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园林:皇家园林

中国古代园林:皇家园林


避 暑 山 庄 平 面 图
皇家园林实例
避暑山庄澹泊敬诚殿
避暑山庄湖泊区
皇家园林实例
避暑山庄平原区
避暑山庄山岳区
颐和园佛香阁
皇家园林实例
颐 和 园 平 面 图
皇家园林实例
颐和园东宫门
颐和园万寿山
皇家园林实例
颐和园后山后湖
颐和园东堤
皇家园林实例
(二)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又称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 是我国最大的皇家园林。占地面积564公顷, 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历经清朝三 代皇帝,历时87年建成。是清帝夏日避暑和 处理政务的场所,有第二政治中心之称。 避暑山庄的总体布局按“前宫后苑”的 规制,宫殿区设在南面,包括正宫、松鹤斋、 东宫和万壑松风四组建筑群。其后为苑林区, 苑林区又分为湖泊区、平原区、山岳区三大部分。
中国古代园林:皇家园林
课件提纲
一、皇家园林概述 二、皇家园林特点 三、皇家园林实例
皇家园林概述
(一)商周时期,以自然的树木花草为主,鸟兽充其间,并挖池筑台,供 帝王贵族游乐狩猎,实际上就是狩猎园。代表作是有周文王的“灵囿”。
(二)秦汉时期,皇家园林是当时造园活动的主流,尚处于发展成型的初 期阶段。其规模虽然及其宏大,但却比较粗犷,殿宇台观只是简单地铺陈罗 列,并不结合山水的布局。代表作有长安城的上林苑。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宫苑的规模虽不及秦汉,但在内容上更严谨的规 制,表现出一种人工构建结合于自然山水之美,标志着皇家园林的发展已升 华到较高艺术水平。
皇家园林概述
(四)隋唐时期,皇家园林的发展进入全盛时期,注重建筑美与自然美 两者协调统一。代表作有洛阳 “西苑”和骊山“华清宫”。
(五)北宋时期,皇家园林的规模远逊于唐代,艺术与技法的紧密细致, 代表作有东京的御苑“艮岳”。
(六)元明时期,皇家造园活动相对地处于迟滞局面。代表作有元朝大 都御苑“太液池”,明代扩建为“西苑”。
皇家园林概述
(七)清代时期,皇家造园兴起一个新的高潮,建设的重点转到园林方 面。代表作有北京西北郊三山五园和承德避暑山庄。
北京西北郊三山五园
皇家园林特点
(一)规模宏大 (二)园址选择自由 (三)建筑富丽 (四)浓重的皇权象征意义 (五)吸收江南园林的诗情画意
皇家园林实例
(一)颐和园 颐和园的面积达290公顷(4350亩),其中水 面约占3/4。整个园林以万寿山上高达41米的佛 香阁为中心,根据不同地点和地形,配置了殿、 堂、楼、阁、廊、亭等精致的建筑。整个园林 艺术构思巧妙,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 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 颐和园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分组成。 颐和园有四大景区:最东边是东宫门区、中间 高耸的万寿山前山景区、最北部的后山后湖景 区、南部的前湖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