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二)语文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21分)(一)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举行。
30日晚,因突遭法租界巡捕搜查,会议被迫中止。
8月2日上午,中共一大代表们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小城嘉兴,在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会议。
会议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jué()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由此,中国革命渐成星火燎原之势,中华民族的命运得以改写。
这条小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也因此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
(1)jué()(2)载()1.阅读文段(一),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2分)(二)秀水泱泱,当年南湖的那条游船早已不复存在;岁月流转,“红船精神”却伴随着中国革命的历程薪火相传。
一百多年来,正是凭借着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凭借着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凭借着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外敌入侵时顽强抗争,在山河破碎时浴血奋战,在一穷二白时发愤图强,在改革发展中与时俱进,让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一百多年来,这条小小的红船穿越激流险滩,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探索中不断强大,在血与火的战争洗礼中不断成长。
今天,它已变成一艘巍巍巨轮,在新时代的征程上领航中国,行稳致远。
2.解释文段(二)中加点的词语。
(2分)(1)泱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洗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上两个文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
(3分)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4.文段(二)中的画线句表述有些问题。
下面对该句错误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缺少主语B.主谓搭配不当C.语序错误D.一面对两面5.拟将下面的一副对联作为以上两段文字的小标题,请根据内容对应选择最恰当的句子,将下联补充完整。
(2分)上联:红船虽小,播下革命火种下联:薪火不断,_____________①一路坎坷前行②不畏风雨兼程③照亮奋斗航程④书写百年历史(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追寻心中的理想,体现在很多古代诗文中:《诗经·秦风·蒹葭》中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的句子,写出主人公不畏艰险追寻“伊人”的执着;诸葛亮原本淡泊,在《出师表》中自称“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后来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驱驰效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拼将一死酬知己”的价值观与政治追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情怀;而杜甫的追寻,体现在《望岳》“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中,字里行间洋溢着壮志豪情……6.请根据文段(三)提供的信息,整理诗文,按要求填写相关的内容。
(10分)二、阅读(39分)(一)现代文阅读1(共3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小题。
【材料一】文物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文物修复对于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文物修复要尽量保留和还原文物原有信息,尽可能降低修复对文物价值的负面影响,因此文物修复人员在工作中需遵循一些重要原则。
文物修复要通过最小程度的介入来最大限度地维系文物的原本面貌,保留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实现延续现状、降低保护性破坏的目标,这就是“最小干预原则”。
“可逆性原则”也是文物保护中的重要原则,意思是修复中采取的措施都是可逆的,也就是将来可以使文物回到原始状态。
此外,还有“修旧如旧”原则,即增添上色、做旧等环节,使修复后的文物达到远观一致、近看有别的效果,最大限度满足观众参观学习的需求。
【材料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被用于文物修复,文物修复人员掌握了与文物修复相关的科学技术手段,发现了基于高科技的文物修复新方法。
X射线探伤技术是金属文物检测分析中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利用X 射线能够穿透金属材料的特性,可以了解文物的内部情况。
例如一件青铜簋(guǐ),仅凭肉眼无法判断其制作工艺以及底部是否有铭文。
经过X射线成像,可以看出簋底部有布局规则的小方块,这是铸造时支钉的位置,由此可知,其铸造工艺为整体铸造成型。
从X射线成像的放大图可以看出簋底部有铭文。
这样,文物修复人员就可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修复。
【材料三】2021年,《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正式发布。
这是我国文物行业第一个职业技能标准,将推动文物修复向社会开放,对文物事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15年,文博系统首次开展关于全国文物修复人员的调研。
参与调查的533家文博单位中,92%的单位认为文物修复人员配备不足。
参与调查的2207人,近5年人均每年修复馆藏文物约15件。
调研估算,全国文物保护修复人员缺口约为26000人。
因为①,同时②,所以③。
培养文物修复人才不仅需要完善高等院校专业设置,还需要在各级博物馆建立好“师承制”和“传帮带”等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人才快速成长。
文物修复人才的培养尤其需要重视文物修复基础知识的掌握。
《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有了十分明确的规定。
以“纺织品文物修复师”为例,要求必须掌握纺织材料、织物基本组织、服饰裁剪、织物染整工艺、纺织品清洁、手工缝纫等基础知识。
7.阅读材料一,下列没有遵循文物修复原则的一项是()。
(2分)A.“清青花碗”的修复:用可去除的白胶补配碗的缺口部分,然后对这部分进行找平、做色、上釉等,最大限度地维系其原本面貌。
B.“清花鸟罐”的修复:打磨去除瓷器与生俱来的不美观的窑裂,并给整个器物重新补色,重新上釉,做出让人感觉十分完美的修复效果。
C.“清紫檀椅”的修复:用可去除的鱼鳔胶粘好开裂部分,用近似的紫檀木补配缺失部分。
有些微小损伤部分不影响椅子结构,则保留原状。
D.古籍《春秋繁露》的修复:用仪器检测记录古籍的pH酸碱度、纸张厚度、古籍尺寸、色差等资料,补纸不补字,让古籍达到远观一致的效果。
8.根据下面的图表信息,结合上下文,填入材料三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①文物修复有了“职业标准”②急需修复的文物不多③培养文物修复师不能急于求成B.①文物修复人员严重不足②急需修复的文物不多③培养文物修复师不能急于求成C.①文物修复人员严重不足②待修复的文物极多③要重视文物修复人才的培养D.①文物修复有了“职业标准”②待修复的文物极多③要重视文物修复人才的培养9.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文物修复人员的基本素质包括: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3分,每空限填10个字以内)(二)现代文阅读II(共4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小题。
那一排钻天杨肖复兴①四十多年前,我家搬到北京陶然亭南,附近马路旁有一排新栽不久的钻天杨。
瘦弱的树后有两间同样瘦弱的小平房,这是一家小小的副食品商店,卖些油盐酱醋,同时兼管每天牛奶的发送。
②母亲那一阵子大病初愈,我给她订了牛奶。
由于每天到那里取奶,我和店里的售货员很熟。
其中一位很年轻,刚来不久。
她面容清秀,长得纤弱,快言快语。
熟了之后,她曾经不好意思地告诉我:没考上大学,家里非催着赶紧找工作,只好到这里上班了。
③知道我在中学里当老师,她让我帮她找一些高考复习资料,想明年接着考。
她又听说我爱看书,还写点儿东西在报刊上发表,就对我另眼相看。
④那时候,买麻酱要证,买香油要票,带鱼则只有过春节才有。
打香油的时候,都得用一个老式的长把儿小吊勺作为量器,盛满之后,通过漏斗倒进瓶里,手稍微抖搂一下,就会使盛进瓶里的香油的分量大不相同。
每次我去打香油,她都会满满打上来,动作麻利;每次我去买带鱼,她会把早挑好的宽一些的带鱼,从台子底下拿给我。
我感受到她的一番好意。
⑤除了书和杂志,我无以相报。
好在她爱看书,我就把看过的杂志和旧书借给她看。
她见到我就叫我肖老师,我管她叫小冯同学。
⑥她曾经悄悄地对我说,她不喜欢待在这么个小铺里卖一辈子香油麻酱和带鱼,告诉我她想复读,明年重新参加高考。
⑦1978年的夏天,我和她相互鼓励着,一起到木樨园中学参加高考。
记得考试的第一天,木樨园中学门口的人乌泱乌泱的,黑压压拥挤成一团。
高考放榜,我考上了,她没考上。
从此以后,她不再提高考的事了,老老实实在副食店上班。
⑧我读大学期间,很少回家,和她见面少了,几乎断了音讯。
⑨六年过后,正是文学复兴的时期,我家有很多杂志,把床铺底下挤得满满当当。
我便想起了这位小冯同学,她爱看书,把这些杂志送给她正好。
⑩我来到副食店,一眼就看见她坐在柜台里。
看见我进来,她忙走了出来,笑吟吟地叫我。
我这才注意到,她挺着个大肚子,小山包一样。
我把杂志给了她,说:“家里还有好多,你这样子不方便到我家去拿,待会儿我给你送来!”她一摆手说:“那哪儿行啊!那显得我的心多不诚呀!”便跟着我回家抱回好多本杂志,我只好帮她提着一大摞,护送她回到副食店,对她说:“这么沉,你怎么拿回家?”她说:“一会儿打电话,让孩子他爸来帮我扛回家。
这可是我们一家三口的宝贝呀!”说完,她又咯咯笑了起来。
那天告别时,她挺着大肚子,特意送我走出副食店。
正是四月开春的季节,路旁那一排钻天杨的枝头露出了鹅黄色的小叶子,迎风摇曳,格外明亮打眼。
在这里住了小九年,我似乎是第一次发现这钻天杨的小叶子这么清新,这么好看。
从那以后,我再没见过小冯同学。
前些日子,我参加一个会议,到一座宾馆报到。
宽阔的大厅里,从天而降的瀑布一般的吊灯晶光闪烁。
一位身穿藏蓝色职业西式裙装的女士,大老远挥着手臂径直走到我的面前,伸出手来笑吟吟地问我:“您是肖老师吧?我是小冯呀!”看我盯着她发愣,她补充道:“陶然亭南那个副食店的小冯,您忘了吗?”我忽然想起来了,但是,真的不敢认了,她个子高了些,也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
我对她说了这些感受,她咯咯笑了起来,说:“还年轻呢?明年就整六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