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本研修课题申报书

校本研修课题申报书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能探索出新课标背景下,教师有效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的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以全新的课程理念和学术研究的理论为指导,提高教师解读学生和解读教材的能力,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使大批的教师迅速成长。带动一级、一组、乃至一校教育科研水平的发展。
阶 段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15.09—2015.10;
组建课题组,制定研究评审书
档案资料
张 莉
2

发现现象,找出方法。
档案资料
李筱舟
3

课题组人员培训交流
经验资料
张 莉
4

课题组人员理论学习
档案资料
王虎梅
5

归纳基本原则,使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经验汇编
张 莉
王虎梅
7
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总结报告
从课题组构成的各方面看,课题组有能力保证该课题的顺利的实施和完成。各成员均参加过县级以上不同形式的新课程改革和专业成长培训。单就年龄来说,正是做课题研究的最佳阶段,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科研水平,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知识、专业、热情、精力、能力的有力保障。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一)技术支持:我校拥有多媒体大教室1间、普通多媒体教室2间,以及宽带网的接入,拥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具备承担课题科研的硬件、软件条件,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二)组织保障:成立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参与研究教师的培训,提高研究能力。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为实验者提供业务进修的机会。具体表现:1、课题组吸收了各学科骨干教师力量的积极参与,对于课题的实施提供了各种保障。2、课题组成员人手有一台电脑,工作信息化,办公无纸化,并已创建了QQ组群,交流方便,随时随地均可交流,资料查询也方便。参研人员工作积极,团结协作,奋进创新。3、基于对生成课程理论与实践现状的了解;4、基于自身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经验的积累与反思;5、基于对小学学科生成课程研究的兴趣;6、基于导师的指导、学校教研力量及其氛围的支持和其他教师的帮助,学校已经有共同做课题研究的经历和经验;
(1)调查表明在教师备课的过程中,20%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研究学情,用80%的精力抄写教案,导致备课低效;网络的发达,让拿来主义成为教师惯用的做法;对于备课,我们只是在开展教研活动时、公开课教学时才不断的去磨课、修订,追求所谓的有效。而对于教师的常态备课(写或抄写教案),则比较忽略;所谓的集体备课其实就是分头备课,然后共同使用。课前备课不充分,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课堂教学效率低。
(2)上课教师讲的多,学生动、练、议、思少,课堂上学生参与的少,师生互动的少,学生对语言文字体验的少,小组活动流于形式,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难以真正的进行。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对学习语文没有兴趣,学生在课堂上仅仅学习到了语文知识,谈不上语言运用和语文方法的学习,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基本忽略了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上。
张莉
课题研究
洋县教研室
·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的背景、课题提出及意义
2015年9月,美丽的城西小学顺利建成招生,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组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他们热情高、干劲大、有朝气、不保守,敢于改革创新。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几课课堂教学改革活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教师迫切需要一个成长的平台。
张莉2011年9月 被评为洋县教学能手
多次获得优秀班主任和教研先进个人、教学先进个人等称号。
2008年参与市级课题《小学中低段作文教学与多媒体的整合探究》已经结题。
2014年参与县级课题《小学一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已经结题。
(二)、主要参考文献 在本课题设计之前,我们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为本课题构想和研究提供了较坚实的理论基础,主要的文献资料有: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3、《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J]. 当代教育科学. 2007(15) 4、 李子华. 《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05(12) 5、李子运《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中国远程教育)
教研组长签章:
年 月 日
七、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审批意见
公 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研究类型
基础研究
负责人姓名
张莉
专业职务
二级教师
研究专长
课堂教学
电子信箱
邮政编码
723300
联系电话





姓 名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学历
学位
工作单位
张 莉
二级教师
课堂教学
本科
洋县南街小学城西校区
李筱舟
二级教师
课堂教学
本科
洋县南街小学城西校区
王虎梅
二级教师
课堂教学
本科
洋县南街小学城西校区
预期最终成果
结合课堂实践,通过案例分析,找出规律,确立基本原则、方法、途径和策略,并实践运用和实施推广。
(三)时间保障:建立课题研究的规章制度,做到每项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实验教师全部是一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运行。
(四)经费保障:学校十分支持这一课题的研究,保证资料、设备、科研经费的正常供给。
五、预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限 报 10 项)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3)教师的评课鉴于自身的局限性,评课的积极性不高,评课的观察点主要是教师如何教,而对于学生学习方式、情感、态度、兴趣、经验、习惯很少关注,更不能做到从学生的角度来评价一节课。
(4)由于受自然因素的制约,外出学习、观摩的机会不是很多,参与一些高层次的教学研讨更是微乎其微。大多数老师基本上是自学成才或随波逐流获得一些所谓的提升。因此,教师们大都认识不高,对于教学中的备课、上课、评课认识肤浅,认为那是常规,不用下功夫钻研与探索;
预计完成时间
2016年7月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近三年来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成 果 名 称
着作者
成果形式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发表出版时间
《小学中低段作文教学与多媒体的整合探究》
张 莉
课题研究
汉中市教研室
《掌声》
张 莉
课件
新课程
《责任心——孩子成长重要的一课》
李筱舟
论文
《汉中教育》
《一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征程的纵深推进,我校教师的专业水平有了极大的转变和提升,教师的观念、行为以及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大部分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方面积淀了一定的经验,对于引领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随着教育公平理念的提出,我们发现自身忽视了一些极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我校教师目前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的现状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限1500字内)
一、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使教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中形成备课、上课、评课整体能力;
2、研究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模式;
3、研究和探索适合我校校本教研的模式与途径;
4、开展好案例研究,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以此反映教师成长历程和教学变化。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策略和方法
(1)问卷调查法:制定备课、上课、评课现状调查问卷,了解我校教师对于备课、上课、评课的认识和看法;并对认识和看法进行整理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撰写我校教师关于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现状研究调查报告。
课题批准号
CX2015-14
洋县城西小学校本研修课题
申请·评审书
课题名称小学语文备课、上课、评课初探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 题负责人张莉
填表日期2015年9月
洋 县城 西 小 学
2015年9月印制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教师备课、说课、上课、评课案例研究
关键词
备课 说课 上课 评课
课题类别
微型课题
学科
分类
教育基本理论
第二阶段:深入探讨实施阶段:;在这一个阶段,主要是通过行动研究法、实证法、文献法,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对各个学科教师在备课、上课、说课、评课方面的基本要求,并归纳出在备课、上课、说课、评课上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使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6.06—2016.07;在这一个阶段,主要是通过归纳法、座谈法,对一年来所形成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进行区域性推广使用,发现问题,并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本课题的成员由小学二级教师张莉、小学二级教师李筱舟、小学二级教师王虎梅组成。
从课题组主要参加者的研究经验看:课题小组研究人员有着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一定的科研水平和能力,而且思维敏锐、观念先进,已获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和奖项,曾多次参加了多项校级课题研究,具有良好的相关研究的基础。
(2)案例研究法:在备课、上课、评课方面进行案例研究,形成案例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