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省怀远县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安徽省怀远县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怀远三中2012至2013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 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被古代统治者看做“立国之本”的是:
A农业 B手工业 C畜牧业 D 商业
2.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以下农作物最早由中国培植的是:
① 粟②小麦③玉米④水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下列农具最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A.骨耜B.石犁C.铁犁犁冠 D.耧车
4.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司马耕,字子牛。

冉耕是鲁人,
司马耕是宋人。

这能够作为下列哪个结论的证据
A.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 B.春秋时期已经出现铁制农具
C.战国时期已经出现牛耕 D.战国时期已经出现铁制农具
5.下列图片所示之物是近代条播机雏形的是
6.右图为《新疆坎儿井示意图》,其修建技术主要得
益于下列哪一水利工程的发明的技术
A.都江堰B.漕渠
C.白渠D.龙首渠
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反映的农业生产方式
A.小农经济B.手工工场C.商品经济D.精耕细作
8.“湿耕泽锄,不如归去”,“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这种言语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什么优良传统?
A.男耕女织
B.精耕细作
C.自给自足
D.小农经济
9.以下图片依次是在一座古墓中发现的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瓷和珐琅彩。

请判断这座墓葬的形成时间应不早于:
A.魏晋 B.隋唐 C.宋代 D.清代
10.《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这直接反映了唐朝城市
A.商品经济的繁荣B.居民区和商业区严格分开
C.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D.对外贸易活动频繁
11.北宋画家张择端能作出名画《清明上河图》的主要背景是
A.北宋开封商业繁荣
B.北宋政治清明学
C.北宋交通发达学
D.北宋重视艺术
12.“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这则史料最有可能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时期
商业繁荣的景象
A.商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13.在我国古代的商业活动中,出现了最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下列市镇中不属于四大商业名镇的是
A. 汉口镇
B. 佛山镇
C. 平遥镇
D. 朱仙镇
14.明清时期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这一历史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②统治者重视商业的发展
③徽商、晋商等商帮的形成④中外贸易交流频繁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范蠡、吕不韦等影响各国政局的大商人。

这反映出
A.官府控制商业B.西周宗法制瓦解
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D.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形成
16.长途携带钱币在古代很不方便,唐朝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
A.设立邸店 B.建立柜坊C.使用“飞钱” D.发行“交子”
17.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于我国的
A.汉朝 B.唐朝C.宋朝 D.明朝
18.伴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外贸易的主要路线由陆路逐渐转移到海陆。

被誉为当时世
界第一大港的是在
A.唐朝 B.两宋C.元朝 D.明清
19.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不.包括
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C.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D.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20.封建土地私有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A.鲁国初税亩B.商鞅变法
C.均田制的推行D.“鱼鳞图册”的出现
21.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此后的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了这一政策。

其根本的目的是A.保护小农经济 B.抑制商业发展
C.征派赋役和征收地租 D.巩固封建统治
22.迪亚士曾说:“(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
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

”这直接反映出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
A.寻求黄金 B.证实地圆学说 C.到达东方 D.传播天主教
23.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这一“雏形”的中心是在:
A.亚洲B.欧洲 C.西欧 D.美洲
24.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
整体。

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出发地是右图中的
A B C D
25.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从政治上来说是
由于
A.两国的国王都有海外扩张野心
B.两国的封建势力都很衰落
C.其他欧洲国家都处于分裂状态
D.两国都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二、主观题(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20分)
材料一
图一牛耕画像石图二曲辕犁
(1)图一的耕作技术与耦梨相比,突出进步表现在何处?曲辕犁出现在哪个朝代?(4分)
(2)相对于图一的耕作技术,图二曲辕犁的进步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其出现的意义是什么?(6分)
材料二《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

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中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合唱: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3)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6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生产方式产生的原因有哪些?(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缘海之人往往私下祝番,贸易香货,因诱蛮夷为盗。

命礼部严禁绝之,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其现有者限以三月销尽。

……申禁人民无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

---《明太祖实录》卷231 材料二(清代)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盗为非之患。

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

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

……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蓝鼎元《鹿洲初集》卷三《论南洋事宜书》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明太祖实行“海禁”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概述清代实行“海禁”政策前后南洋的变化情况。

(不得照抄材料原文)(6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明清实行“海禁”政策的后果(4分)
28.阅读下面一幅14世纪前后欧洲的商路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8分)
请回答:
(1)在14世纪,如果你是意大利商人,你要到达中国广州的必经地是什么地方?到15世纪后,你有哪些新选择?(6分)
(2)达·伽马和迪亚士都是从里斯本出发的,行程都经过非洲西海岸,最终两人走了不同的路线。

推动他们远航的原因是什么?(8分)
(3)15世纪中国的郑和也曾远航过,郑和与同时代西方船队的远航有什么不同?(4分)
参考答案
1——5 ACCAD 6—10 DABDC 11—15ADCAC 16—20 CCCBB 21—25 DDCAD
26.(50分)
(1)图一的耕作技术与耦梨相比,突出进步表现在何处?曲辕犁出现在哪个朝代?(4分)节省劳动力。

唐朝
(2)相对于图一的耕作技术,图二曲辕犁的进步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其出现的意义是什么?(6分)
进步性: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

(3分)意义:标志着我国耕犁相当完善,
一直为后世沿用,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3分)
(3)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6分)生产方式:小农经济。

(2分)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6分)(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生产方式产生的原因有哪些?(4分)
原因:①铁犁牛耕等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4分)
27.(1)防止倭寇和海盗的侵扰(2分)
(2)海禁前,南洋地区,交流频繁,经济发展,社会安定。

(3分)
海禁后,南洋地区,交流受阻,经济疲软,社会不稳。

(3分)
(3)导致货物流通不畅,市场拓展受限,经济发展受阻,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中国逐步走向落后(4分)。

28.(1)必经之地是地中海。

新选择:经非洲西南岸,抵印度,再转到中国广州。

(6分)
(2)原因:①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社会根源是“寻金”热。

③直接原因是奥斯曼土耳其控制陆地商路,引起商业危机;④宗教根源是传播天主教的热情。

(8分)
(3)①目的不同:前者航海为宣扬国威;后者为追求财富。

②结果不同:前者未使国家富强,实行制度变革;后者积累大量财富,使国家一跃而成世界性大国。

(4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