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气(一)1
工艺条件优化
⑵ 吹风量和吹风强度优化 吹风时间,数量,强度都决定炉温、制取强度。 炉温由吹风阶段决定,高炉温带来吹风气温度提高,CO2 还原反应增多,使吹风气中CO含量增多,造成蓄热效果差。 但风速过大,会导致飞灰增加,燃料损失加大,甚至燃 料层出现风洞以致被吹翻,造成气化条件严重恶化,同时也增 大电耗。 在吹风量一定的条件下,强风短吹是缩短吹风时间、提 高制气强度、减少热能损失的有效方法。但要以吹出物量不超 过入炉燃料量的4%为限。
间歇造气工作循环
工作循环 ⑷ 二次上吹制气阶段: 水蒸气上吹将炉底下吹煤气排尽, 为吹入空气作准备。可充分利用剩余热 量制气,更为了防止吹风空气与下行煤 气在炉底相遇而引起爆炸 。安全考虑。 ⑸ 空气吹净阶段: 空气上吹。此部分吹风气含有二次 上吹时的残余煤气,需加以回收,并作 为半水煤气中氮的主要来源。此时不发 生爆炸是因为温度低,煤气含量小,不 到爆炸极限。能够回收入气柜也是由此 原因 。回收炉上部煤气。
间歇造气工作循环
燃料层结构 间歇式制气是在固定层 移动床煤气发生炉中进行的。 如图所示。强调:各区域是 交错的,界限并不明确,受 燃料和气化条件影响。 间歇式制气的特点: 由于燃料层温度随空气 的加入而逐渐升高,而随水 蒸气的加入而逐渐下降,呈 周期性变化,所以,生成煤 气的组成亦呈周期性变化。
间歇造气工作循环
小知识
锅炉中将 蒸汽从饱和 温度进一步 加热至过热 温度的部件, 又称蒸汽过 热器。
间歇法生产工艺流程
2、UGI流 程(中型合 成氨厂普遍 采用)
间歇法生产工艺流程
⑴吹风:空气 鼓风机 (自下而上)气化炉 加二次空气) 废锅 烟囱(放空); ⑵蒸汽上吹:水蒸气 (自下而上)气化炉 废锅 洗气箱 洗涤塔 气柜; ⑶蒸汽下吹:水蒸气 洗涤塔 气柜; ⑷二次上吹:同于⑵; ⑸空气吹净:空气 于⑵。 鼓风机 (自下而上)气化炉 同 (自上而下)气化炉 燃烧室( 燃烧室 洗气箱
流程特点:热量回收效率较低。
间歇煤气炉操作要点
目标:维持炉温,气化层、炭层高度和气体成分稳定。 (1)炉温的控制 主要指的是气化层的温度。 单从温度的角度来讲:煤气化的气化炉内温度越高则有 效气CO+H2的含量会越高,CO2和CH4的含量相应会降低。 但气化炉内的温度不可能很高,气流床气化炉的温度受 耐火材料所能承受温度的限制;流化床气化炉的温度则受原 料煤灰熔点及焦渣指数等特性的影响,温度过高会在炉内结 焦影响气化炉正常运行。 现在一般德士古气化装置在1350°左右,shell气化装置 在1650°左右。
小知识
废热锅炉也叫余热锅炉,就是利 用各种装置产生的高温废气来加 热水,产生蒸汽或产生热水(即 蒸汽余热锅炉、热水余热锅炉), 再利用所产生的蒸汽或热水,达 到余热再利用的目的。
小知识
旋风除尘器是除尘装置 的一类。除尘机理是使 含尘气流作旋转运动, 借助于离心力降尘粒从 气流中分离并捕集于器 壁,再借助重力作用使 尘粒落入灰斗。
间歇法生产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 设计考虑:余热回收;除尘;间歇变连续(两套管路轮 流使用);阀门自动控制。 常见典型工艺: ⑴ UGI流程(中型合成氨厂普遍采用) ⑵ 节能型流程(小型合成氨厂普遍采用)
间歇法生产工艺流程
1、节能型 流程(小 型合成氨 厂普遍采 用)
间歇法生产工艺流程
⑴吹风:空气 鼓风机 (自下而上)气化炉 旋风除尘 器 燃烧室(加二次空气) 蒸汽过热器 废锅 空 气预热器 软水加热器 引风机 烟囱; ⑵蒸汽上吹:软水 加热器 废热锅炉 蒸汽缓冲槽 ( 配适量空气) (自下而上)气化炉 旋风除尘器 安 全水封 废锅 洗涤塔 气柜; ⑶蒸汽下吹:蒸汽(配适量空气) (自上而下)气化炉 集尘器 安全水封 废锅 洗涤塔 气柜; ⑷二次上吹:同于⑵; ⑸空气吹净:同于⑵。 流程特点:热量回收合理,效率较高。
工作循环 一个工作循环为自上一 次开始送入空气至下一次再 送空气止,即交替进行吹风 和制气两个阶段。实际过程 由于考虑到热量的充分利用, 燃料层温度均衡和安全生产 等因素,每个工作循环包括 五个阶段。 量 回收后放空。
间歇造气工作循环
工作循环 ⑵ 一次上吹制气阶段: 自下而上送入水蒸气进 行气化反应,燃料层下部温 度下降,气化区上移。 ⑶ 下吹制气阶段: 水蒸气自上而下进行气 化反应,气化区下降。
工艺条件优化
工艺条件选择原则:安全、优质、高产、低耗、可行。 ⑴ 炉温的优化 氧化层温度最高,为气化炉操作温度,简称炉温。 炉温由吹风阶段决定,炉温高有利制气。炉温高,水蒸 气分解率也高,且反应速度快,制气效率高。 但炉温高,吹风阶段CO2和C的反应越多,且吹风气温度 高,热损失大,吹风效率降低。 为此,应对吹风气的显热及燃烧热充分回收,并根据C- O反应特点加大风速,以降低吹风气中CO含量。在此前提下, 以低于燃料的灰熔点50℃左右,维持炉内不结疤为条件,尽 量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吹风反应,通常为1200℃左右。
工艺条件优化
⑸ 循环时间分配及其优化 循环时间受气化区温度和煤气的产量、质量限制。 循环时间短,气化区温度波动小,煤气质量、产量较稳定, 但阀门开关占用时间相对增加,影响煤气发生炉的气化强度, 阀门开关也易损坏。一般为2.5~3min。工作循环各阶段时 间分配直接影响气化炉的工况。
工艺条件优化
⑹ 煤气成分的调节 要求(CO+H2)/N2=3.1~3.2.通常由加氮空气量或空气吹 净时间控制。煤气中氧含量≤0.5%,否则下游工序操作困难、 或有爆炸危险。 ⑺ 不同燃料品种的工艺条件的优化 气化条件还受燃料性能影响。燃料的性能要求:⑴机械 强度要高;⑵热稳定性要好;⑶燃料粒度合适;⑷灰熔点要高; ⑸化学活性要好。 对于优质燃料煤可以使用高炉温、高风速、 高炭层、短循环的操作法。
无机化工生产技术与操作
煤气化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化学工程系 谢翔
能力目标
要点:
1.了解合成氨的生产概况 2.掌握煤气化原理:化学平衡、反应速率 3.半水煤气的气体成分要求、独立反应数、气固相反应步 骤、控制步骤
Company Logo
煤气化
煤气化(简称“造气”): 用气化剂对煤或焦炭等固体燃料进行热加工,使其转 变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气化剂——水蒸气、空气(或O2)及其混合气 气化设备——煤气发生炉 可燃性气体——煤气
各种煤气简介
空气煤气(吹风气):气化剂为空气,主要含N2和CO2 水煤气:气化剂为水蒸气,主要含H2和CO,约85% 混合煤气:气化剂为空气和适量水蒸气,常作燃料用气 半水煤气: 气体成分符合(CO+H2)/N2=3.1~3.2(摩尔比)的 混合煤气,即合成氨原料气。可由水煤气和空气煤气按一 定比例配制。
煤气化的发展
50年代以前,合成氨以煤和焦炭为主要原料,为此开发出 了第一代煤气化炉:固定床的UGI煤气化炉、鲁奇煤气化炉; 流化床的温克勒煤气化炉;气流床的柯柏—托切克煤气化炉。 后来,合成氨原料大部分转移到天然气、石脑油和重油。 到了70年代,由于天然气、石油的价格上涨,又开始注意到以 煤为原料合成氨,从而继续加快开发煤气化炉。推出了第二代 煤气化炉(如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炉)和第三代煤气化炉 (如道煤气化炉),其共同特点是:以O2为气化剂,采用较高 温度、较高压力操作,对环境污染减少。
研究多反应体系的化学平衡,即确定反应体系在一定温 度、压力下的组成,通常由每个反应的Kp = f(T)联立 求解。 由于独立反应数的存在,可用最少的反应方程式反映 整个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数量关系,其它反应方程式可由 这几个独立反应式推导。(类似于同解方程组) 确定方法:独立反应数等于反应体系中所有的物质数 减去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数。
半水煤气的要求为(H2+CO)/N2为3.1~3.2;C与空气 的反应是放热;C与水蒸气的反应为吸热。 思考:可否使气化反应既满足半水煤气的要求,又满 足系统自热平衡? 结论:不行。 半水煤气生产的特点:当空气和水蒸气同时通入气化 装置,如果满足自热平衡,还需要采取其他措施,才能得 到合格的半水煤气。
煤气化基本原理
pCO yCO 4α 2 K p3 = = p× = p× pCO2 yCO2 4.76 +α 1 - α
2 2
(
) ) (
将不同温度下的Kp3值及总压p代入可解出α,从而 求出系统的平衡组成。 根据图1-5和1-6平衡分析:
温度升高,CO平衡含量增加,CO2平衡含量下降 压力提高,CO平衡含量降低,CO2平衡含量增加 要制备H2和CO含量高的水煤气,应高温低压 要制得CH4含量高的高热值煤气,应低温高压
半水煤气生产原理
解决方法二:富氧空气连续气化法 ⑴ 原理:调节氮氧比(提高氧含量),满足自热平衡和半水煤 气成分要求。 自热平衡时的气化总反应式为: 3.68C+O2 +1.68H2O + xN2=3.68CO+ 1.68H2 + xN2 满足气体成分要求,则氧氮比x=1.68,富氧空气的最低氧 含量为37.31%。 实际生产中,由于热损失,氧含量应50%左右。 也可用纯氧,但下游需补加纯氮。 ⑵ 特点:不需要外热,制气连续,操作简单。适用于大型厂, 但需要空分装置。
半水煤气生产原理
解决方法一:间歇气化法(蓄热法) ⑴ 原理:空气和水蒸气分别送入燃料层。 吹风蓄热,吹风气大部分或全部放空;制气吸热,水煤气 配入部分吹风气即得半水煤气。根据回收吹风气的量的不同, 该法又分为: ①部分回收吹风气法 部分回收吹风气补充N2,其余热量回收后放空。 ② 加氮空气法 将吹风气全部送到热量回收系统后放空,而在吹蒸气时配 入适量空气来提供半水煤气所需N2。正是如此,称之为“加氮” 空气。 特点:间歇循环,操作复杂,但应用最多。
工艺条件优化
⑶ 蒸气自调优化和调节炉况 随着温度下降,制气反应的速率和蒸汽转化率都会下降。 如果这时还继续保持蒸汽吹入量一定的话,将导致蒸汽分解率 显著下降。因此提倡通过调节蒸汽加入量而不是调节吹风量, 来调节炉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