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1课时)【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13~16页,划出重要知识,规范完成导学案中预习导学的内容并熟记基础知识,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
2.在课堂上联系课本知识和学过的知识,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导学案合作探究内容:组长负责,拿出讨论结果,准备展示、点评。
3.及时整理展示,点评结果,规范完成导学案当堂巩固练习,改正完善并落实好导学案所有内容。
4.把导学案中自己的疑难问题和易忘、易出错的知识点以及解题方法规律,及时整理在典型题本上,多复习记忆。
【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周期系,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2.能用构造原理推出每一个周期的最多原子数目。
知道周期与非金属数目的关系3.进一步认识周期表中原子结构和位置、价态、元素数目等之间的关系4.知道外围电子排布和价电子层的涵义5.认识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6.知道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学习重点与难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5个区与族的关系【知识回顾】(必修2)1. 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的族是指2. ,叫做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必修2)中元素周期律主要体现在、、、等的周期性变化。
【预习导学】写出锂、钠、钾、铷、銫基态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和氦、氖、氩、氪、氙的电子排布式。
锂:氦:钠:氖:钾:氩:铷:氪:銫:氙:从中你能体会出什么来?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周期系:随着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递增,每到出现,就开始建立一个新的电子层,随后最外层上的电子逐渐增多,最后达到8个电子,出现。
然后又开始由碱金属到稀有气体,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元素周期系中的一个个周期。
可见,元素周期系的形成是[讨论与探究]请运用构造原理解释为什么周期系中每一周期里元素的数目并不总是一样多(分别是多少)?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请认真思考课本14~15页的6个科学探究!(1)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每周期具有元素的数目分别为第一周期结尾元素只有一个能级,个电子,所以电子排布跟其他周期不同(2)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列,①价电子层:②价电子:价电子层上的电子。
③每个纵列的价电子层的电子总数(填“相等”或“不相等”或不知道)(3)s区有个纵列,d区有个纵列,P区有个纵列;从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可以看出,s区、d 区、ds区的元素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容易失去最外层的及的d电子,呈现金属性,所以s 区、d区、ds区都是金属。
【归纳】S区元素价电子特征排布为,价电子数等于序数。
d区元素价电子排布特征为(n-1)d1~10ns1~2;价电子总数等于副族序数;ds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价电子总数等于所在的序数;p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价电子总数等于序数。
(4)元素周期表可分为族、族、族和族:从图1—16可知,副族元素(包括区和区的元素)介于s区元素(主要是元素)和区(主要是非金属元素)之间,处于由元素向元素过渡的区域,因此把副族元素又称为过渡元素。
区全是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主要集中区。
主族主要含区,副族主要含区,过渡元素主要含区(5)(为什么在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主要集中在右上角三角区内?)这是由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中性质递变规律决定的,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结果使元素周期表右上角三角区域的元素主要呈现出非金属性。
(6)由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线,处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缘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又能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因此,这些元素常被称为半金属或准金属。
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布在哪个横行,由什么决定?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在哪个列由什么决定?(分析周期表着重看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及价电子总数与族序数的联系。
)(1)原子核外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周期数=最大数(钯除外)46Pd [Kr]4d10,最大能层数是4,但是在第五周期。
(2)原子的决定元素所在的族;如:29Cu 3d104s1,10+1=11尾数是1所以,是IB。
总结: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原子结构以及递变规律的具体体现。
[认真阅读课本20页~21页科学史话]读了这段科学史话,你有什么感想?【巩固练习】()1.外围电子构型为4f75d16s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 四周期ⅦB族B 五周期ⅢB族C 六周期ⅦB族D 六周期ⅢB族()2.原子序数小于18的八种连号元素,它们单质的熔点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变化的趋势如右图所示。
图中X元素应属A ⅢA族B ⅣA族C ⅤA族D ⅥA族()3.某周期Ⅱ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同周期的Ⅲ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A 只有x+1B 可能是x+8或x+18C 可能是x+2D 可能是x+1或x+11或x+25()4.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A 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B P、S、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C 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D 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5. 外围电子构型为4f75d16s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第四周期ⅦB族B、第五周期ⅢB族C、第六周期ⅦB族D、第六周期ⅢB族()6. 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的ⅡA族元素。
下面关于镭的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化合物中呈+2价B.单质使水分解.放出氢气C.氢氧化物呈两性D. 碳酸盐难溶于水()7. 根据所学的电子排布规律及周期表判断,同周期的ⅡA和ⅢA之间的原子序数差不可能是A.1B.11C.25D.8() 8. R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的p能级电子数等于所有的能层s能级电子总数,则R是A. LiB.BeC. SD. Ar9.元素的分区和族(1) s 区: , 最后的电子填在上, 包括 , 属于活泼金属, 为碱金属和碱土金属;(2) p区:, 最后的电子填在上, 包括族元素, 为非金属和少数金属;(3) d区: , 最后的电子填在上, 包括族元素, 为过渡金属;(4) ds区: , (n-1)d全充满, 最后的电子填在上, 包括 , 过渡金属(d 和ds区金属合起来,为过渡金属);(5) f区: , 包括元素, 称为内过渡元素或内过渡系.10.下列元素是主族元素还是副族元素?第几周期?第几族?(1)1s2 2s2 2p6 3s2 3p5[(2)[Ar]3d10 4s111.由下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给出其原子的价电子层构型(1)第四周期第ⅥB族(2)第六周期第ⅡA族12. 已知某元素的原子序数是25,写出该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和电子排布图,并指出该元素的名称、符号以及所属的周期和族。
13. 已知某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ⅥA族。
试写出该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元素名称、符号和原子序数。
14.完成下表空白处【课堂小结】【学习反思】总结知识要点,构建知识体系;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明确改进措施。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2课时)【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16~18页,划出重要知识,规范完成导学案中预习导学的内容并熟记基础知识,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
2.在课堂上联系课本知识和学过的知识,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导学案合作探究内容:组长负责,拿出讨论结果,准备展示、点评。
3.及时整理展示,点评结果,规范完成导学案当堂巩固练习,改正完善并落实好导学案所有内容。
4.把导学案中自己的疑难问题和易忘、易出错的知识点以及解题方法规律,及时整理在典型题本上,多复习记忆。
【学习目标】1.掌握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记熟影响半径的两个因素,并能具体分析。
2.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3.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4.认识主族元素电离能的变化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学习重点与难点】1.原子半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2.电离能的涵义及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知识回顾】(必修2)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逐渐;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预习导学】二、元素周期律1、原子半径:(1)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半径的?我们怎样判断原子半径的大小?(2)〖探究〗观察课本17页图1-20,并思考17页的学与问: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应如何理解这种趋势?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应如何理解这种趋势?A、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的增加使原子核对电子的引力而带来原子半径减小的趋势增加电子后电子间斥力带来的趋势。
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增加,电子间的斥力使增大。
2、电离能:(1)什么是电离能?A、第一电离能I1:态电性基态原子失去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叫做第一电离能,通常叫电离能。
第一电离能越大,金属活动性越B、如何理解第二电离能I2、第三电离能I3、I4、I5……?同一元素的第二电离能第一电离能。
同一元素: I1 I2 I3 I4 I5……(2)递变规律请分析课本18页图1-21,思考: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有什么变化规律呢?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有什么变化规律呢?为什么Be的第一电离能大于B,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O,Mg的第一电离能大于Al,Z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Ga?第一电离能的大小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有什么关系?Be有价电子排布为,是全充满结构,比较稳定,而B的价电子排布为、比Be不稳定,因此失去第一个电子B比Be ,第一电离能小。
镁的第一电离能比铝的大,磷的第一电离能比硫的大,为什么呢?(3)电离能与性质认真思考课本18页的学与问![学与问1]、碱金属的电离能与金属活泼性有什么关系?第一电离能越小,越易电子,金属的就越强。
因此碱金属元素的越小,金属的活泼性就。
[学与问2]阅读分析课本18页表格数据:为什么原子的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这些数据与钠、镁、铝的化合价有什么关系?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用I1表示),从一价气态基态正离子中再失去一个电子所需消耗的能量叫做第二电离能(用I2表示),依次类推,可得到I3、I4、I5……同一种元素的逐级电离能的大小关系:即一个原子的逐级电离能是逐渐的。
这是因为随着电子的逐个失去,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越来越大,再要失去一个电子需克服的电性引力也越来越大,消耗的能量也越来越多。
Na的比小很多,电离能差值很大,说明失去第个电子比失去第二电子容易得多,所以Na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价离子;Mg的和相差不多,而比小很多,所以Mg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价离子;Al的I1、I2、I3相差不多,而比小很多,所以A1容易失去个电子形成价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