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税收基础课件——概述

税收基础课件——概述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税收概念及内涵
一、税收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了向社会提供公共品,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二、税收概念的内涵
●税收分配的目的是提供公共品
●税收的形式特征
●强制性: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政治权力
●无偿性:国家不承担将所征税款直接返还给纳税人的义务
●固定性:国家征税之前必须将征税规范、标准等固定下来
●税收分配的对象是社会剩余产品
第一节思考:
●什么是税收?
●怎样理解税收的“三性”?
第二节税收制度概念及构成要素
一、税收制度的概念
传统概念:税收制度是国家的各种税收法令、征收管理办法和税收管理体制的总称,是国家征税和纳税人纳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

现代概念:税收制度形成多种税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税收体系。

二、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税收制度的核心是税法。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集中体现在税法上。

1、征税对象(也称课税对象、征税客体)是最基本的税制要素。

指对什么征税,是征税的目的物。

征税对象质的规定体现在税目、征税范围方面;征税对象量的规定体现在税基、计税依据上。

2、纳税人(全称纳税义务人,也称纳税主体)
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

纳税人与负税人不是一个概念。

3、税率指税额与税基的比率。

是税制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

税率形式包括: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

1)比例税率:不论税基增减,始终保持固定百分比形式的税率。

又可进一步分为统一比率税率和差别比例税率。

2)定额税率:按课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规定的固定税额。

3)累进税率:随税基的扩大,税率相应上升的税率形式。

●全额累进税率:按最高边际税率计算税额。

●超额累进税率:分别按各等级适用相对税率计算税额。

●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简易与结果的不合理。

例:某人收入101
●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复杂与结果的相对合理性。

●速算扣除数: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与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税额之间的差数。

在税率表上是常数。

三种税率形式比较
●比例税率,体现等比负担政策,征税后纳税人收入差距不变。

●累进税率,体现累进负担政策,征税后纳税人收入差距缩小。

●定额税率,体现等量负担政策,征税后纳税人收入差距有可能扩大。

4、纳税环节:征税对象在运动过程中缴纳税款的环节。

5、纳税期限:计交税款的期间。

纳税期限与交纳期限不是一个概念。

6、减免与加征:是税率的延伸。

几个概念:起征点、免征额
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差异
第二节思考:
●几种税率形式的比较。

●什么是速算扣除数?
●简析减免税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

第三节税收分类
税收分类是对税收制度及组成税制的税种进行归并,以分出不同类别。

一、单一税制与复合税制
这是对税收制度分类的最常用标准。

我国和绝大部分国家
均采用复合税制。

二、以税收收入归属划分,可将税种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

各国典型的中央税为关税。

我国中央税还有消费税。

我国典型的共享税有: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易税。

三、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可将税种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价内税:税收是价格的内含。

典型公式:
价格=成本+利润+税金
价外税:税收游离于价格之外。

四、以计税依据为标准,可将税种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从价税:计税依从金额。

从量税:计税依从数量、容积、体积、面积等其他标准。

五、以税收形态为标准,可将税种分为实物税与货币税。

六、以税负是否转嫁为标准,可将税种分为直接税与间接税。

直接税由纳税人直接负担,不易转嫁。

间接税可以转嫁。

七、以征税对象性质为标准,可将税种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受益税、特定行为税。

第三节思考:
⏹与单一税制相比,复税制有什么优点?
⏹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的划分,与税务机构的划分有什么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