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全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完全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7.3 完全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一、完全垄断的含义与条件(一)什么是完全垄断完全垄断,又称为垄断,是指整个行业的市场完全处于一家厂商所控制的状态,也就是一家厂商控制某种产品的市场。

在完全垄断的市场类型中,一个厂商就是整个行业,产品没有任何替代品。

在这种情况下,完全垄断企业就与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是一个价格接受者不同,是价格的制定者,它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自行决定产品产量和销售价格,并因此实现利润最大化。

垄断企业还可以根据获取利润的需要在不同销售条件下实行不同的价格,即实行差别价格策略。

(二)完全垄断形成的条件第一,政府借助于政权力量对某一行业进行完全垄断。

例如,许多国家政府对铁路、邮政、供水、供电等公用事业实行完全的垄断。

第二,政府特许的私人完全垄断。

例如英国历史上的东印度公司就由于英国政府的特许而垄断了对东方的贸易。

此外政府根据法律赋予某些产品生产的专利权,也会在一定时期内形成完全垄断。

第三,某些产品市场需求很小,只有一家厂商生产即可满足全部需求。

这样,某家厂商就很容易实行对这些产品的完全垄断。

第四,对资源、矿藏或技术的控制。

某些厂商控制了某些特殊的自然资源或矿藏,从而就能对用这些资源和矿藏生产的产品实行完全垄断。

厂商对生产某些产品的特殊技术的控制,比如对某种药品生产的配方控制会形成对该种药品生产进行独家经营的状态。

完全垄断和完全竞争相比,是另一种极端的市场类型。

在现实经济社会中,符合上述完全垄断条件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尽管完全垄断市场并不存在,但完全垄断模型是分析已出现在现实世界中的近似完全垄断现象,以及了解控制市场中某些垄断力量的有力工具。

二、完全垄断市场上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一)需求曲线在完全垄断市场上,一家厂商就是整个行业。

因此,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也就是一家厂商的需求曲线。

这时,需求曲线就是一条表明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二)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曲线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平均收益仍等于价格,因此,平均收益曲线AR 仍然与需求曲线d重合。

但是,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当销售量增加时,产品的价格会下降,从而边际收益减少,边际收益曲线MR就再也不与需求曲线重合了,而是位于需求曲线下方,而且,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的距离越来越大,表示边际收益比价格下降得更快。

这一点可以通过表7-2和图7-7中的资料加以说明。

这样,平均收益就不会等于边际收益(在完全竞争条件下P=AR=MR),而是平均收益大于边际收益。

表7-2 完全垄断市场上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关系分析表单位:个、元三、完全垄断市场上的短期均衡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仍然根据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MR=MC)的原则来决定产量,这种产量决定后,在短期内,厂商对产量调整也要受到限制,因为在短期内,产量调整同样要受到固定生产要素无法调整的限制。

这样,也可能出现产品供给大于需求或者供给小于需求的情况,当然也可能是供求相等。

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会有亏损;在供小于求的情况下,会有超额利润;供求相等时,则只有正常利润。

我们通过表7-3中的资料来说明完全垄断市场上产量、价格、总成本、总利润、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变动情况及其相互之间的数量关系。

从表中可以看出,当产品产量为5单位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总利润最大。

当产品产量大于7单位时,总利润为负数,发生亏损。

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对于亏损企业如何做出停止生产的决策,要看企业的总收益是否可以弥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总可变成本。

平衡、取得超额利润、亏损三种情况。

(一)实现盈亏平衡厂商的短期均衡图7-8中给出了某个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D (D=AR )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实现均衡的条件也是MR=MC ,这时的产品销售量为Q 0。

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基本原则,厂商向市场提供的产品销售量为Q 0,与市场需求相切于M 点,消费者可以接受的成交价格为P 0(P 0=SAC )。

由于该厂商的SAC 等于产品市场销售价格P 0,所以在产品销售量为Q 0时,产品销售总收入等于总成本,厂商实现了盈亏平衡,由此决定的均衡价格为P 0,均衡数量为Q 0。

(二)获得超额利润的厂商均衡在图7-9中,某垄断企业的边际收益曲线MR 和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 在产品销售量为Q 0时相交,Q 0与市场需求曲线D (D=AR )垂直相交于M 点,消费者可以接受的成交价格为P 0(P 0>SAC )。

由于该厂商的SAC 小于产品市场销售价格P 0,所以在产品销售量为Q 0时,产品销售总收入大于总成本(因为:TR=P 0**Q 0,TC=SAC*Q 0,TR >TC 。

),厂商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由此决定的厂商获得最大利润时的销售价格为P 0,销售数量为Q 0。

厂商获得的超额利润为图7-9中P 0MNP 1的面积。

(三)亏损厂商的短期均衡图7-10给出的是某个垄断厂商产品销售价格小于平均成本时的市场均衡状态。

由于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实现均衡的条件也是MR=MC ,这时的产品销售量为Q 0。

厂商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 在需求曲线D (D=AR )上方。

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基本原则,厂商向市场提供的产品销售量为Q 0,与市场需求相交于M 点,消费者可以接受的成交价格为P 0(P 0<SAC =。

由于该厂商的SAC 大于产品市场销售价格P 0,所以在产品销售量为Q 0时,产品销售总收入小于总成本,厂商经营出现了亏损,由此决定的均衡价格为P 0,均衡数量为Q 0。

厂商在销售量为Q 0 的亏损额为图7-10中P 0MNP 1的面积。

(四)垄断厂商生产规模的的调整根据图7-11,我们可以看出,在市场均衡数量为Q 0时,厂商处于亏损状态。

在这一产量水平上,厂商是否停止营业,不仅取决于SMC 和SAC 之间的对比,而且还要看SMC 和AVC 之间的对比。

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由于在完全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是价格的制定者,对于Q 0这一产量水平,厂商只要产品价格高于AVC 就可以继续生产,因为在这时厂商在补偿可变成本后,还能减少一部分固定成本的损失。

如果产品价格低于AVC ,就要停止营业了,因为这时厂商的销售收入不仅不能补偿固定成本,还要连可变成本也无法全部收回了。

所以在图7-11中的Q 0就是垄断厂商的停止营业点。

四、完全垄断市场上的长期均衡PP 0M SMC SAC D=AR MR0 Q 0 Q 图7-8 实现盈亏平衡的厂商均衡 NP 0 P SMC SAC MR D=ARMP 10 Q 0 Q 图7-10 亏损企业的厂商均衡 0 Q 0 QPP 0 P 1 SMC D=ARMR MNSAC 图7-9 获得超额利润的厂商均衡P P 1SAC A VCD=ARMR SMC N M P 0 0 Q 0 Q 图7-11 亏损厂商的经营规模调整在长期中,垄断厂商可以通过调节产量与价格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这时厂商均衡的条件是:MR=LMC 和MR=SMC ,即MR=LMC=SMC 。

可以用图7-12来说明这一点。

在图7-12中,假设垄断厂商现有设备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为SAC 1,为了赚得最大利润,他销售的产量是(MR 与SMC 1相交之点相应的)Q 1,销售价格为P 1。

因为在产量为Q 1时,SMC 1≠LMC ,所以这样的均衡是短期均衡,而不是长期均衡。

在长期内,他将扩大其厂房设备的规模,使产品产量增加。

厂商通过调整厂房设备增加产品产量,当产量增加到Q 2时,其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为SAC 2,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 2与MR 相交,销售价格为P 2,这时MR=LMC=SMC 2,实现了长期均衡。

完全垄断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MR=SMC ,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LMC=SMC 。

长期均衡与短期均衡的区别是,后者不要求长期边际成本LMC 与边际收益MR 相等,而前者则要求它们相等。

通过上述图形分析说明,在短期中,垄断厂商无法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因此不一定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但在长期中,厂商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因此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时就可以产生垄断利润。

由于垄断厂商是市场价格的决定者,在长期中,垄断厂商可以在渗透性定价策略与撇脂性定价策略之中进行选择,以使自己能够在所达到的产量规模上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五、完全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 (一)实行价格歧视的条件完全垄断厂商可以决定其产量和价格,因而为获得最大可能的垄断利润,可以通过歧视价格来增加其总收益。

所谓歧视价格,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不同的价格,或是对不同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相同的价格。

这种取价的方法不可能出现LAC LMCP P 1 P 2 SMC 1 SMC 2SAC 1SAC 2d(AR)MR0 Q 1 Q 2 Q 图7-12 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长期均衡示意图于完全竞争的市场,因为完全竞争市场的个别厂商的行为不能影响价格,而垄断者却可以做到。

实行歧视价格是为了获得垄断利润,要使歧视价格得以实行,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1、市场存在不完善性。

当市场不存在竞争,市场信息流动不畅,或者因为各种原因存在许多分割时,垄断者就可以利用这种方便条件进行价格歧视。

2、各个市场对同种产品的价格弹性不同。

这样垄断者就可以对需求弹性小的市场实行较高的价格,以获得垄断利润。

3、不同市场可以相互分离。

价格歧视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垄断厂商能否使它们面临的市场相互分离。

如果市场是一体化的,当垄断者对同一商品收取两种不同的价格时,以低价购买商品的消费者就可能会有可能转卖给高价消费者,这样价格歧视就难以实现。

比如航空公司对于旅游公司和公务人员索取不同的票价来增加收入。

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能够正确区分旅游人员和公务人员,如利用身份证明等。

相对而言,汽车和家用电器等制造业的产品由于转卖比较容易因而很难实行价格歧视,而劳务等不易转卖的商品则比较容易实行价格歧视。

(二)价格歧视的类型价格歧视有三种具体类型,现分别进行介绍。

1、一级价格歧视。

所谓一级价格歧视也称为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完全垄断厂商在销售其产品时,每个产品均以不同的价格出售以获得最大可能性收入。

根据效用理论,商品的价格是按边际效用的大小来确定的,对边际效用高的商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则高,反之则低。

可是商品的市场价格大都定在某一个价格水平上,并不会根据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取价。

这样,消费者根据其边际效用大小而愿意付出的价格总和同实际付出的价格总和之间便会出现差额,这就是所谓“消费者剩余”。

如图7-13所示。

消费者购买第一个单位的需求价格是7元,第二单位的价格是6元,……第6个单位的价格是2元。

可是一般市场上每个商品的价格均为2元。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根据其边际效用大小而愿意付出的价格总和同实际付出的价格总和之间的差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