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欢迎下载如果你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另祝您成绩进步,学习愉快!化学能与热能(3)1、已知298 K,101 kPa时,2SO2(g)+O2(g)2SO3(g) ΔH=-197 kJ·mol-1。
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 SO2和1 mol O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1,向另一个体积相同的容器中通入1 mol SO2,0.5 mol O2 和1 mol SO3,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Q2<Q1<197 kJ·mol-1B.Q2=Q1=197 kJ·mol-1C.Q1<Q2<197 kJ·mol-1D.Q2=Q1<197 kJ·mol-12、分析图中的能量变化情况,下列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A.2A+B2C ΔH<0B.2C2A+B ΔH<0C.2A(g)+B(g)2C(g) ΔH>0D.2A(g)+B(g)2C(g) ΔH<03、下列有关实验装置正确的是( )A.用图1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B.用图2装置分离苯和溴苯C.用图3装置制取并收集乙炔气体D.用图4装置测定中和热 4、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A(g)+B(g)2C(g) ΔH=-QkJ·mol -1(Q>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2molA(g)和1molB(g)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mol C(g)所具有的能量B.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该平衡都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将2molA(g)和1molB(g)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为QkJD.如将一定量A(g)和B(g)置于某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放热Q kJ,则此过程中有2molA(g)被消耗5、反应()0A B C H +→∆<,该反应分两步进行:①()0A B X H +→∆>;②()0X C H →∆<。
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A.B.C.D.6、已知:①()()2CO g H O g +()()22CO g H g + 1141.2H kJ mol -∆=-⋅ ②()()42CH g CO g +()()222CO g H g + 12247.3H kJ mol -∆=+⋅ ③()()42CH g H O g +()()23CO g H g + 3H ∆若反应③在1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4CH 的物质的量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13206.1H kJ mol -∆=+⋅B.反应③进行到10min 时,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C.反应③进行的过程中,0~5min 这段时间共吸收的热量为103.05kJD.当反应③平衡后,向容器中通入4CH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4CH 的转化率将增大 7、已知的燃烧热为,CO 的燃烧热为。
现有和组成的混合气体 (标准状况),充分燃烧后,放出热量 ,并生成液态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B.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燃烧前的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为40%D.混合气体燃烧后与足量的过氧化钠反应,转移电子8、SF 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存在S ﹣F 键.已知断裂1molF ﹣F.S ﹣F 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 、330kJ.反应S(s)+3F 2(g) SF 6(g) △H 1=-1220kJ/mol ,下列正确的是( )A.1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B.S(s)S(g) △H=-220kJ/molC.S(g)+3F 2(g)SF 6(g) △H 2 △H 2>△H 1D.由液态SF 6变为气体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980kJ 9、目前,消除氮氧化物污染有多种方法。
用CH 4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已知: ①CH 4(g)+4NO 2(g)4NO(g)+CO 2(g)+2H 2O(g) ΔH=-574 kJ·mol -1②CH 4(g)+4NO(g)2N 2(g)+CO 2(g)+2H 2O(g) ΔH=-1160 kJ·mol-1③H 2O(g)H 2O(l) ΔH=-44.0 kJ·mol -1写出CH 4(g)与NO 2(g)反应生成N 2(g)、CO 2(g)和H 2O(l)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10、红磷()P s 和()2Cl g 发生反应生成()3PCl g 和()5 PCl g 。
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的H ∆表示生成1 mol 产物的数据)。
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 P 和2Cl 反应生成3PCl 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5PCl 分解成3PCl 和2Cl 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P 和2Cl 分两步反应生成1 mol 5PCl 的3 H ∆=__________,P 和2Cl 一步反应生成1mol 5PCl 的4H ∆__________3H ∆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1、完成下列小题。
1.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温度计、__________、__________。
2.量取反应物时,取50mL 0.501mol L -⋅的盐酸,还需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
A.50mL 0.501mol L -⋅ NaOH 溶液 B.50mL 0.55 1mol L -⋅ NaOH 溶液C.1.0g NaOH 固体3.实验时大烧杯上若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4.由甲、乙两人组成的实验小组,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用同样的实验仪器和方法进行两组测定中和热的实验,实验试剂及其用量如下表所示。
反应物起始温度t1/℃终了温度t2/℃ 中和热/ kJ·mol -1A.1.0 /mol L HCl 溶液50 mL 、1.1/mol L NaOH 溶液50mL13.019.8℃1H ∆B.1.0 /mol L HCl 溶液50 mL 、1.1/mol L 32NH H O ⋅溶液50 mL13.019.3 ℃2H ∆①设充分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 4.18?c J =/(g ·℃) ,忽略实验仪器的比热容及溶液体积的变化,则1H ∆=__________;2H ∆=__________。
(已知溶液密度均为13/g cm ) ②12H H ∆≠∆原因是__________。
12、煤气中主要的含硫杂质有H 2S 以及COS(有机硫),煤气燃烧后含硫杂质会转化成SO 2从而引起大气污染,因此煤气中H 2S 的脱出程度已成为煤气洁净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请回答下列问题:1.H 2S 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
2. 脱除煤气中COS 的方法有Br 2的KOH 溶液氧化法、H 2还原法、水解法等。
①COS 的分子结构与CO 2相似,COS 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
②Br 2的KOH 溶液将COS 氧化为硫酸盐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③已知:H 2、COS 、H 2S 、CO 的燃烧热依次为285kJ/mol 、299kJ/mol 、586kJ/mol 、283kJ/mol;H 2还原COS 发生的反应为H 2(g)+COS(g)=H 2S(g)+CO(g),该反应的ΔH=_________kJ/mol。
④用活性α-Al 2O 3催化COS 水解反应为COS(g)+H 2O(g)CO 2(g)+H 2S(g) ΔH<0,相同流量且在催化剂表面停留相同时间时,不同温度下COS 的转化率(未达到平衡)如图1所示;某温度下,COS 的平衡转化率与n(H 2O)/n(COS)的关系如图2所示。
由图1可知,催化剂活性最大时对应的温度约为__________,COS的转化率在后期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
由图2可知,P点时平衡常数K=__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Q 点转化率高于P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
13、甲烷以天然气和可燃冰两种主要形式存在与地球上,储量巨大,充分利用甲烷对人类未来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乙炔(CH≡CH)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工业用甲烷裂解法制乙炔,反应为:2CH4(g)C2H2(g)+3H2(g)在反应过程中甲烷裂解时还会发生副反应:2CH4(g)C2H4(g)+2H2(g)。
甲烷裂解时,几种气体平衡时分压(Pa)的对数值即lgP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根据图1判断,2CH4(g)C2H2(g)+3H2(g) △H__________0(填“>”或“<”);A、B两点的化学反应速率,V A__________V B(填“>”或“<”)为提高甲烷制乙炔的产率,除改变温度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②1725℃时,若H2的lgP=5,则反应2CH4(g)C2H2(g)+3H2(g)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__(用平衡分压Pa代替平衡浓度计算)2.工业上用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制得合成气(CO、H2),发生反应为:2CH4(g)+H2O(g)CO(g)+3H2(g) △H>0图2中a、b、c、d四条曲线中的两条代表压强分别为1MPa、2MPa时甲烷含量曲线,其中表示1MPa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在实际生产中采用图中M点而不是N点对应的反应条件,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知识,同时考虑实际生产,说明选择该反应条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3.利用CH4、CO2在一定条件下重整的技术可得到富含CO的气体,在能源和环境上具有双重重大意义。
重整过程中的催化转化原题如图所示:则:①过程Ⅱ中第二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②已知:CH4(g)+H2O(g)=CO(g)+3H2(g) △H=+206.2kJ/molCH4(g)+2H2O(g)= CO2(g)+4H2(g) △H=+158.6kJ/mol该技术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生成物[2C(g)]具有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2A(g)+B(g)]具有的总能量,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
ΔH的大小与物质的状态有关,选项A、B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