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绘画艺术特征与思想差异
东西方美术史的发展,也对应着东西方思想文化
史的发展。
东西方的文化思脉是截然不同的:中国人讲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眼见为实,一切知识都是实用的,中国的社会思想体系以儒家文化为主导,偏重思考社会
人伦问题,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思想体系;而西方思想家
认为无用的学问才是大学问,西方人讲爱智、务虚、追问。
两者思想文化及思维模式截然不同,因此文化艺术
呈现形式也各不相同。
中国史前文明与西方史前文明的艺术表现形式相似,多是以简约、祭祀、图腾等为主的功能性表现形式,受前神学影响,型制基本偏重实用性,相对粗陋而简朴。
发展到战国时期,艺术作品表现形式还是以功能性为主,以尊卑等级高低来呈现它的精致和繁简程度。
随着佛教
在唐代兴起,这种新思想传入中国,它华彩纷呈,就连
道家儒家学说都被其影响和整顿,她与儒道文化一起,
在中国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儒释道文化格局。
中国人自此
重新思悟人生观、宇宙观,并展开追问,思考人与自然
的关系,以及对人的心灵感悟。
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
了解佛教就能了解中国文化艺术思想脉络,就能理解中
国文化大观和深入细致之处。
佛教思想下的文学作品一
定美在虚构,既要落实于现实又要高拔于现实,也叫浪
漫主义文学。
前有先秦屈原之《离骚》、汉朝儒客文人
之《汉赋》,但唐诗宋词抵达了最高峰。
中国唐诗宋词
美就美在意境、美在遐想、美在空灵。
一首诗词短短几
十个字,就能表现一幅动感的风景画。
其用字简练概括,都是受佛教意境高拔的影响。
此时的中国艺术创作,开
始呈现华彩纷呈的繁荣景象,艺术表现除了功能性外,
更多的为精神服务,“美”变得更纯粹。
如中国佛雕、
云岗石窟石雕、龙门石窟石雕,体量巨大、雕刻精美,
高度逼真,即为典型。
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绘画也影响极深,含
有高拔的文学性。
这种文学性在中国画中,表现为以含
蓄的手法体现理想化境界。
一幅好的绘画,讲空灵、讲
意境、讲玄妙、讲超然、讲境界——此等皆是佛教词汇;强调“气韵、神妙、苍润、补拙、超脱、齐辟、纵横、
淋漓、灵性、简洁、精谨、空灵”等;重感悟,富有文
学性、抽象性。
至此,中国绘画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
高度。
这个时期也涌现了大批著名画家,如董源、巨然、
顾恺之、展子虔、张萱、吴道子、韩干等。
他们在绘画
上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探索。
中国写意画也在这个时期兴起,各门各派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景象。
其实自唐以来各个时代的绘画表现形式也各有不同,他们都遵循一个画家的本性,即表现自我、“标新立异”,否则何来董其昌和石涛的“南北宗派”、“一画
之法”之说。
但中国传统绘画的学习方法,更多还是前
辈以口诀方式传承的。
比如中国画六法、六忌、六长、
二十四品等,并且每一条其中都包含详细的具体要领。
六法之一:“气韵生动”,六法之二:“骨法用笔”,
六法之三:“应物象形”,六法之四:“随类赋彩”,
六法之五:“经营位置”,六法之六:“传移模写”等
等不再赘述。
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画家代代传承的必背和
掌握的口诀。
从绘画发展重传承的理念来看,也就相应
缺少了些反叛意识。
因此中国传统绘画,到宋元达到顶
峰后再无明显发展高峰。
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符合中国
传统文化的类型。
与中国传统文化讲传承相对立的,是西方反
叛文化。
西方艺术与东方艺术的差异,主要从古希腊时
期开始,古希腊文化思绪趋向独立自由,对世界万物无
限追问,在这种不断的追问中产生了哲学。
而古希腊哲
学的萌芽又启示了整个西方艺术的发展,后来的西方艺术,只不过是古希腊哲学思绪的延展和迭代。
古希腊哲
学从追问世界本源到追问感知、追问语言的状态。
这种
状态形式逐步形成丰富的逻辑方法系统,如柏拉图理念论、欧几里得数论、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等。
对一切事
物怀疑、反思,再证明,探讨“知”与“在”等,追寻
虚假背后的真实,用辩证逻辑的方法处理艺术创作上的
理性问题,在艺术创作上建立思想模型。
这段时期在哲
学逻辑思考方式下呈现的艺术作品,造就了典型的西方
古典艺术,以别致的方式延续和发展,以形式美为最高
追求与共性,追求典雅精致,追求极致,追求艺术理想
主义。
中世纪欧洲哥特式教堂的建筑形式就是典型代表。
跨过西方黑暗中世纪,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西方世界率
先在这里进行了文艺复兴,后扩展到欧洲各国,16世纪达到顶峰。
复兴古希腊时期的哲学思脉,在哲科思想上
追究高级思辨逻辑,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发展进入新的
哲科时代,形成文艺科学繁荣新景象。
此时,对于绘画
颜料这种新材料的运用,使绘画艺术达到了一个全新的
高度,诞生了以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菲尔等为代表
的一大批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大师。
到18世纪,这种
文化艺术呈现形式同时流行于欧洲各国,形成一种新的
文化思潮和艺术倾向。
除了绘画材料,绘画方法如素描、透视、色彩、结构、比例等同时也在绘画和雕塑中得到
很好的运用,使得绘画及雕塑作品更加精美,宏大、庄严,更具有神韵而震撼心灵。
西方绘画艺术从文艺复兴
一直发展到18世纪末,与唐宋到明清的中国绘画艺术,形成东西方绘画艺术发展的两座高峰。
从18世纪开始,由于欧洲大批哲学家的诞生与涌现,建立和拓展了各种哲学观念、理论、主张与思脉。
这些
哲学思想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带动艺术家思维的展开,
不断出现新的绘画理念和表现形式。
19世纪初,它高度繁荣起来,主要原因是出现了艺术自由主义,艺术从此
脱离宗教、政治,成为自主事业,收获纯粹精神追求,
并将意义维系于“美”,成为一种独立的价值。
“为艺
术而艺术”成为艺术家的一种自我意识追求。
以毕沙罗、莫奈、马奈、西斯莱、雷洛阿等为代表,他们要求艺术
上的革新和创作自由,交流艺术见解,共同追求创新道路。
这是艺术自主思想的演变,利用新的造型、光谱、
透视模式进行绘画表现,转向独立审美的表现形式,更
重视作品本身价值的呈现,以及作品本身带给作者的愉
悦感。
“印象派”由此应运而生。
人人都说印象派使阴
影充满色彩,印象派画家将科学观拓展至绘画上并自我
反省。
紧跟其后的是“后印象派”,他们显然从哲学家
新观点中,领悟到绘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感性和理性、情绪和绘画、潜意识和显意识中找到自己想要的各种可
能性。
他们的理论和实践造就一种全新的艺术观念。
其
中以塞尚、高更和梵高等为代表,他们放弃了只追求色
彩的狭隘目标,而追求更丰富、更富有激情的主观表现。
后印象派使画面节奏与韵律,以及色的乐章,“尽精微
而致广大”。
又不满足于单纯追寻光和色,强调作品要
抒发艺术家的情感,开始把色彩造型形式化。
从浪漫主
义开始,到现代主义、观念主义,一体两面,必须服从
于形式自律。
艺术从技术性的考量,成为观念性的冒险,马蒂斯、毕加索等人的野兽派、立体派已然使绘画逐渐
服务于概念,并使其情绪化,被视为高度现代主义。
一八四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也随着坚船
利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
延续了几千年纯真的中国传统
文化,不得不呈现一种被迫接受的态度。
后来我们主动
学习西方文化、思想,包括绘画。
现当代我们的艺术观
念、观点、思维,以及学习方法与西方已几无差距。
就
油画这个画种而言,其进入中国不过百余年。
由于它的
丰富表现力,这个西方引进的外来画种一进入中国,就
让国人为之惊叹,大开眼界。
它的材料表现力强,画面
呈现效果独特,可塑性强,能够充分表现视觉物体和人
物复杂色彩层次而使之真实立体。
相比中国画的水性渲
染更显画面厚重丰富,已然形成与中国画并驾齐驱的两
大主要画种。
当今,中国画界、理论界普遍呼吁油画民
族化思路,这已经成为中国画家所思考的另一个重要话
题了。
我们将西方哲学理念作用在绘画上是必然的。
我们
现在知识获取的方法与途径,沿用的几乎都是所谓的西
方文化体系。
不得不承认,我们已经进入了全球化综合
文化时代。
照此发展下去的中国绘画,包括“中国画”、油画,及其它画种,一定承载着东西方文化思想融合态势。
只存在于地域文化类型与属性不同而已。
最后我想说的是,东西方文化构型撇开“进步论”,从本质上是没有好坏之分的。
其实不管时代怎样发展,
文化以何种属性存在,可以肯定的是,艺术永远与人类
相随,永远是人类精神价值的体现,是感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