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问题分析
府,不能私自更改。
另外,租赁等方式获得的收益有一半要进入社保机制,农村集体需要将其存入农村信用社,留作对居民的生活保障。
从以上可以看出广东省土地流转的《办法》在将集体建设用地推向市场的同时注意保证了居民的利益,是我国完善土地流转机制的一次很好尝试。
四.改革建议
(一)重新明确集体土地权属,完善集体建设用地市场机制确定土地的属性是其进入市场流转的基础。
所谓重新确定集体土地权属即是赋予集体土地入市流转的属性。
由之前的实例1可以看到,当时实行的制度使得集体土地缺乏市场属性,土地无法体现出其本有的经济价值。
农村集体土地在现有的制度下,难以发展农村居民的生产方式,改善生活质量。
城乡一体化在农村无法合理处理集体建设用地的情况下是不能实现的,目前的土地制度逐步趋向完善,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集体土地已经越来越多地投入建设开发,然而集体土地权属问题仍然需要明确,以免引起法治纠纷和违规流转现象。
要想入市流转,必然涉及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
集体土地所有权仍然归于集体所有,而使用权将归于开发商或出资方。
农村土地所有权经适当的经营管理可以保障农民的生活,发展农村公共服务。
在城镇化的大前提下,可以将农村流转土地进行区域化管理,就是若干个村联合管理,建立相对完善的服务机构,保障村民权益。
(二)集体土地用途合理规划,严格管控。
集体土地入市流转之后,在为农村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对农民的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土地使用方在投入生产之前必须上报政府土地用途。
如当土地用作化工厂等对周围环境有较大影响的产业时,政府应该进行监督干涉,也须征求农民意见,保障农村集体的权益不会受到损害。
在规划集体土地开发方向时,相关部门也必须结合当地的自然人文条件,尊重土地不可移动的自然属性,进行合理规划,才能实现城乡统筹规划,合理发展的目标。
结语: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合理使用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而相关制度的建立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还没有完善的入市流转机制和配套法律,导致农村集体用地流转无法顺利实行和不规范流转的产生。
要解决相关问题,先要改进土地制度。
对于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制度而言,其不仅受到法律的限制,还受到财政制
度以及“二元体制”的限制,所以必须完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制度中的国家规制制度。
i除此之外,国家应该保障流转地农民的权益,保证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能够为农村经济、社会带来正效应。
参考文献
i《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若干问题研究》刘欢海南大学201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