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七章 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
第七章 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
7.2.1城市集中供热热源的种类与特点
二、热电厂 热电厂选址原则
热电厂要有良好的供水条件 热电厂要有妥善解决排灰的条件 热电厂要有方便的出线条件 热电厂要有一定的防护距离 热电厂的厂址应尽量占用荒地、次地和低产田,不占 或少点良田 热电厂的厂址应避开滑坡、溶洞、塌方、断裂带淤泥 等不良地质的地段 选择厂址时,应同时考虑职工居住和上下班等因素
QT n Vn Cv (tn 'tw ' )
QT n Vn Cv tn ' tw '
:通风热负荷 :通风换气次数 :室内空气体积 :空气的容积比热 :室内计算温度 :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7.1.2城市热负荷预测与计算
二、热负荷计算的公式与参数 一般情况下使用的概算公式:
估算公建与居住用地比例 根据容积率的估计居住与公建面积 集中供热率估计 综合指标75W/m2
详细规划:分采暖通风与生活热水两类,使 用计算公式5-6(P116)
7.2 城市集中供热热源规划
7.2.1城市集中供热热源的种类与特点
一、城市集中供热热源的种类 大多数城市采用的集中供热系统包括:热电 厂、锅炉房、低温核能供热堆、工业余热等 在采用多种热源联合供热的系统中,可将热 源分为基本热源、峰荷热源和备用热源几类。 基本热源指在整个供热期间满功率运行时间 最长的热源;峰荷热源是指基本热源的产能 不能满足实际热负荷的要求时,投入运行以 弥补差额的热源;备用热源是在检修或事故 工况下投入运行的热源
7.3.2城市供热管网的布置
二、供热管网的竖向布置 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
敷设深度 与绿化带、路面等 与其他地下设备的交叉关系 地面以上的管道 地下水位 …
热力网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其他管线的 最小距离
7.3.3城市供热管网的敷设方式
一、架空敷设 是将供热管道设在地面上的独立支架或带纵 梁的桁架以及建筑物的墙壁上
7.2.1城市集中供热热源的种类与特点
四、工业余热与地热资源利用 (2)地热资源 低温地热水系统 高温地热系统 干热岩地热能 地压区域地热能 岩浆地热能 目前普遍开发利用的是地热水、地热蒸汽
7.2.2城市热源的选择
一、城市热源种类的选择 热电厂的适用性与经济性 区域锅炉房的适用性与经济性
7.1.1城市集中供热负荷的类型与特征
一、城市热负荷种类 (2)根据热负荷性质分类 可分为民用热负荷与工业热负荷
民用热负荷指居住和公共建筑的室温调节和生活热 水负荷 工业热负荷主要包括生产负荷和厂区建筑的室温调 节负荷
城市中民用热负荷与工业热负荷的比例不同是决定不 同供热方式的主要依据
7.1.1城市集中供热负荷的类型与特征
集中供热普及率
7.1.2城市热负荷预测与计算
一、城市热负荷预测与计算方法 根据热负荷种类的不同和基础资料的条件,选 择不同的计算和估算方法 从计算精度来看,有计算法和概算指标法
计算法:当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尺寸和位置等资料 为已知时,热负荷可以根据采暖通风设计数据来计 算。这一方法计算结果精确,可用于计算或预测较 小范围内有确定资料地区的热负荷 概算指标法:应用在估算城市总热负荷及预测地区 缺乏详细正确的资料时,规划中常用。对工业生产 热负荷,在规划中估测的难度很大时,一般可根据 工业门类,采用经验数据进行预测
二、热负荷计算的公式与参数 规划中采用的指标概算方法:
Q q A 103
Q :采暖热负荷 q :采暖热指标 A :采暖建筑面积
采暖热指标可以是各类建筑综合值,也可是分类建筑的 采暖指标,是一些经验数据
7.1.2城市热负荷预测与计算
二、热负荷计算的公式与参数 通风热负荷(P113)的计算:
QT K Qn
QT :通风热负荷 K :加热系数,一般取0.3~0.5 Qn :采暖热负荷
7.1.2城市热负荷预测与计算
二、热负荷计算的公式与参数 (2)生活热水热负荷的计算 涉及两个参数,一是水温,一是热水用水标 准 生活热水的使用温度为40~60oC,采用的生 活热水计算温度为65oC 不同热工分区中,采用的冷水计算温度不尽 相同,我国主要有五个热工分区
7.1.2城市热负荷预测与计算
二、热负荷计算的公式与参数 房屋基本热损失计算公式:
Q KF (tn tw ) a
F :某种围护结构的面积 K :某种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t n :室内计算温度 t w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a :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
7.1.2城市热负荷预测与计算
二、地下敷设 在城市中,由于市容或其他地面的要求不能 采用架空敷设时,或在厂区架空敷设困难时, 就需要采用地下敷设 分为有沟和无沟两种敷设方式
7.2.1城市集中供热热源的种类与特点
三、锅炉房 在锅炉房的平面布置中,一般包括主厂房、 煤场、灰场和辅助用房四大部分 锅炉房的选址一般考虑以下原则:
靠近热负荷比较集中的地区 便于引出管道,并使室外管道的布置在技术、经济 上合理 便于燃料贮运和灰渣排除,并宜 使人流和煤、灰车流分开 有利于自然通风与采光
7.1.1城市集中供热负荷的类型与特征
二、城市供热对象的选择 从技术和经济角度而言,难以做到全面供应
在供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应以“先小后大”为原则, 首先选择那些分散用热、规模较小的热用户,如居 民家庭、中小型公共建筑和小型企业 供热系统的服务半径较小,对空间分布集中的用户 供热,有利于热网布置,减少投资与运营成本。在 布局方面,选择布局较集中的热用户作为供热对象, “先集中后分散”,以达到系统在经济方面的合理 性
第七章 城市供热工程系统 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黄铎
7.1 城市集中供热负荷的预测与计算
7.1.1城市集中供热负荷的类型与特征
一、城市热负荷种类 (1)根据热负荷用途分类 根据热能的最终用途,热负荷可以分为室温调 节、生活用水、生产用热
室温调节:采暖、供热与通风热负荷,是城市热负 荷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生活热水:家庭热水有两条途径,一是由家用热水 器分散供给,二是由供热系统供给 生产用热:企业生产的热负荷,一部分是工艺热负 荷,另一部分是动力热负荷
7.2.1城市集中供热热源的种类与特点
二、热电厂 在热电厂地平面布置中,包括:主厂房、堆 煤与输场地与设施、水处理与供水设施、环 保设施、变配电设施、管理设施、生活设施 及其他辅助设施等 热电厂的选址一般考虑以下原则:
热电厂的厂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并应征 得规划部门和电力、环保、水利、消防等有关主管 部门的同意 热电厂应尽量靠近热负荷中心 热电厂要有方便的水陆交通条件
7.1.2城市热负荷预测与计算
二、热负荷计算的公式与参数 生活热水热负荷计算公式:
(tr tl ) QW 1.163 KmVT
QW :生活热水热负荷 m :人数或床位数 V :生活热水用水标准 t r :生活热水计算温度,一般为65oC t l :冷水计算温度 T :热水用水时间 K :小时变化系数,一般取1.6~3.0
7.1.2城市热负荷预测与计算
一、城市热负荷预测与计算方法 热负荷的计算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①
②
③
④
收集热负荷现状资料。现状资料既是计算的依据, 又可作为预测取值的参考 分析热负荷的种类与特点。对采暖、通风、生活 热水、生产工艺等各类用热来说,需采用不同方 法、不同指标进行预测与计算 进行各类热负荷预测与计算。 预测与计算供热总负荷。地区的供热总负荷是布 局供热设施和进行管网计算的依据,在各类热负 荷计算与预测结果出来后,经校核后相加
7.2.1城市集中供热热源的种类与特点
三、锅炉房 锅炉房的选址一般考虑以下原则:
位于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 有利于减少烟尘和有害气体对居住区和主要环境保 护区的影响 有利于凝结水的回收 锅炉房位置应根据远期 规划在扩建端留有余地
7.2.1城市集中供热热源的种类与特点
四、工业余热与地热资源利用 (1)工业余热资源 可分六类:高温气余热、冷却水和冷却蒸汽 的余热、废气废水的余热、高温炉渣和高温 产品的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载热 性余热 几种工业余热利用方式主要有:熄焦余热利 用、高温溶渣余热利用、焦炉煤气初冷水余 热利用和内燃机余热利用等
一、城市热负荷种类 (3)根据用热时间规律分类 可分为季节性热负荷与全年性热负荷
采暖、供冷、通风的热负荷是季节性热负荷,其特 点是随室外空气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和太阳辐 射等气象条件而变化,其中室外温度起决定性作用 生活热水负荷与生产负荷属于全年性热负荷。生产 热负荷主要与生产性质、生产规模、生产工艺、用 热设备数量有关;生活热水负荷主要由使用人数和 用热状况(如同时率)有关,而与室外气象条件关 系不大
7.1.2城市热负荷预测与计算
二、热负荷计算的公式与参数 (1)采暖通风热负荷的计算 由于冬季室内与室外空气温度不同,通过房 屋的围护结构使房间产生了热损失。在一定 室温下,室外温度越低,房间的热损失越大 需要由供暖设备向房间补充与热损失相等的 热量 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每小时需要补充的 热量称为采暖热负荷。对于住宅建筑,所需 要采暖热负荷等于围护层的热损失
供热管网的布置,首先满足使用上的要求, 其次要尽量缩短管线长度,以节省投资 应根据热源布局、热负荷分布和管线敷设条 件等情况,按全面规划、远近结合的原则, 作出分期建设的安排
7.3.2城市供热管网的布置
一、供热管网的平面布置 主要干管应靠近大型用户和热负荷集中的地区 供热管道应尽量避开主要交通干道和繁华街道 供热管道统称敷设在道路的一边或者人行道下 面 穿越河流时,可随桥架设或者单独设置管桥, 或者虹吸穿过河底 热网与其他管线之间应有必要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