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化学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2019.1 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0-16 Na-23 C1-35.5一、选择题(本题共40分,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铯-139可用于超高精度原子钟,下列对于139 55Cs和137 55Cs描述错误的是A. 互为同位素B. 化学性质相同C. 质量数不同D. 核外电子数不同2.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的过程中,破坏了A. 离子键B. 范德华力C. 共价键D. 金属键3. 工业上大量获得乙烯的方法是A. 石油裂解B. 乙醇脱水C. 石油分馏D. 煤的干馏4. 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是A. Al(OH)3B. C8H18C.(NH4)2CO3D. HClO5. 金属铝不能用来A. 存储酸性溶液B. 冶炼难熔金属C. 制电线电缆D. 制航天材料6. 关于HOCH2CH2OH的说法,正确的是A. 含有两种官能团B. 与乙醇互为同系物C. 可看做乙烷的含氧衍生物D. 属于饱和烃7. CO2和SO2都是常见的非金属氧化物,二者共有的性质是A. 对应水化物为强酸B. 具有氧化性C. 通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D.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8. 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 酸性HCl>H2S>PH3B. 原子半径P>S>ClC. 最高正价Cl>S>PD. 酸性HClO4>H2SO4> H3PO49. 下列反应能用H+ +OH-→H2O来表示的是A. 澄清石灰水与CH3COOH溶液反应B. Cu(OH)2和H2SO4溶液反应C. NaOH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D. Ba(OH)2溶液和HI溶液反应10. 加入或通入下列物质,无法使溴水褪色的是A. CH2=CH2B. KI固体C. NaOH固体D. 苯11. 向新制饱和氯水中通入足量SO2气体,不能使溶液A. 漂白性增强B. 导电性增强C. 酸性增强D. 褪色12. 有关饱和链烃的叙述,错误的是A. 都是可燃物B. 特征反应是取代反应C. 随碳原子个数增加,沸点依次升高D. 随氢原子个数增加,含氢量升高13. 一定量CuCl2固体加水溶解后,以石墨为电极电解该溶液。
上述变化过程中会放出热量的是A. CuCl2向水中扩散B. Cu2+ 形成水合离子C. Cu2+发生水解D. 电解产生Cu和Cl214. 反应3H2(g)+N2(g) ⇌2NH3(g)+Q (Q>0)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则A. v逆增大、v正减小:B.平衡常数增大C. NH3的含量增大D. v正持续增大至不变15. 对FeCl3溶液进行下列操作,观察到的现象与Fe3+水解有关的是A. 滴加NaOH溶液有沉淀产生B. 加热蒸干灼烧得到红棕色固体C. 通入H2S气体有沉淀产生D. 滴加KSCN试液溶液变红16. 测定胆矾晶体结晶水含量时,不会引起实验误差的操作是A. 称取一定量胆矾晶体,研磨后转入坩埚中进行加热B. 大火加热,使胆矾晶体迅速升温失去结晶水并变黑C. 停止加热后,硫酸铜固体放在空气中冷却再称量D. 恒重操作时,连续两次称量结果相差0.001g即停止加热17. 对右图所示的钢铁电化学保护方法,分析正确的是A. 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B. 钢闸门失去电子C. 电子从负极流向阴极D. 电子从阴极经海水流向阳极18. 从混合物中分离出下列物质,方案选择不当的是19. 某有机物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分子中含极性键和非极性键B. 与Br2加成最多可得到3种产物C. 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D. 该有机物聚合反应的产物为混合物20. 某溶液可能含有CO32-、C1-、SO32-、Cu2+、Cu2+、Na+离子,分别取样,①测得溶液显弱碱性;②加入足量盐酸,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为确定溶液组成,还需要检测的离子是A. C1-B. SO32-C. Ca2+D. Na+二、综合分析题供60分)(一) (本题共14分)汽车安全气囊中填充叠氮酸钠(NaN3)和硝酸钾(KNO3)。
汽车发生猛烈撞击时,NaN3会迅速分解产生N2和Na,Na单质可与KNO3继续反应。
完成下列填空:21. N原子最外层电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氮气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2. 请将Na+、O2-、N3-按照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 (填离子符号)。
23. K的金属性强于Na,用一个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配平Na与K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_______Na+_______ KNO3→_______ K2O+_______ Na2O+_______ N2↑, 若标准状况下生成5.6L氮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N A。
25. 请解释K2O晶体比Na2O晶体熔点低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本题共16分)工业上生产尿素的过程中会生成氨基甲酸铵(NH2COONH4)。
氨基甲酸铵加热时易分解,在潮湿空气中易水解。
完成下列填空:一定温度下,n mol氨基甲酸铵在VL密闭真空容器中分解:NH2COONH4(s) ⇌2NH3(g) +CO2(g)+Q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容器内的平衡总压强如下表:26. 根据上表判断,反应中Q _________0 (填写“>”或“<”),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 (填序号)。
a. c (NH3)/c(CO2)不再变化b. v (NH3) =2 v (CO2)c. 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质量不再变化d.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28. 写出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 _________。
25℃时,反应t分钟后固体的物质的量减少一半,t分钟内用NH3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 (NH3)= _________mol/(L▪ min)。
氨基甲酸铵在潮湿空气中可水解得到氨水和碳酸氢铵。
NH3▪ H2O、NH4HCO3、NH4Cl 都是重要的氮肥。
29. 25℃时,浓度均为0.01mol/L的氨水与NaOH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
a. 两溶液导电能力不同b. 两溶液c(OH )不同c. 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不同d. 两溶液中水的离子积不同30. 同温度、同浓度的NH4HCO3溶液和NH4Cl溶液中,c(NH4+)较小的是_________溶液,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25℃时,向一定量NHHCO3饱和溶液中加入与溶质NH4HCO3等物质的量的NaCl固体,,充分反应后,根据右图判断,此时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大的__________________。
(三) (本题共15分)从酯类化合物A出发,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下的物质相互转化。
完成下列填空:32. 化合物G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C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反应③所需试剂与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4. 书写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 写出A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 写出一种C的苯环上只有一个侧链并可发生水解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37. 设计一条由为原料制备CH2=CHCH=CH2的合成路线。
(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式为:A 反应试剂反应条件B ... ...反应试剂反应条件目标产物)(四) (本题共1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氨的还原性,A为氨气的制备装置。
完成下列填空:38. A中通过加热NH4HCO3;固体来制备氨气,除铁架台(含铁夹)和酒精灯外还需用到的是_____________(选填下列仪器编号)。
39. A补充完整后,有同学认为装置在安全性上还存在缺陷,需要在___________(填序号)连接右图所示装置。
a. A-B间b. B-C间c. C-D间d. D之后按照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检验气密性后,先将C处的铂丝加热到红热,再将A处气体通过B装置片刻后,撤去C处酒精灯继续反应,可观察到的部分现象为:铂丝保持红热,D中溶液变红。
40. A中所得混合气体通过B后会产生O2, B中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 写出C中NH3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于判断该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 使D中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填写化学式)。
43. 有同学认为,D中溶液内可能含有NH4+ ,如何检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