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教案.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前6个月,压痛点上移,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不明显,易早产或流产
AIDS/HIV病人的急性阑尾炎:症状和体征不明显,易被延误。
二、慢性阑尾炎
症状:多不典型。右下腹经常疼痛,剧烈活动或不洁饮食后可发生疼痛。
对教
师的
要求
1、教师必需严肃认真地备课,精通本学科的内容,同时必需熟悉相关课程,教学中做到能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形态与功能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
2、教师必需深入研究教学法,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目标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分层次分专业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临床表现 ★
(2)胃肠道症状:发病早期可有厌食,恶心、呕吐,但程度较轻。有的病例可发生腹泻。病情发展致弥漫性腹膜炎时可引起麻痹性肠梗阻。
(3)全身表现:病变早期病人常乏力,炎症重时出现中毒症状,心率加快,发热,达38~C左右。阑尾穿孔时体温可高达39~C。若发生门静脉炎可出现寒战、高热和轻度黄疸。
临床表现 ★
护理措施 ★
2.术后护理
休息与活动:根据不同麻醉,选择适当卧位休息,全麻术后清醒、连续硬膜外麻醉病人可取低枕平卧。6小时后,血压、脉搏平稳者,改为半卧位,利于呼吸和引流。鼓励病人术后在床上翻身、活动肢体,术后24小时可起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老年病人术后注意保暖,经常拍背,预防坠积性肺炎。
出院指导,若出现腹痛、腹胀等不适,应及时就诊。及时治疗胃肠道炎症,预防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第三节
其他常见类型的阑尾炎
一、特殊类型急性阑尾炎
新生儿急性阑尾炎:死亡率高,观察有无腹胀及右下腹痛。
小儿急性阑尾炎:死亡率高,发展快,早期高热、呕吐、右下腹体征不明显。
老年人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轻、病理改变重、合并症多。
护理评估
术前评估
健康史:年龄、月经情况、腹痛的病因和诱因、腹痛的部位和特点、腹痛的性质、有无慢性结肠炎、消化性溃疡等。
身体状况
--局部:氏点有无压痛、腹膜刺激征、其他阳性体征,特殊类型的阑尾炎有无明显体征。
--全身:有无乏力、寒战、发热、恶心、呕吐;有无里急后重、腹泻或便秘;有无肝、肾等其他症状;特殊类型的阑尾炎有无病情加重。
护理评价
病人的疼痛程度是否减轻或消失,腹壁切口是否愈合。
体温是否恢复到正常范围
焦虑程度是否缓解哼情绪是否稳定
术后并发症是否被及时发现并积极处理。
健康教育
保持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餐后不剧烈运动
对于手术治疗的病人,指导病人术后饮食的种类及量,鼓励病人循序渐进,避免暴饮暴食;向病人介绍术后早期离床活动的意义,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术后肠粘连。
慢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理解急性阑尾炎的处理原则
特殊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运用急性阑尾炎的整体护理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急性阑尾炎的处理原则
难点:急性阑尾炎的整体护理
教学
方法
1.多媒体课件讲授法(声音、动画效果)和板书相结合的形式,生动活泼、深入浅出、风趣幽默,将科学性、艺术性、实用性融为一体,结合临床进行讲解。
切口和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渗血、渗液污染的敷料;加强观察手术切口感染的征象,合理使用抗菌药。对于腹腔引流的病人,应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压,保持通畅;经常从近端至远端方向挤压引流管,防止因血块或脓液而堵塞;当引流液量逐渐减少、颜色逐渐变淡至浆液性,病人体温及血象正常,可考虑拔管。
护理措施 ★
术前准备: 做好血、尿、便常规、出凝血时间及肝、肾、心、肺功能等检查,清洁皮肤,遵医嘱行手术区备皮。做好药物过敏试验并记录嘱病人术前禁食12小时,禁水4小时。按手术要求准备麻醉床、氧气及监护仪等用物。
心理护理: 在与病人和家属建立良好沟通的基础上,做好解释安慰工作,稳定病人的情绪,减轻其焦虑;向病人和家属介绍有关急性阑尾炎的知识,讲解手术掏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认识,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和担忧,使之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与同学双向互动、提问
3.案例分析讨论采用多媒体
教具
多媒体课件、临床病例
授课
提纲
第二十八章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导入1分钟
解剖1分钟
病因、病理3分钟
临床表现5分钟
辅助检查3分钟
治疗处理原则5分钟
病例讨论8分钟
护理评估3分钟
护理问题2分钟
护理措施、健康教育8分钟
本课内容的总结及思考题1分钟
授课主要内容与步骤
湖 北 医 药 学 院
教 案
单位
:
湖北医药学院护理学院护理三系
教研室
:
外科教研室
姓 名
:
刘 俊
课程名称
:
第四版外科护理学
学期
: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
名称
中文名称
外科护理学
英文名称
Surgical nusing
课程
简介
《外科护理学》注重结合我国护理教育和实践的现状,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整体护理为方向、护理程序为框架,按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问题、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评价、健康教育六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临床护理专业的课程。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为学习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各种临床护理课程,及日后走上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应用护理程序开展整体护理,促进病人健康,夯实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基础;让学生能以全面、系统、整体的观点认识病人的需要和护理技术能力,适应现代护理的发展需求。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共140个学时。
体征
(1)右下腹固定压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常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即麦氏点,也可随阑尾位置的变异而有改变,但压痛点始终在一个固定位置上。
(2)腹膜刺激征:除了压痛,还出现反跳痛,腹肌紧张,这是壁层腹膜受炎症刺激出现的防卫性反应,提示阑尾炎症加重,出现化脓、坏疽或穿孔等病理改变。
护理措施 ★
3.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切口感染:是阑尾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化脓或穿孔性急性阑尾炎,表现为术后2~3日体温升高,切口胀痛或跳痛,局部红肿、压痛等,可先行试穿抽出脓汁,或于波动处拆除缝线,排出脓液,放置引流,定期换药。手术中加强切口保护、彻底止血,消灭死腔等措施可预防切口感染。
粘连性肠梗阻:较常见的并发症。病情重者须手术治疗。早期手术,早期离床活动可适当预防此并发症。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思想品德的培养。
教材
选用
《外科护理学》曹伟新李乐之主编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规划教材
参考
书籍
与常
用网
地址
参考书籍:
1.《外科学》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2.《临床护理》(上册)王兴华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一版
护理诊断
疼痛 与阑尾炎炎症刺激、手术切口等有关
体温过高 与急性阑尾炎有关
焦虑 与突然发病、缺乏术前准备及术后康复等相关知识有关
潜在并发症:出血、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腹腔脓肿等
护理目标
病人主诉疼痛程度减轻或缓解。
体温逐渐降至正常范围。
焦虑程度减轻或缓解,情绪平稳。
护士能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发生并积极配合处理。
--辅助检查:血常规、腹部平片、钡剂灌肠、B超检查。
心理—社会状况:病人及家属对疾病、手术、风险的认知
护理评估
术后评估
--了解麻醉和手术方式、术中情况、病变情况,对放置腹腔引流管的病人,应了解引流管放置的位置及作用。
--了解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引流管是否通畅及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等’;有无并发症发生。病人对于术后康复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3)右下腹包块:如体检发现右下腹饱满,扪及一压痛性包块,边界不清,固定,应考虑有阑尾周围脓肿。
其他体征
1.结肠充气试验检查者先用一手压降结肠,再以另一手压近侧结肠,并逐步向近侧结肠移动,将结肠内气体赶向盲肠和阑尾,引起右下腹痛为阳性
腰大肌实验:病人左侧,右大腿后伸,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提示阑尾位于盲肠后位或腰大肌前方。
急性化脓性,表面覆以纤维素性(脓性)渗出物。阑尾周围的腹腔内有稀薄脓液,形成局·限性腹膜炎。临床症状和体征较重。
急性阑尾炎病理生理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一种重型的阑尾炎。阑尾管壁坏死或部分坏死,呈暗紫色或黑色。阑尾腔内积脓,压力升高,阑尾壁血液循环障碍。多在阑尾根部和尖端穿孔,如未被包裹,感染继续扩散,可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处理原则
非手术治疗:部分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可经非手术治疗而获痊愈。措施包括禁食、补液、大剂量抗生素治疗,中药以清热、解毒、化瘀为主。若病情有发展趋势,应改为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绝大多数急性阑尾炎一经确诊,应早期施行阑尾切除术。如阑尾穿孔已被包裹,阑尾周围脓肿形成,病情较稳定者,应用抗生素治疗或联合中药治疗,促进脓肿吸收消退,也可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如脓肿扩大,无局限趋势,定位后行手术切开引流。
护理措施 ★
1.术前护理:
病情观察:加强巡视、观察病人精神状态,定时测量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观察病人的腹部症状和体征,尤其注意腹痛的变化。病人体温一般低于38℃,高热则提示阑尾穿孔;若病人腹痛加剧,出现腹膜刺激征,应及时通知医师。
对症处理:疾病观察期间,病人禁食;按医嘱静脉输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为减轻疼痛,病人可取右侧屈曲被动体位,屈曲可使腹肌松弛。禁服泻药及灌肠,以免肠蠕动加快,增高肠内压力,导致阑尾孔或炎症扩散。诊断未明确之前禁用镇静止痛剂,如吗啡等,以免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