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归纳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化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归纳 新人教版选修3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归纳
二、知识归纳
(一)原子结构
1、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状态的描述--------电子云
S电子云:球形,一个轨道
P电子云:哑铃形,三个轨道(P x、P y、P z)
2、能层、能级、轨道
(1)能层
①符号:K、L、M、N、O、P、Q
②电子排布规律:各能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能8个;( 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能超过32个。

(2)能级
①符号:ns、np、nd、nf;各能级最多容纳电子数依次为:
②电子填入各能级的顺序:遵循能量最低原理(即构造原理)(见书6页)
1s→→6p
(能量:低高)
(3)轨道
① s、p、d、f的轨道数目依次为:
②电子填入轨道的规则: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
泡利原理:每个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个电子,且自旋方向。

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轨道,且自旋
方向 。

3、基态、激发态、光谱
(1)基态原子:只要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其能量处于 状态,这样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2)激发态:基态原子的电子从 能级跃迁到 能级,得到的原子就是激发态原子。

4
、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式----------有多种 (注意区别) (请以碳原子为例,填空)
碳原子结构示意图: 碳原子电子排布式:
碳原子简化的电子排布式:
碳原子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 碳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 练习:
(二)元素周期表
1、周期周期序数 = 原子的电子层
2、族主族
..序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最高正化合价
副族、八族的列序数=价电子数
(三)元素周期律
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第一电离能、电负性呈周期性变化
1、第一电离能
(1)定义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2)规律
一般来说,同周期,从左至右,第一电离能逐渐
特殊:Be B,Mg Al,N O,P S
同主族,从上至下,第一电离能逐渐
2、电负性
(1)定义电负性: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大小,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则对键合电子的越
(2)规律
一般来说,同周期,从左至右,电负性逐渐
同主族,从上至下,电负性逐渐
三、旧知识复习
1、粒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同周期,从左至右,原子半径由大到小
同主族,从上至下,原子半径由小到大
2、比较粒子半径的方法-------三看法
一看层数:(层数不同时)层多径大,如Na F, S2- Na+
二看序数: (层数相同时) 序小径大, 如Na S, S2- Cl- K+ Ca2+
三看电子数:(同种元素的粒子) 数大径大,如 Na Na+ Cl- Cl
3、元素的化合价
同周期的主族元素,ⅠA→ⅦA,最高正价依次从+1→+7,(一、二周期除外,O、F无正价)ⅣA→ⅦA,最低负价依次从-4→-1,
原子结构与化合价关系:最高正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
∣最低负价∣+ 最高正价=8
用相应化学式填写表格
4、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1)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①金属单质与水或者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越容易,则金属性越
②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越强,则金属性越
③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则金属性越
④金属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则金属性越
其中③、④可通过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表现,如:Zn+CuSO4==Cu+ZnSO4,
还原性:Zn>Cu或氧化性:Cu2+>Zn2+,可得出,金属性:Zn>Cu
(2)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①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应越容易,生成氢化物就越稳定,则非金属性越
②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指最高价含氧酸
......)酸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
③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
④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非金属性越
其中③、④可通过非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表现,如:Cl2 +Na2S==S↓ +2NaCl,氧化性: Cl2 >S或还原性:S2->Cl-,可得出,非金属性:Cl>S
5、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
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原子叫做核素。

例如:氢元素有三种核素(三种原子)1
1H(H)、2
1
H(D)、3
1
H(T),
同位素-----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原子)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如H、D、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