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1题;共64分)1. (2分)2015年7月美国“新视野”号探测器近距离飞过冥王星.图1为太阳系示意图,图2为冥王星首张高清照片.读图完成下题.(1)据材料可知()A . “新视野号”已飞离太阳系B . “新视野号”已到达河外星系C . 图2中包含二级天体系统D . 图2中包含三级天体系统(2)冥王星不存在生命的条件最可能是()A . 没有昼夜交替现象B . 强烈的太阳辐射C . 缺少卫星环绕D . 缺少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2. (2分)关于月面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 在月球昼半球上看天幕是蔚蓝色的B . 宇航员能听到在月球表面行驶的旅行车的声音C . 宇航员感到宇航服的沉重D . 月面昼夜温差达三百度以上3. (2分)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位于太平洋上的远望五号测量船(约150°E)对其进行同步监测.据此完成下题.(1)“嫦娥二号”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A . 地月系B . 太阳系C . 银河系D . 总星系(2)卫星发射时,远望五号测量船所在地的地方时为()A . 18时59分57秒B . 未到18时59分57秒C . 已过18时59分57秒D . 次日18时59分57秒(3)与月球相比,地球的特殊性在于()A . 没有大气层B . 有自转运动C . 有公转运动D . 存在生命现象4. (2分) (2017高二下·全州期中) 下图是沿第二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年降水量和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第二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铁路干线包括()①陇海线②京包线③兰新线④青藏线⑤北疆线A . ①③⑤B . ①②③C . ③④⑤D . ①③④(2)甲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乙地多的最主要原因是()A . 甲地的纬度低B . 甲地的海拔低C . 甲地气候干燥,降水稀少D . 甲地的植被覆盖率低5. (6分) (2019高一上·新丰期中) 图表示夏至日或冬至日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A . ①③④②B . ①④③②C . ③①②④D . ④③②①6. (2分)关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从冬至到夏至,太阳直射点从23.5°S向北移至23.5°NB . 从秋分到第二年春分,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北半球移动C . 从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动D . 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动7. (2分) (2018高一上·南宁期末) 下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回答下列各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NO为晨线B . MO为晨线C . 地球公转速度较快D . Q点经线所在的地方时为0时(2)北京时间是()A . 6日12时B . 7日12时C . 6日24时D . 5日12时(3)此时()A . 北京炎热干燥B . 北半球昼短夜长C .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D . 地球自转速度最快8. (2分)该图为部分板块分布示意图,其中甲点位于2008年5月12日发生8.0级地震的四川汶川地震区,根据图示判断,这次地震发生的原因是()A .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B .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C .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D .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9. (4分) (2019高一上·北仑期中) 下图为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 M处地质构造为()A . 地垒B . 背斜C . 向斜D . 山地(2)下图中符合丁处地貌特征的是()A .B .C .D .10. (4分) (2017高二下·溧水月考) 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中的波浪岩,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大约在25亿年前形成。
经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变化,渐渐地被侵蚀成波浪的形状。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b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上述波浪岩与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2)波浪岩的形成过程依次是()A .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B . 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C . 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D . 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11. (4分) (2019高一上·宁县期末) 读下图,回下列各题。
(1)图中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 . 差异性B . 制约性C . 整体性D . 平衡性(2)引起图中生态环境失调的主导自然要素是()A . 气候B . 大气C . 水文D . 生物12. (4分)(2016·浙江) 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视课的气球位置。
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
(1)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A . ③至④B . ④至⑤C . ⑥至⑦D . ⑨至于⑩(2)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A . 暖锋影响,吹西北风B . 冷锋影响,吹西南风C . 暖锋影响,吹东南风D . 冷锋影响,吹东北风13. (2分) (2018高一上·兰州期末) 下列属于高压(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的是()①初夏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②盛夏长江流域的伏旱③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登陆的台风④冬季北方寒冷干燥的天气A . ①②B . ③④C . ①③D . ②④14. (2分) (2016高二上·福州期末) 从 20 世纪 70 年代初开始,黄河下游时常出现季节性断流,而且断流天数和河段长度逐年增加,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 60 亿元。
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针对黄河下游断流采取的正确措施是()①制定法规,不允许沿岸取用黄河水②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全流域人工降雨③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增强节水意识④南水北调,引长江入黄河,补充黄河水量A . ①②B . ②③C . ③④D . ①④(2)综合开发治理黄河的有效措施是()①开发中、下游水能资源②下游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枢纽,实施水资源合理调配③ 中游种草植树,控制水土流失④调整沿河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A . ①②B . ③④C . ②③D . ①④15. (6分) (2013高一上·椒江月考)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在水循环过程中蒸发吸收大量热量,而在降雨时则将这些热量释放出来,从而形成了能量的交换B . “三峡”的水能资源是由太阳能转化来的水体的势能C . 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与水循环无关D . 华北平原的形成体现了水循环塑造地表形态16. (2分)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A . 风的作用力大小不等B . 各地区之间的气压差异C . 各纬度获得太阳辐射不均D . 热力环流的存在17. (4分) (2013高一上·徐水月考) 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 澳大利亚东岸气候类型的形成,受寒流的显著影响B . 寒暖流交汇处,往往会很快产生暴雨C . 秘鲁附近补偿上升流处,成为世界著名渔场之一D . 北太平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显著的作用18. (2分)下列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的是()A . 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珠峰南北坡植被不同B . 珠峰由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C . 坐火车看到从连云港到乌鲁术齐植被明显变化D . 沿京九铁路坐火车看到从北京到九龙植被明显的变化19. (2分) (2019高一下·衡阳月考) “生物入侵”是指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物种打破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桉树原生长地是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但是在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引种地区的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桉树林及其附近的草木大量枯死……分析材料,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桉树在澳大利亚和云贵高原生长的自然条件,最主要的不同在于()A . 澳大利亚降水多,而云贵高原降水少B . 澳大利亚地势低,而云贵高原地势高C . 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地下水丰富,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地下水储存条件不利D . 澳大利亚光照条件好,而云贵高原光照条件不好(2)以上案例,能够给予我们的启示是()①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②引进外来物种,需要考虑地域环境的差异性;③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导致其他某个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引起整个环境的改变;④引进外来物种,必然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A . ①②B . ②④C . ②③D . ③④20. (6分)该图表示的是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读图回答。
该图中的虚线表示雪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B . 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C . 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D . S坡是向阳坡,N坡是迎风坡21. (2分) (2013高一上·绵阳月考) 读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图,回答下题.(1)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A . 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B . 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C . 受热带气旋的影响D . 受强冷空气的影响(2)图示季节,被亚洲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A . 赤道低气压带B . 副热带高气压带C . 副极地低气压带D . 极地高气压带二、综合题 (共4题;共16分)22. (5分) (2016高一上·徐州期中)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新能源,正日益受到重视。
阅读某太阳能发电场(41°N,115°E)景观及太阳能电池板工作原理图,完成下列要求:(1)太阳能电池板为了获得最大的太阳光照,所以在工作中设计了水平转轴和垂直转轴,水平转轴的作用是使太阳能电池板一日内始终面向太阳,垂直转轴的作用是使太阳能电池板一年中正午时始终垂直于太阳光线。
该地一年中,水平转轴转幅最大的一天出现在________。
一年中垂直转轴调节的正午时太阳能电池板的角度差为________。
(2)当正午太阳能电池板与地面夹角为一年中最小时,下列日照图作法正确的是________。
(3)图A的图中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上,B图中全球昼夜________,C 图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D图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4)当该发电场太阳能电池板与地面夹角为一天中最小时,当时时间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