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 施工工艺3.5.5.1 重沉井(箱)的制作沉井(箱)的制作有一次制作和多节制作,地面制作及地坑制作等案,如沉井(箱)高度不大时宜采用一次制作,可减少接高作业,加快施工进度;高度较大时可分节制作,但尽量减少分节节数。
1.制作工艺流程场地平整→定位放线→开挖基坑(应用于地坑制作)→夯实基底→抄平放线验线→铺砂垫层、垫木或挖刃脚土模→安设刃脚铁件、绑钢筋→支刃脚、井身模板→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抽出垫木或拆砖垫座。
2.分节高度的确定当沉井(箱) 高度不大时,应尽量采取一次制作下沉,以简化施工程序,缩短作业时间。
如高度和重量都大,重心高,如地基处理不好,操作控制不,在下沉前很容易产生倾斜,这时应采取分节制作,每节制作高度的确定,应保证地基及其自身稳定性,并有适当重量使其顺利地下沉,一般每节高度以6~8m 为宜。
每节下沉时应计算下沉系数,保证顺利下沉。
3.基坑开挖(1)沉井(箱)一般采用地坑制作,采用地坑制作法可减少沉井下沉的高度,同时也减小了沉井的施工高度,给施工带来便利。
’(2)地坑开挖的深度根据地质报告,地下水位,开挖的土量综合考虑,确定施工便,经济合理的开挖深度。
(3)根据基坑的大小来确定机械开挖或人工开挖,机械开挖时一般预留200mm 厚土,用人工清除,以免扰动地基土体。
外围应留出2000~2500mm 工作面,以便搭设脚手架及混凝土灌注施工,也便于沉井(箱)接节施工。
如地下水位较高则还应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基坑上口设置挡水坝。
(4)基坑开挖放坡系数,根据土质类别而定,对黏土、粉质黏土放坡系数宜取0.33~0.75;对砂卵类土放坡系数宜取0.5~0.75;对软质岩放坡系数宜为0.1~0.35。
4.地基处理及刃脚的支设(1)根据地基土的承载力验算是否能承受沉井重量或分节的重量。
如不能,应对地基进行处理,处理法一般采用砂、砂砾、碎、灰土垫层,用打夯机夯实或机械碾压等措施使其能够承受沉井重量或分节的重量。
(2)刃脚的支设1)刃脚的支设,可视沉井(箱)重量、施工荷载和地基承载力情况,采用垫架法、半垫架法、砖胎模或土底模等。
2)较大较重的沉井,在较软弱地基上制作,常采用垫架或半垫架法,此法先在刃脚处整平地基夯实,或再铺设砂垫层,然后在其上铺承垫木或垫架,垫木常用16cm×20cm(或15cm×15cm)枕木,根数由沉井或每节的重量和地基(或砂垫层)的承载力计算得出。
枕木应对称铺设。
3)对重量较轻,土质较好,地基承载力能够满足要求,可采用砖胎模和土底模,砖胎模采用MU7.5 砖(或MU30 毛)、M10 的水泥砂浆,沿长分成6-8 段,中间留20mm空隙,以便拆除。
土底模按刃脚的形状成型后,土底模及砖胎模壁用1:3 水泥砂浆抹平并压光,在浇筑混凝土前涂刷隔离剂,保证刃脚光滑,以减少摩擦便于下沉。
5.井(箱)壁施工(1)模板支设1)井(箱)壁模板采用钢组合式定型模板或木定型模组装而成,为便于后序工程钢筋绑扎先支模,待钢筋验收完毕后再封外模。
2)模板采用对拉螺栓紧固,由于一次浇筑混凝土较高,在支模前应对模板进行计算,避免胀模、暴模的现象出现。
当有防渗要求或地下水位较高时,在对拉螺栓中间设mm:100×100×3 钢板止水片,止水片与对拉螺栓必须满焊。
为防止在浇捣混凝土时模板发生位移,保证模板整体稳定,应与部的脚手架及外部脚手架、基坑边坡连接牢固。
模板拼缝要密,避免漏浆形成蜂窝麻面,模板应涂刷脱模剂,使混凝土表面光滑,减小阻力便于下沉。
3)模板及其支架安装和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案执行。
(2)钢筋绑扎1)在支好沉井一面模板即可进行钢筋绑扎,每节竖筋可一次绑到顶部,在顶部用几道环向钢筋固定,水平筋可分段绑扎。
竖筋与上一节井壁连接处伸出的插筋采用焊接或搭接连接,接头错开,在35d 并不小于500mm 区域或1.3 倍的搭接长度区域,接头面积的百分比不应超过50%。
为确保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外钢筋之间加设批4 支撑钢筋,每1.0 m 不少于1 个,梅花形布置。
在钢筋外侧垫置水泥砂浆保护层垫块或塑料卡。
钢筋用挂线控制垂直度,用水平仪测量并控制水平度。
2)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混凝土浇筑和养护1)根据沉井(箱)的大小选择混凝土拌和物输送机械,可采用塔吊或汽车吊吊运,最好选用臂长能完全覆盖整个浇筑面的混凝土泵车进行浇筑。
浇筑前应在沉井四搭设操作平台,便于混凝土浇筑作业。
2)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进行,每层厚度300~500mm(振动捧作用部分长度的1.25 倍)。
为防止模板变形或地基不均匀下沉,浇筑时应从沉井(箱)两侧对称进行、匀衡下料,外壁和隔墙同时上升。
每节沉井(箱)的混凝土应一次连续完成,不留施工缝。
待下一节混凝土强度达到70%时可浇筑上一节混凝土。
当井壁有抗渗要求时,上下节井壁的水平施工缝应留成凸形或加止水带。
支设下一节模板前,应将施工缝处剔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的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冲洗干净,但不得积水。
继续浇筑下节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3)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h 对混凝土表面覆盖和浇水养护,井壁侧模拆除后应悬挂草袋并浇水养护,每天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浇水养护时间,当混凝土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时不得少于7d,当混凝土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时不得少于14d。
3.5.5.2 沉井(箱)下沉1.下沉工艺流程下沉准备工作→设置垂直运输机械、排水泵,挖排水沟、集水井→挖土下沉→观测→纠偏→沉至设计标高、核对标高→降水→设集水井、铺设封底垫层→底板防水→绑底板钢筋、隐检→底板浇筑混凝土→施工隔墙、梁板、顶板、上部建筑及辅助设施→回填土。
2.下沉施工法选择根据地下水和土质情况及施工条件,沉井下沉常用法有排水下沉和不排水下沉两种。
当沉井、沉箱所穿过的土层透水性较低,地下涌水量不大,不会因排水而产生流砂,或因排水造成井地面过大沉降时,可采用排水挖土下沉法施工。
排水下沉可以在干燥的条件下施工,挖土便,容易控制均衡下沉,土层中的孤等障碍物易于发现和清除,下沉时一旦发生倾斜也容易纠正;当土层不稳定、涌水量很大时,在井排水挖土很容易产生流砂,此时可采用水下挖土不排水下沉。
采用不排水下沉,井水位应始终保持高出井外水位1~2m,井出土可视土质情况采用机械抓斗水下挖土或用高压水泵破土,再用吸泥机排出泥浆。
但此法需一定的冲土吸泥设备。
3.下沉施工(1)大型沉井(箱)混凝土应达到设计强度100%,小型沉井达到70%以上,便可拆除垫木,进行下沉施工。
抽除刃脚下的垫木应分区、分组、依次、对称、同步进行。
(2)排水下沉1)排水法的选择a.设明沟、集水并排水:在沉井(箱)离刃脚2~3m 挖一圈排水明沟,设3~4 个集水井,深度比地下水位深1~1.5m,沟和井底深度随沉井挖土而不断加深,在井或井壁上设水泵,将地下水排出井外。
为不影响井挖土操作和避免经常搬水泵,一般采取在井壁上预埋铁件,焊钢操作平台安设水泵,或设木吊架安放水泵,水泵下加草垫或橡皮垫,避免振动。
水泵抽吸高度控制不大于5m。
如果井渗水量很少,则可直接在井设高扬程潜水电泵将地下水排出井外。
本法简单易行,费用很低,适于地质条件较好时使用。
b.井点降水、井点与明排水相结合的法:在沉井外部围设置轻型井点、喷射井点或深井井点以降低地下水位,使井保持干燥挖土。
适于地质条件较差,有流砂发生的情况下使用。
如采用此法应编制详细的降水施工案。
2)挖土法常用人工或风动工具,或在井用小型反铲挖土机,在地面用抓斗挖土机分层开挖,挖土必须对称,均匀进行,使沉井均匀下沉,挖土法随土层情况而定。
a.普通土层:从沉井中间开始逐渐向四挖,每层挖土厚度为0.4~0.5m,在刃脚处留1~1.5m 宽台阶,然后沿沉井壁每2~3m 一段,向刃脚向逐层全面、对称、均匀的开挖土层,每次挖去5~10 cm,当土层经不住刃脚的挤压而破裂,沉井便在自重作用下均匀破土下沉,当沉井下沉很少或不下沉时,可再从中间向下挖0.4~0.5m,并继续向四均匀掏挖,使沉井平稳下沉。
b.砂夹卵或硬土层:从沉井中间开始逐渐向四挖土,当挖到刃脚,沉井仍不下沉或下沉不平稳,则须按平面布置分段的次序逐段对称地将刃脚下挖空,并超出刃脚外壁约10 cm,每段挖完用小卵填塞夯实,待全部挖填后,再分层挖掉回填的小卵,可使沉井均匀减少承压面而平衡下沉。
c 岩层、风化或软质岩层:可用风镐或风铲等从中间向四开挖,在刃脚口打炮,进行松动爆破,炮深1.3m,以lm 的间距梅花形交错排列,使炮伸出刃脚口外15~30cm,以便开挖宽度可超出刃脚口5~10 cm,下沉时,按刃脚分段顺序,每次lm 宽用小卵进行回填,如此逐段进行,至全部回填后,再去除小卵,使沉井平稳下沉。
3)排水下沉注意事项沉井下沉开始5m 以,要特别注意保持水平与垂直度,以免继续下沉时,不易调整。
为减少下沉的摩擦力和以后的清淤工作,最好在沉井的外壁采用随下沉随填砂的法,以减轻下沉困难。
挖土应分层进行,防止中部锅底挖得太深,或刃脚挖土太快,突沉伤人。
在挖土时,刃脚处,隔墙下不准有人操作或穿行,以避免刃脚处切土过多或突沉伤人。
在沉井开始下沉和将沉至设计标高时,边每层开挖深度应小于30cm 或更薄些,避免发生倾斜,在离设计标高20cm 左右应停止取土,依自重下沉到设计标高。
(3)不排水下沉一般采用抓斗、水力吸泥机或水力冲射空气吸泥等法在水下挖土。
1)抓斗挖土用吊车或卷扬机吊抓斗挖掘井底中央部分的土,使形成锅底,在砂或砾类土中,一般当锅底比刃脚低1~1.5 m 时,沉井即可靠自重下沉,而将刃脚下土挤向中央锅底,再从井中继续抓土,沉井即可继续下沉。
在黏性土或密实土中,刃脚下不易向中央坍落,则应配以射水管冲土。
2)水力机械冲土用高压水泵将高压水流通过进水管分别送进沉井的高压水枪和水力吸泥机处,利用高压水枪射出的高压水冲刷土层,使其形成一定稠度的泥浆汇流至集泥坑,然后用水力吸泥机或空气吸泥机)将泥浆吸出,通过排泥管排出井外。
水力吸泥机冲土,适用于粉质黏土、粉土、粉细砂土,在淤泥或粉砂层中使用水力吸泥时,为防止涌泥、流砂现象,应保持井水位高出井外水位1~2m。
a.机械选择及布置水力挖土机械设备包括:高压水泵、水力冲泥机(又称水枪)、水力吸泥机以及进水和输泥管线等,根据沉井(箱)的面积选择机械设备的型号。
整个水力机械装置的进水管、排泥管及工作室的连接管线,都采用橡胶垫座、法兰接头。
安装和固定在沉箱顶板上或沉井上口的进水及排泥管宜采用直径150mm 无缝钢管,并装设直径150mm 阀门;排泥总管直径宜为250mm;工作室进水管与水力冲泥机及吸泥相连接的管线宜为直径100 mm,箱外管线与水泵站及排泥总管相连通。