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论典型例题
20
4
故Y
~
B
⎛ ⎜⎝
3,
1 4
⎞ ⎟⎠
。
于是
C P{Y = 2} =
2⎛ 3 ⎜⎝
1 4
⎞2 ⎟⎠
⎛ ⎜⎝
3 4
⎞ ⎟⎠
=
9 64
。
注:本例既需要掌握二项分布的由来及其概率分布,还需掌握连续型随机变
量由密度函数求其在某个区间上的取值概率。 有离散也有连续,需要区分清楚,
掌握牢固,这是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解:(1)当 y > 0 时,
FY ( y) = P(Y
≤
y)
=
P
⎛ ⎜⎝
1 X
≤
y
⎞ ⎟⎠
=
P
⎛ ⎜⎝
1 X
≤
0
⎞ ⎟⎠
+
P
⎛ ⎜⎝
0
<
1 X
≤
y
⎞ ⎟⎠
当 y < 0 时,
=
P(X
<
0) +
⎛ P⎜
⎝
X
≥
1 y
⎞ ⎟ ⎠
=
FX
(0) +1−
FX
⎛ ⎜ ⎝
1 y
⎞ ⎟
;
⎠
FY ( y) =
P(Y
≤
X2 0
1
4
9
pk 0.1 0.3 0.3 0.3
注:对离散型随机变量,其函数的分布列的求法比较简单。只要从分布列定
义中包含的两部分:可能取值与对应概率出发,必定能求出。
另外,值得提醒的是,如果分布列中有未知参数,一定要通过分布列的性质
(一般是归一性的应用),将其求出,再进行其他计算。
例
5.设连续型随机变量 X
3
3
3
22
或
∫ ∫ ∫ P{X ≥ 1} = 3
+∞
1 f (x)dx =
3
1
1 0dx +
3
+∞ 1 e−(x−1)dx = 1 。
12
2
注:(1)的计算用到连续型随机变量分布函数的连续性,此类题目较多,例
如试确定常数 a , b, c , d 的值,使函数
⎧a , F (x) = ⎨⎪bx ln x + cx + d ,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例 1.设随机变量 X 的密度函数为ϕ(x) ,且ϕ(−x) = ϕ(x) 。 F(x) 是 X 的分
布函数,则对任意实数 a ,有
。
∫ ( A ) F (−a) = 1− aϕ(x)dx 0
(C ) F(−a) = F(a)
∫ ( B ) F (−a) = 1 − aϕ(x)dx
( A ) f1(x) + f 2 (x) 必为某一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
( B ) f1(x) f 2 (x) 必为某一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
( C ) F1(x) + F2 (x) 必为某一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 D ) F1(x) F2 (x) 必为某一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分析:显然这是考察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以及分布函数的性质及其构成要
以随机变量 X 的分布列为
X -1 0
1
2
3
pk 0.2 0.1 0.1 0.3 0.3
X 取值为-1,0,1,2,3 时,2 X −1取值为-1,0,1,3,5,从而 2 X −1的
分布列为
2 X −1 -1 0
1
3
5
pk 0.2 0.1 0.1 0.3 0.3
X 取值为-1,0,1,2,3 时, X 2 取值为 0,1,4,9,从而 X 2 的分布列为
例 4.已知随机变量 X 的分布列如下,求 2 X −1和 X 2 的分布列。
3
X -1 0
1
2
3
pk 2 p p
p
3p 3p
分析:显然这是离散型随机变量函数分布列的求解。 但求解前要先确定分
布列中的未知参数 p ,这可由分布列的性质(归一性)求解出来。
∞
解:由归一性,即 ∑ pk = 1,知 2 p + p + p + 3p + 3p = 1,从而得 p = 0.1。 所 k =1
,
f
2
(
x)
=
⎧1 , ⎨ ⎩0 ,
0 < x < 1, ,则对任何 其他.
1
∫ x ∈ (−∞ , + ∞) , f1(x) f 2 (x) ≡ 0 ,
+∞ −∞
f1(x) f 2 (x)dx = 0 ≠ 1 ,因此也应否定选项 B 。
综上分析,用排除法应选 D 。
注:进一步分析可知,若令 X = max( X 1 , X 2 ) ,而 X i ~ f i (x) , i = 1, 2 ,则 X 的
⎪⎩d ,
x < 1, 0 ≤ x ≤ e,
x>e
为一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这个问题中还要用到分布函数性质中两个重
要极限 F (+∞) = lim F (x) = 1 , F (−∞) = lim F (x) = 0 。
x→+∞
x→−∞
若题设条件给出的是密度函数,则要注意此时应用到密度函数的性质,而且
素。
解:首先可否定选项 A 与 C ,因
∫ ∫ ∫ +∞
−∞ [ f1(x) + f 2 (x)]dx =
+∞
−∞ f1(x)dx +
+∞ −∞
f 2 (x)dx
=
2
≠1,
F1(+∞) + F2 (+∞) = 1+1 = 2 ≠ 1。
对于选项
B
,若
f1(x)
=
⎧1 , ⎨ ⎩0 ,
−
2
< x < −1, 其他;
类似的例题很多,现列举几个如下,可自行练习: 一、某种型号器件的寿命 X (小时)具有以下的概率密度
f
(
x)
=
⎧1000
⎪ ⎨
x2
,
⎪⎩ 0,
x > 1000, 其他.
现有一大批此种器件(设各器件损坏与否相互独立),任取 5 只,问其中至少有
为随机变量 X 1 和 X 2 的分布函数,也应满足性质(3)。 由关系 a − b = 1即可验证 只有选项 A 满足。
例 3.设连续型随机变量 X 的分布函数为
⎧ Aex ,
F
(x)
=
⎪ ⎨
B,
⎪⎩1 − Ae−(x−1) ,
x<0 0≤ x <1
x ≥1
求:(1) A , B 的值;(2) X 的密度函数;(3) P{X ≥ 1}。 3
20 ( D ) F(−a) = 2F(a) −1
分析:利用分布函数、密度函数的性质,以及分布函数与密度函数的关系
解决问题。
∫ ∫ ∫ 解: F(−a) =
−
a
ϕ
(
x)dx
令x = − t
=
−
a ϕ(t)dt =
+∞ϕ(x)dx ,
−∞
+∞
a
∫ 而 +∞ϕ(x)dx = 1,所以 −∞
∫ ∫ ∫ ∫ 1 = −aϕ(x)dx + 0 ϕ(x)dx + aϕ(x)dx + +∞ϕ(x)dx
∫ 大部分题目用到其归一性,即 +∞ f (x)dx = 1。 −∞ 分布函数与概率分布之间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研究分布函数来
研究各种概率分布。 掌握分布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一般要学会做下列三类习题: ① 利用某些已知条件求出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或密度函数; ② 利用分布列或分布函数,求出某些事件的概率; ③ 利用分布列或密度函数,求出分布函数。
x)
=
⎧1 ⎪⎨π
,
⎪⎩ 0,
x
∈
⎡⎢⎣−
π 2
,
π 2
⎤ ⎥⎦
其他.
4
y = tan x 的反函数为 x = arctan y ,且
x′y
=
1 1+ y2
,从而由定理
2-4
得Y
的概
率密度为:
fY ( y) =
fX (h( y)) h′( y)
=1 1 π 1+ y2
=
π
1 (1+
y2
)
,
−∞ <
在区间
⎡⎢⎣−
π 2
,
π 2
⎤ ⎥⎦
上服
从均
匀分布
,随
机变
量
Y = tan X ,求Y 的概率密度。
分析:本例考查的是连续型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密度的计算,给出的函数是
正切函数,显然是处处可导、严格单调的函数,符合定理 2-4 的条件,从而应用
定理即可求出。
解:由题设知随机变量 X 的概率密度为
f
X
(
F (x) = aF1(x) − bF2 (x) 是某一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则下列给定的各组数值中应
取
。
( A )a = 3 , b = − 2 ( B )a = 2 , b = 2 ( C )a = − 1 , b = 3 ( D )a = 3 , b = 2
5
5
33
22
55
此例显然要考察的是作为某个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F(x) 需要满足的性质,
以Y
表示对
X
的三
次独立重复观察中事件{X < 1}出现的次数,则 P{Y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