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狐狸分奶酪优秀教案(通用4篇)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2课《狐狸分奶酪》教学设计课题狐狸分奶酪单元第七单元学科语文年级二年级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学会认读12个生字,能够正确书8个汉字。
2.过程与方法:(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
(2)读懂故事中狐狸做了什么事。
能力目标1.熟悉课文脉络及描写的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理解词语,学会本课生字词的正确读法。
重点1.识字、写字。
2.能用关键词概括故事中的狐狸的品性。
难点1.读懂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懂得故事中狐狸做了什么事,并概括狐狸的品性。
学法问题学习教法师生互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觉得“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演示第2张幻灯片)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狐狸的童话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呢?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狐狸和小熊的课文——《狐狸分奶酪》。
(演示第3张幻灯片)狡猾、机智等。
想。
读课题《狐狸分奶酪》。
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切入主题。
让学生知道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一、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演示第4-7张幻灯片)(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始”的偏旁是“女”“第”的偏旁是“竹”“咬”的偏旁是“口”“急”的偏旁是“心”(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急”、“第”为例指导。
2.学习组词。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奶酪拌嘴掰开嚷嚷瞧了瞧仔细轮流公平二、精读领悟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什么事情?(演示第8张幻灯片)这篇课文讲的是(小熊兄弟俩)奶酪),不知道怎样分,(狐狸)看到了,帮兄弟俩分,结果掰开后由于大小不一,(狐狸)就在大的一块上(咬了一口),但另一块又大了一点;这样反反复复地咬,最后整块(奶酪)都被(狐狸)吃掉了。
2.课文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内容?(演示第9张幻灯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熊哥哥和熊弟弟捡到了一块奶酪,不知道怎样分。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狐狸给小熊兄弟俩分奶酪,最后把整块奶酪都吃掉了。
第三部分(第11自然段):狐狸说自己分得公平。
3.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故事是怎样发生的。
(演示第10-12张幻灯片)熊哥哥和熊弟弟在路上捡到了一块奶酪,高兴极了。
可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分这块奶酪,小哥儿俩开始拌起嘴来。
(1)谁捡到了什么?熊哥哥和熊弟弟在路上捡到了一块奶酪。
奶酪:是一种发酵的牛奶制品,其酸牛奶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发酵过程来制作的,也都含有可以保健的乳酸菌,但是奶酪的浓度比酸奶更高,近似固体食物,营养价值也因此更加丰富。
每公斤奶酪制品都是由10公斤的牛奶浓缩而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脂肪、磷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是纯天然的食品。
(2)捡到了奶酪他们是什么心情呢?(3)既然这么开心,为什么开始拌嘴呢?他们不知道怎么分。
(4)同学们,你们觉得应该怎样分呢?从中间分开;一人吃一口。
4.在小哥俩拌嘴的时候,谁过来了?(演示第13-24张幻灯片)他是怎样过来的呢?(1)同学们,你们觉得狐狸跑过来想干什么呢?吃小熊兄弟的奶酪。
下面我们看看狐狸是怎样说的?小家伙们,你们吵什么呀?“小家伙们”指的是谁?(2)小熊兄弟是怎样回答的?我们有块奶酪,不知道该怎么分?(3)这时候,狐狸又是怎样说的呢?“这事好办,我来帮你们分吧!”狐狸笑了笑,把奶酪拿过来掰成了两半。
同学们,你们觉得狐狸会有这么好心吗?他帮小熊兄弟分奶酪是为了什么呢?从哪可以看出来?“笑了笑”说明了什么?狐狸终于有机会拿到奶酪了,心里高兴。
狐狸是怎样给兄弟俩分的?(4)他分得怎么样呢?“你分得不匀!”小哥儿俩嚷着,“那半块大一点儿。
”这说明了什么?(5)狐狸是怎样做的呢?狐狸仔细瞧了瞧掰开的奶酪,说:“真的,这半块是大一点儿。
你们别急,看我的——”说着便在大的这半块上咬了一口。
文中的破折号是什么作用?狐狸这样分,这样做,说明了什么?(6)狐狸咬了一口之后又出现了什么问题?没被咬的那半块奶酪又要大一些。
课文是怎样说的?“可是现在没咬过的那半块又大了一点儿!”两只小熊又嚷了起来。
同学们,你们想,两只小熊总是这样争论不休,狐狸接下来会怎样做呢?还会像刚才一样,把大一点的奶酪咬掉一口。
如果总是用“咬一口”这样的方法来分,你们觉得到最后能分得公平吗?会怎样呢?不能。
整块奶酪会被狐狸吃光。
课文是怎样说的?于是,狐狸在那半块上又咬了一口,结果第一个半块又大了点儿。
狐狸就这样不停地咬着两个半块奶酪。
咬着咬着,奶酪全被他吃光了,一点儿也没剩下。
(7)同学们,你们觉得狐狸是真心要帮兄弟俩分奶酪吗?不是。
它是为了能够吃掉兄弟俩的奶酪。
(8)奶酪被狐狸吃光了,兄弟俩什么反应呢?课文是怎样说的?“你可真会分!”两只小熊生气了,“整块奶酪都被你吃光了!”这句话中的两个感叹号有什么作用?充分说明两只小熊对狐狸分奶酪的方法的不满意。
5.狐狸听到两只小熊的抱怨后,是怎样说的?(演示第25、26张幻灯片)“小熊,我分得可公平啦!”狐狸笑着说,“你们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
”(1)同学们,你们觉得狐狸分得公平吗?(2)狐狸这样说,说明了狐狸具有什么样的品性?说明了狐狸的狡猾,吃了别人的东西还无理狡辩。
从哪里可以看出狐狸的狡猾来?6.同学们,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让狐狸可以把小熊的奶酪都吃掉了呢?(演示第27、28张幻灯片)小熊兄弟俩的不团结,让狐狸有机会吃掉了他们的奶酪。
(1)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做呢?作为熊哥哥,我要让着弟弟,让弟弟多吃一些;作为熊弟弟,我要学孔融让梨,让哥哥多吃些。
(2)同学们,学了这个小故事,你们觉得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应该怎样做呢?大家一起说说吧!学会相互礼让,团结互助。
三、归纳总结(演示第29张幻灯片)1.《狐狸分奶酪》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狐狸分奶酪》的故事告诉我们: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互相谦让,否则,就会让不怀好意的人偷走自己的果实。
四、课堂练习(演示第30、31张幻灯片)1.我会扩词。
始(开始)(始终)吵(吵架)(争吵)咬(咬牙)(咬开)2.读一读。
开始起始始终帮忙帮助帮手方便便利轻便工整整体完整五、作业布置(演示第32张幻灯片)1.带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习题。
高兴极了。
狐狸。
跑过来。
小熊兄弟。
不会。
吃奶酪。
笑了笑。
掰成了两半。
兄弟俩对狐狸分的不满意。
说明狐狸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狐狸的狡猾。
生气。
不公平。
笑着。
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中识记生字。
让学生明白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
让学生学会划分层次。
认识奶酪。
体会小熊兄弟捡到奶酪时的心情。
体会狐狸的狡猾。
让学生感受狐狸分奶酪的过程。
想象交流。
拓展思维。
体会狐狸的狡猾、无礼。
思维拓展。
让生学会归纳总结课文内容及其所蕴含的道理。
课堂小结《狐狸分奶酪》这篇课文讲述了两块奶酪,因无法平分而争吵,最终被前来帮忙分奶酪的狐狸吃了个精光的故事。
这篇短文讽刺了狐狸的阴险狡猾,也告诉人们:同伴之间不要斤斤计较,要互相谦让,否则会失去更多。
板书设计狐狸分奶酪教学反思《狐狸分奶酪》事,讲的是狐狸为两只小熊分奶酪,结果把奶酪吃得一点儿也不剩的故事。
讲授课文时,我以“狐狸给两只小熊分了几次奶酪?”“每一次分奶酪的结果是什么?”导入课文的研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把握主体内容。
在授课过程中,我通过不断地发问,引导学生寻找答案,在学生们畅所欲言后,文章的哲理也就水到渠成地被找到了。
最后引导学生拓展想象:如果让你来为两只小熊分奶酪,你会怎么分呢?这样既增强了学习趣味性,又能让学生更深入地感知本文的寓意。
及时反思,总结收获,发现不足。
大家好,我今天利用《狐狸分奶酪》这一课,跟大家说一说我对教材的理解,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时间控制2分钟)《狐狸分奶酪》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以童话故事为主题展开。
《狐狸分奶酪》是一篇讲读课文,匈牙利的民间故事,讲的是两只小熊捡到一块奶酪,狐狸趁他们拌嘴时提议帮他们分奶酪。
在分奶酪的过程中,狐狸故意分配不均,最后,一整块奶酪都被狐狸吃光了。
课文虽然情节简单,却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给人很深的启迪。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既有的知识水平,结合本组教材的训练点及课文的内容,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1、认识“酪、捡”等12个生字,会写“奶、始”等8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拓展词语“开始、起始”等词语本课的重点、难点为: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难点:对狐狸的说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时间:根据课文内容需要,将安排2个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公熊大熊二和文写作基础熊大熊二和狐狸的头饰二、说教法和学法(时间控制1分钟)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结合二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范读,分角色读、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时间控制4分钟)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一课时1、谈话导入,揭开课题。
本单元的第一课是《狐假虎威》,所以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导入新课,可以最快的将学生带入到课堂中。
随后揭开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开课读书永远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示范朗读可以给孩子正确的第一印象。
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播放朗诵范读,让学生看着课本,听准字音。
然后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事情,一次让孩子们对课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我们班孩子喜欢听我读故事,所以借此我就会跟孩子们提出条件,只要过了字词关,李老师就给你们绘声绘色地读这个小故事,然后进入第三环节识字。
3、认识生字,拓展词语。
利用音节、图片、组词等相结合的方法出示课件,让孩子们对每一个字有一个认识。
然后是三个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来过关生字(砸金蛋、摘苹果、猴子过河)。
再读生字组成的词语,三人小组互查,排火车抽查。
把词语当中的“开始、整块、帮忙”摘出来,引入课后第三题,拓展词语。
一字组多词,意思不相同。
引入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
4、练习写字。
出示本课需要会写的八个生字“奶、始、吵、仔、急、咬、第、公”,学生观察,归类:左右结构、上下结构。
重点教授“奶”“第”。
学生在课本上,描红一个,仿写两个。
5、总结,教师范读。
第二课时1、借助旧知识,引入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