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教学设计
成都列五中学彭玲颖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学生探究品读文中奥楚蔑洛夫对小猎狗和赫留金六次不同态度和语言,分析这
些语言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2、通过讨论了解奥楚蔑洛夫性格的成因,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
二、学法引导
1、速读课文,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进行复述,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2、在了解文章写作背景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刻画“变色龙”这个形象,其目的是表现沙皇
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及难点
培养学生能用个性化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精神实质的能力。
2、疑点
围绕“小狗的主人是谁”的问题,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发生了几次变化,为何会有这些变化?作者主要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3、解决办法
教学时要适当介绍背景,加深学生对沙俄腐朽黑暗统治的认识,组织学生讨论研究小说是怎样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刻画人物的形象的。
四、课时安排
2课时(本堂为第一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速读文章,复述故事情节
2、根据情节,学生分角色扮演小说人物。
七、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在屏幕上展示一组自然界中的变色龙图片。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中的这种动物,发现它具有什么特点吗?
(生:它会随着周围环境的不同而变换不同的肤色。
)
2、引入
师:不错,这种动物是蜥蜴的一种,俗称“变色龙”。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小说题目就叫“变色龙”,可它不是自然界中的动物,而是社会生活中的人,是谁呢?(生:奥楚蔑洛夫)准确的称呼应该是奥楚蔑洛夫警官。
为什么把奥楚蔑洛夫警官称为“变色龙”呢?请位同学谈谈你在读了这篇小说后的看法。
3、快速阅读,梳理情节,感知内容。
师:课前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了这篇小说,下面再给大家2分钟时间迅速浏览,注意把握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情节。
然后请同学来复述这个故事。
(学生阅读时,老师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观察、发现)
4、请学生按照情节提纲复述故事情节。
师:大家浏览完文章,请根据屏幕上给的情节提纲来复述这个故事。
情节提纲:
第一部分(1—5段)故事的开端:写警官奥楚蔑洛夫碰上一个“案子”——狗咬人事件。
第二部分(6—27段)故事的发展和高潮:写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的经过。
第三部分(28—29段)故事的结局:写奥楚蔑洛夫审理“案子”结束,小狗被带走,赫留金受到讪笑和恐吓。
(老师在听学生复述时根据情况补充)
(二)探究赏析
1、学生课堂即兴表演
师:从刚才同学的复述中,我们可以得知奥楚蔑洛夫警官遇到的这个狗咬人“案件”是个小案子,可是这样一个小案子,奥楚蔑洛夫警官处理得却不同一般。
怎么个不同一般呢?请我们的同学重现一下这位警官处理“案件”的过程吧!
请学生分角色扮演小说中的人物:奥楚蔑洛夫警官、赫留金、巡警、普洛诃尔
录音朗读1—5自然段,学生表演在讲台位置,去掉11—13自然段。
2、围绕“小狗的主人到底是谁”,奥楚蔑洛夫警官作了几次判定,根据分别是什么。
师:表演很精彩。
请问奥楚蔑洛夫警官(指扮演者),刚才你在审理这个案子时,我们看到你对小狗以及赫留金的态度在不断地改变,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不清楚狗的主人是谁。
师:那么最后终于弄明白狗的主人是谁了,也就结案了,是吧?!(是)
师:因不清楚一条白色小猎狗的主人是谁,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反反复复。
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对小猎狗的不同称呼,警官作的判定以及判定的根据。
(抓住关键的词句)
师:这个图表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奥楚蔑洛夫的变化以及他变化的理由。
但是请我们的同学注意,在这不断的变化中,奥楚蔑洛夫警官始终有他不变的地方,大家发现了吗?(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引导学生回答)
不变的地方就是:始终在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3、判断奥楚蔑洛夫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师:这样的奥楚蔑洛夫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生: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反复无常、趋炎附势
4、个性化语言赏析
师:通过语言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是《变色龙》这篇小说最突出的地方,请你选择你认为作者写得最精彩的地方进行赏析,待会儿我们大家一起来交流交流。
例句:
(1)“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不错……这是谁家的狗?我绝不轻易……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
”
这段文字写的是奥楚蔑洛夫听了赫留金的诉说之后的神态和诺言。
这时他不知是谁家的狗,从严厉、咳、绝不轻易等词语来看,他是准备借这个案子来“大耍威风”。
(2)“去调查一下,这是谁的狗,打个报告上来!这条狗呢,把它弄死好了。
马上去办,别拖!”
明明是只有一个跟班的小警官,听口气好像不知手下有多少人;明明是街头巷尾常发生的事件,“却要打个报告上来”。
还要加上“马上去办,别拖!”仿佛是一个大官似的,真是“官气十足”。
(3)“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
”
“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刚刚肯定赫留金“受了害”,马上又说:“怪你自己不好”,可见“见风使舵”速度之快。
(4)“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他是上这儿来住一阵就走吗?”
拼命地套近乎,拍马讨好,“洋溢”“温情”,趋炎附势之情溢于言表。
(5)“……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用“你”和小狗直接对话,打着哈哈学狗叫去逗狗,卑劣无耻之态跃然纸上。
(三)深化总结
师:大家赏析了这么些经典的语段,都在说明奥楚蔑洛夫是个善变的人,是个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反复无常、趋炎附势的人,这也正是称奥楚蔑洛夫为“变色龙”的原因。
作为一个警官,作为正义的化身,法律的代表,奥楚蔑洛夫本应该是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的,又为什么会成为媚上欺下的“变色龙”呢?
(由学生自由发言)
介绍背景:
本文写于1884年,这是俄国历史上最反动、最黑暗的时期。
沙皇政府为了维护自己即将崩溃的政权,一方面强化警察和军队的镇压,一方面也搞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统治蒙上一层“法制”的面纱。
这时的警察不再是过去随意挥舞拳头的警棍,而是打着法制的官腔,专干媚上欺下勾当的走狗。
总结:
奥楚蔑洛夫就是这个专制统治机器上的一根链条,一方面,他拼命维护自己所服务的这个阶级的利益,奴颜媚骨,因为只有这个阶级处于运转状态,才能带给他好处;另一方面,他仗着自己是统治阶级的跟班,欺压老百姓。
这种丑陋的两面三刀的人物,是只有在象沙皇专制统治即将崩溃的这种特定的历史社会环境下才会产生的。
黑暗腐败的专制社会打造出了畸形的“变色龙”。
因此,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他的语言也是具有个性化的,没有谁能有他那样的语言。
小说取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作者往往通过刻画人物反映社会现象。
契诃夫塑造的奥楚蔑洛夫是当时那个社会警察统治的化身,而他根本的目的却是为了揭露这背后的沙皇统治的反动与专制。
因此,我们的同学在阅读小说时除了欣赏精彩的语言,还要学会思考背后的深刻含义。
(四)拓展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