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黄河的知识点[合集五篇]

地理黄河的知识点[合集五篇]

地理黄河的知识点[合集五篇]第一篇:地理黄河的知识点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也有称第二大河流)。

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

流域冬长夏短,冬夏温差悬殊,季节气温变化分明。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地理黄河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黄河简介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

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

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黄河历史变迁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

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

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

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

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

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大。

如内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为两支,北支为主流,走阴山脚下称为乌加河,南支即今黄河。

1850年西山嘴以北乌加河下游淤塞断流约15公里,南支遂成为主流,北支已成为后套灌区的退水渠。

龙门~潼关河道摆动也较大。

不过,这些河段演变对整个黄河发育来说影响不大。

黄河的河道变迁主要发生在下游。

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大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

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0多次。

黄河径流量一、实测年径流量1954年编制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时,在进行复查和插补的基础上,采用1919~1953年系列,计算陕县实测年径流量为412亿立方米。

1962年提出《黄河干支流各主要断面1919~1960年水量、沙量计算成果》,其中陕县站实测年径流量423.5亿立方米,秦厂站472.4亿立方米。

1975年黄委会规划办公室编制治黄规划时,采用1919~1975年56年系列,计算黄河干、支流各主要站的实测年径流,其中三门峡站实测年径流418.5亿立方米,花园口站469.8亿立方米。

1982年黄委会设计院又按1919年7月至1980年6月61年系列,三门峡站实测年经流量417.2亿立方米,花园口站466.4亿立方米。

二、天然年经流量1975年对黄河干、支流主要站的实测年径流量进行了还原,选用1919年7月至1975年6月56年系列,还原了引黄灌溉耗水量及大、中型水库调蓄水量,1976年提出,三门峡站天然年径流量498.4亿立方米,花园口站559.2亿立方米。

1986年提出《黄河水资源利用》报告。

根据黄河的实测情况,对年径流系列又进行了延长,采用1919年7月至1980年6月61年系列,通过还原,提出了黄河干支流主要站天然年径流量成果,其中三门峡站为503.8亿立方米,花园口站为563.4亿立方米。

三、年径流特性黄河流域年径流量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

因受大气环流的影响,降水量较少,而蒸发能力很强,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仅相当于降水总量的16.3%,产水系数很低。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但天然年径流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1%.居全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小于长江、珠江、松花江。

从流域年径流深等值线来看,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由南向北呈递减趋势。

大致西起吉迈,过积石山,到大夏河、洮河,沿渭河干流至汾河与沁河的分水岭一线以南,主要是山地,植被较好,年平均降水量大于600毫米,年径流深100~200毫米以上,是黄河流域水资源较丰沛的地区。

流域北部,经皋兰、海原、同心、定边到包头一线以北,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小于300毫米,年径流深在10毫米以下,是黄河流域水资源最贫乏的地区。

在以上两条线之间的广大黄土高原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为400~500毫米,年径流深只有25~50毫米,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

因受季风影响,黄河流域河川径流的季节性变化很大。

夏秋河水暴涨,容易泛滥成灾,冬春水量很小,又感水源匮乏,径流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

7~10月的汛期,干流及较大支流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60%左右,而每年3~6月份,径流量只占全年的10%~20%,黄河流域水资源年际变化也很悬殊,花园口站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580乙立方米,最大年径流可达938.66亿立方米(1964年7月~1965年6月),最小年径流仅273.52亿立方米(1928年7月~1929年6月),最大与最小年径流的比值为3.4。

黄河支流各站的径流年际变幅比干流还要大,最大与最小年径流的比值一般为5~12,干旱地区的中小支流甚至高达20以上。

黄河干流龙门以上各站年径流变差系数Cv值为0.22~0.23,龙门以下各站略有增大,三门峡、花园口两站的Cv值分别为0.23和0.24。

黄河较大支流的Cv值较高,一般为0.4~0.5。

从多年的实测资料来分析,黄河流域年径流还存在连续枯水段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长时段连续枯水,给水资源利用带来许多不利影响。

黄河挟带泥沙数量之多,居世界首位。

平均每年输入黄河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年平均含沙量37.8公斤每立方米,一些多沙支流洪峰含沙量高达300~500公斤每立方米,并且60%的水量和80%的泥沙都集中在每年的汛期。

黄河含沙量太大,增加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

地理黄河的知识点第二篇:地理知识点《非正式会谈》是2015年湖北卫视打造的一档全球文化相对论节目,由11个不同国家的青年和4个主持人围绕热点话题和青年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

[非”作为节目的核心,借用一个外交场合中正式而庄重的概念,实质上是非正式的诙谐态度和调侃精神,谈的是普通百姓喜爱的各种话题。

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青年才俊共聚一堂,就当下年轻人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展开积极讨论,通过对话寻求多元的解答,同时增进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

各种言论幽默好笑让人忍俊不禁。

[ 参加这个会议的,是来自全世界不同国家的10位青年,(图片介绍)他们代表着各自的文明。

在会谈中,各个文明和文化的碰撞产生火花,求同存异,消除误解和歧视,他们每一次的对话和讨论,都会对人类未来的文明生态产生深远影响。

节目中既有各种生动有趣的地理人文百科,也有时下热点话题,范围涵盖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民俗、文学、著名人物,同时也密切关照世界各国当今社会、经济、环境、教育等方方面面的现实状况。

节目将记录整个会谈的过程,展现世界各国不同文化、不同文明间的差异之处和共通之点,进而展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文明交流、融合、冲突和碰撞的广阔图景。

“非”作为节目的核心,借用了一个正式而庄重的概念,谈平民百姓喜爱的各种话题,增进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

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青年才俊,就当下年轻人关注的热点进行讨论,各种言论幽默好笑让人忍俊不禁,节目得到完美呈现,让观众感受意想不到的收获。

随着节目热播,几位外国嘉宾引起诸多关注。

埃及驻华大使馆文化处的官方微博也转发了埃及帅小伙穆小龙参与《非正式会谈》的消息,同时,穆小龙被埃及最大报《金字塔报》旗下杂志《半个世界》报道,引发埃及媒体及各国的关注。

据悉,穆小龙还将有望参加一档丝绸之路纪录片的拍摄。

来自伊朗的华波波由于之前就曾参加过某喜剧选秀节目并出演过电视剧《何以笙箫默》,具有很高人气。

近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波斯语部更是对华波波进行了采访报道,向伊朗观众详细介绍了这位在上海戏剧学院取得了博士学位的伊朗笑匠。

尽管当今的观众口味越来越挑剔,但是不管从网络上观众对于《非正式会谈》的评论,还是从外媒对《非正式会谈》的报道来看,看官们似乎还比较买账,深层次原因,可能是大家被各位嘉宾观点及背后深层文化碰撞的魅力吸引。

全球化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时代潮流,最初仅仅只是经济界和金融界中的一种现象,但是在今天,它的意义已经远远地超出了经济生活的范围之外,在人类生活的各种领域中都引起了一股强劲的冲击波。

尤其是文化全球化这一概念的出现,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森严壁垒发生了松动,一种建立在彼此尊重和相互平等基础之上的文化融合前景似乎已经隐约可见。

《非正式会谈》节目的播出就是给各国嘉宾一个公开表达自我、交流文化的平台,在这里,各国嘉宾求同存异、尊重彼此间的文化,节目在让观众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能走进各国的文化,推进了文化全球化。

[20]来自6大洲的外国代表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11位性格迥异的常驻外国代表齐聚《非正式会谈》,有来自亚洲的金韩一(韩国)、浅井悠佑(日本)、Steven Oo(缅甸),欧洲的田原皓(英国)、卷弗(俄罗斯),北美洲的左右(美国),南美洲的功必扬(阿根廷),大洋洲的贝乐泰(澳大利亚),非洲的穆小龙(埃及)、钱多多(尼日利亚)。

节目组向全球搜罗人才,一日代表更是覆盖了德国、瑞士、丹麦、马来西亚、巴西、印度、南非、加拿大等20多个大小国家和地区。

他们中有长腿颜控、中二骚年、鬼马甜心;也有亚裔时尚设计新星、国家媒体人、国际模特......各国代表尽情展示“忘吃药”的真性情,打破国界、种族、肤色的障碍,建立了浓浓的兄弟情,也让节目朝着文化无国界、价值多元化、心态包容化的方向发展。

85分钟的谈话节目网络播放量破2亿有细心的网友算了一笔账:“2亿次的播放量,乘以单集时长(按80分钟算),节目总播放时长约160亿分钟,相当于看了2000部日前最火电视剧《太阳的后裔》(单集按50分钟算,共16集)。

”85分钟一期,对于一个谈话类节目可谓是极限。

受限于场地和表现形式,要想在如此长的时间里持续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必须3-5分钟抛出一个点来提神,这无形中加剧了节目制作的难度。

即便是像《康熙来了》《奇葩说1》这样火得大红大紫的谈话节目,也都控制在每期45分钟。

40万字的特效字幕可出一本长篇小说“前期拍的爽,后期火葬场。

”相教于同类节目,《非正式会谈》的后期可谓走心满点,高频率的笑料、垒起高潮的神剪辑、懂观众的背景音乐,被粉丝亲切直呼:“后期是自己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