHANDBOOK24、Alan Pritchard: Ways of Learning. David Fulton,2005年。
25、自编材料。
第一部分:外语学习论教学目的:1、了解人学习语言的机制和原理。
2、了解心理学、哲学、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第一讲外语学习论20世纪80年代之前,人们研究“Teaching”,之后转向了“Learning”。
影响最大的学科有以下四个:心理学、哲学、语言学、环境学。
一、心理学的影响心理学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个阶段:1.行为主义心理学(Behavourism)“S-R”理论:“S”是指“Stimulus(刺激)”,“R”指“Response(反应)”,这种理论即“刺激反应论”。
行为主义理论的三大著名实验:Thondike(桑代克)饿猫取食Skinner(斯金纳)白鼠实验Povolov(巴甫洛夫)狗的实验——条件反射三大著名实验对语言学习的启示:①反复模仿;②大胆尝试;③习惯成自然2.认知心理学(Cognitivism)在刺激与反应中存在很多变量(Parameters/Variants),这些变量归纳起来叫做非智力因素(Non-intellectual factors)J.Piaget: schema theoryChoamsky: UG ;LAD启示:学生体验、发觉、教师组织情景。
二、哲学(Philosophical)1.经典人文主义(Classical Humanism)经典人文主义以阅读为主,以主题为中心,用的是语法翻译法。
不足:注重语言知识,偏书面,轻口语,轻运用能力。
2.重建主义(Restructionism)①语言是交际工具要听说领先,避免聋哑英语。
②是以句型、情景、功能、意念为中心。
(形式主义,即Formalism,功能主义,即(Functionism)③前期(Pre-sage)注重模仿(Imitation),重复(repeatation)和记忆(Memorization)④后期强调意义教学(Meaningful teaching),情景教学(Situation teaching)和角色表演(Role play)。
Presentation (呈现)“3P”模式Practice (练习)Production (产出)课堂操作:RevisionPresentation五步法drill Michanical PracticePractice Meaningful Practiceconsolidation Communicative PracticeSubstitution (替换练习)Michanical Practice Controlled ExerciseTransformation(转换练习)Meaningful Practice Semi-controlled Exercise(半控制性学习)Communicative Practice Free- Controlled Exercise(自由练习)3、Progressivism(渐进主义)渐进主义①主张在真实的环境中学生自主探索②培养真实的交际能力③教师设计Task,学生自主归纳完成即Task-based Approach 不足:需要目的与环境,语言基础不牢。
学到一定阶段会停止不前。
思考题:心理学和哲学对我国外语教学法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应采取什么方法来弥补欠发达地区英语教学的不足。
第二讲:三、语言学(Linguistical)的影响Acqusition: Mother language/L1,L21Learning (Couscious learning)Foreign Languages (一)三种母语习得理论①强化论(又称刺激反应论)(Reinfocement T)外部活动:模仿奖赏强化内部活动:概括类推—创造Induction 归纳Deduction 演绎(概括)②内在论(Innate T)(又称先天论)输入(Input)假设(Hypothesis)验证(testification)比较(contrast)内化(Internalization)输出(Output)③相互作用论(Interaction Theory)A: 发现信息交流的形式(如一般过去时)B:制定规则(如加-d or -ed)C:过度概括(如come的过去时comed,do doed)D:发现了错误(do的过去时不是doed,而是did)E:制定并运用新的规则。
(do did,come came)第三讲(二)四种二语习得理论1、中介语理论(Interlanguage)by SelinkerML TLchiglishmother language target language中介语是介于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一种语言Positive transfer(正迁移)母语的干扰:Transfer(迁移)Negative transfer(负迁移)正迁移(positive):母语帮助目标语2、文化移入说(Acculturation . Model)--by Schunman(舒曼)3、渐进体系说(Approximative System)循序渐进(Graduality)Palmer ( 帕默) "Snowball"四先原则: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死后活,先集体后个人。
4、输入说(Input Theory)S.D.Krashen(克拉申)对于二语的习得,要进行大量的,可理解性的输入"i+1"即"input+1","1"相当于不定量"n"“中国外语立体教学理论”by “张正东”所用甚少四、环境对外语教学的影响Critical period 关键期假说“13”is the critical age1、印度狼孩2、非洲黑猩猩孩3、辽宁猪孩思考题:语言学对我国外语教学有什么样的启示第二部分:外语教学流派(Schools of FILM )教学目的:1、了解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2、借签第四讲:一、FLI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一).GTM(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s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中,源于欧洲(西欧),(18世纪前的拉丁语)中国从1872年开始,同文馆标志着中国班级教学的开始。
GTM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
主要特点如下(弊端)1、重视书面语,轻视口语。
2、重视语法教学。
①按语法的体系来编教材②用演绎法教语法③充分利用本族语,翻译为课堂主要活动。
④句子是教学的基本单位。
不足:课堂80%在讨论语言,20%操练;消极活动占85%,积极活动占15%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s)始于19世纪末,源于欧洲。
它的背景是移民、商业发达等。
其特点如下:1、帕默的"snowball" 循序渐进2、AA制"Ask -Answer"制直接法作为科学外语教学的开端(三)、听说法(Auduiolingual Methods)源于二战20世纪40-60年代源于美国,20世纪70-90年代在中国盛行。
其产生背景是珍珠港事件(Bloomfield布龙菲尔德)。
其特点如下:1、听读领先2、句型操练(听说法的核心)过程:①耳听会意②模仿(跟读,齐读,抽读,纠错,改正记忆)③重复(检查)④变换操练(机械练习有意义练习交际练习)3、缺点:①脱离了内容和环境,学生无话可说。
②无法交际。
③忽视了读写。
思考题: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指导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第五讲(四)视听法(Audio-Visual Method)例如"Family Albumn"1、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又称情景法(Situational Method)例如Follow Me2、特点:①整体感知(Global Senses).它包括音、形、义、词、句、话六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